APP下载

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氧化亚氮、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和内皮素-1的影响

2013-09-14王丽华李星晶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高压氧脑组织神经元

王 鹏 王丽华 李星晶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呼吸内科,上海 200940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降低,术后康复治疗已经成为研究热点[1-2]。术后康复治疗主要有中西医治疗和高压氧治疗,其中,高压氧的疗效尚有争议,其主要有神经保护作用[3]。本研究采用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现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病残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其中,男53 例,女 37 例;年龄 60~82 岁,平均(71.65±9.76)岁;病程1~7 d,平均(3.87±1.32)d。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行CT和MRI检查,排除脑出血、心肌梗死。发病前1个月内未用过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肝、肾功能正常。根据患者及家属是否愿意行高压氧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Fugl-Meyer运动功能(FAM)评分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一般治疗、病因治疗、处理脑水肿、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和溶栓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采用多人氧舱(上海七○一所杨园高压氧舱有限公司生产,型号:SHC 2000/5500),压力为 0.12 mPa(1.1 ATA),戴面罩吸纯氧 20 min×3次,中间休息5min×2次,吸入舱内空气,加压时间为15min,减压时间为20 min,全部治疗过程历时105 min,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最长4个疗程。治疗最早时间为发病48 h,一般为发病7~10 d。

1.2.2 标本采集和保存 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注入普通塑料管内,1.8 mL注入含0.2 mL 3.8%枸橼酸钠的抗凝管内,标本采集后1 h内3000 r/min,离心10 min,将血清或血浆提取后分别分装于0.5 mL的EP管内,-30℃保存,1个月内检测。

1.2.3 一氧化亚氮、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和内皮素-1检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采用Green法测血清中一氧化亚氮(NO)含量,内皮素-1(ET-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进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FAM评分,MBI评分,血清NO、NSE和ET-1水平及两组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FAM评分评定患者运动功能,MBI评分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治愈:自觉症状、神经定位体征消失,语言功能恢复,生活能自理;显效:自觉症状和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有明显好转,语言功能基本恢复,肌力增进2级,生活尚能自理;有效:自觉症状体征好转,肌力增进1级,假性球麻痹明显好转,生活尚不能自理;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而对照组为35.56%,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515,P<0.01)。 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FAM评分和MB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FAM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AM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AM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FAM:Fugl-Meyer运动功能;MBI:改良巴氏指数

观察组对照组t 值 P值45 45 24.32±8.76 25.07±9.54 0.389 0.699 43.94±17.63**68.43±15.31**7.036 0.000 23.87±10.65 23.14±9.76 0.339 0.735 41.86±14.43**74.76±17.90**9.599 0.000组别 例数 FAM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MB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2.3 两组治疗前后NO、NSE和ET-1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NSE和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升高或者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见表3。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导致脑损伤主要有血管和脑组织两个方面。血管损伤主要包括发病前已经存在的动脉粥样硬化、高凝状态和各种无菌性炎症、变性等。脑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脑部血管受损后,脑部微循环障碍,加剧脑组织病变,常形成显著的局灶病变,其病变中心绝大部分脑组织已失去功能、变性,挽救较难,而周边区则是缺血水肿引起的可逆性损害,为治疗的突破口。尽管常规药物治疗通过消血肿、降颅压等措施对提高脑供氧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起效较慢。而脑卒中后患者生理功能康复的最佳时期是在发病后3个月内,过长的治疗周期影响了恢复的速度和程度。早期高压氧治疗可以早期使受损脑细胞功能重建,如果与药物结合治疗,更有利脑卒中患者的康复[4-5]。本组研究表明,两组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而对照组为35.56%,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FAM评分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本研究提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与王岩等[6]研究发现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明显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明显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等结果一致。

生理状态下,一定量的NO是发挥生理功能所必需,但产生过多或过少都将导致脑组织的病理性损伤。脑卒中发生时,最初 2~3 min脑内NO含量开始上升,6 min稳定增高,1 h后降至正常水平以下,1 h再灌注后NO含量缓慢上升[7]。NSE是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内的糖酵解的特异性酶,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NSE从细胞内溢出,进入血液和脑脊液,而其他脑细胞不含NSE,故其为检测脑神经元的客观指标[8-9]。ET-1是一种强效缩血管活性肽,其受体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系统,亦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急性脑卒中时,血管内皮细胞产生ET-1增多,可通过受损的内皮细胞和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循环,ET-1又作用于病损区,引起病变区的血管强烈收缩,进一步加重神经功能的损伤[10-11]。本组研究表明,两组治疗后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NSE和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升高或者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提示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可能与NO水平升高、NSE和ET-1水平降低有明显相关性。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O、NSE和ET-1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O、NSE和ET-1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NO:一氧化氮;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ET-1:内皮素-1

观察组对照组t 值 P值45 45 33.87±10.21 33.71±9.73 0.076 0.940 55.83±17.59**43.86±12.72**3.699 0.000 108.63±32.72 109.18±33.21 0.079 0.937 43.73±10.43**55.48±13.32**4.659 0.000 125.92±23.73 125.46±22.73 0.094 0.925 66.43±24.93**93.72±23.22**5.374 0.000组别 例数 NO(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NSE(μg/L)治疗前 治疗后ET-1(ng/L)治疗前 治疗后

[1]Howard VJ,Kissela BM.How do we know if we are making progress in reducing the public health burden of stroke?[J].Stroke,2012,43(8):2033-2034.

[2]Hashmi M,Khan M,Wasay M.Growing burden of stroke in Pakistan:a review of progress and limitations[J].Int J Stroke,2012,1:1453-1457.

[3]Toole J.Hyperbaric oxygen for stroke treatment[J].Med Gas Res,2011, 1(1): 4.

[4]Helms A,Evans AW,Chu J,et al.Hyperbaric oxygen for neurologic indications-action plan for multicenter trials in:stroke,traumatic brain injury,radiation encephalopathy&status migrainosus[J].Undersea Hyperb Med,2011,38(5):309-319.

[5]Kuppers-Tiedt L,Manaenko A,Michalski D,et al.Combined systemic 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and early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n experimental embolic stroke in rats:relationship to functional outcome and reduction of structural damage [J].Acta Neurochir Suppl,2011,111:167-172.

[6]王岩,杨金宝,江金安,等.卒中单元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2):246-248.

[7]Haelewyn B,David HN,Colloc'H N,et al.Interactions between nitrous oxide and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a rat model of thromboembolic stroke[J].Anesthesiology,2011,115(5):1044-1053.

[8]Wiwanitkit S,Wiwanitkit V.Neuron-specific enolase and blood sugar level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J Neurosci Rural Pract,2012,3(1):106-107.

[9]Pandey A,Saxena K,Verma M,et al.Correlative study between neuronspecific enolase and blood sugar level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J Neurosci Rural Pract,2011,2(1):50-54.

[10]Moldes O,Sobrino T,Blanco M,et al.Neuroprotection afforded by antagonists of endothelin-1 receptors in experimental stroke[J].Neuropharmacology,2012,63(8):1279-1285.

[11]Sapira V,Cojocaru IM,Lilios G,et al.Study of endothelin-1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Rom J Intern Med,2010,48(4):329-332.

猜你喜欢

高压氧脑组织神经元
《从光子到神经元》书评
跃动的神经元——波兰Brain Embassy联合办公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基于二次型单神经元PID的MPPT控制
毫米波导引头预定回路改进单神经元控制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