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可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器质性心脏病伴发房颤52例临床观察

2013-09-14郭贤卿张云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纤颤器质性窦性心

郭贤卿,张云府

心房纤颤是器质性心脏病常伴有的心律失常类型,可引起心悸、胸闷、憋气、乏力等不适,严重者亦可导致呼吸困难、心脏猝死。目前,常用的抗心房纤颤药物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容易导致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故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心可舒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可用于心脉闭阻所致的心悸、胸闷等症,对于心房颤动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应用心可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效果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室性房颤部分并心衰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62岁±8岁;基础疾病:冠心病3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心肌炎5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对照组41例,男31例,女10例;年龄63岁±9岁;基础疾病:冠心病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心肌炎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既往史、并发症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病例标准 对胺碘酮和心可舒无禁忌证;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为心房纤颤,且心房纤颤病史≥3个月。所有入选病例均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病窦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停服各类抗房颤药物5个半衰期。对照组予碘酮0.2g,每日3次口服,1周后胺碘酮减为0.2g,每日2次口服,2周后减为0.2g,每日1次口服,如病情稳定3周后维持量为每日0.2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4片,每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4周。患者在治疗期间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与治疗前保持一致。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离散度(QTc)及心率,并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后每3d测心电图、QTc及心率,治疗2周后及4周后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监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等。并观察详细记录不良反应。

1.5 疗效评定标准 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医学观察,每周进行1次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心房颤动的康复情况。显效:慢性心房颤动恢复为正常窦性心律,心房颤动不发生或发生次数减少75%以上;有效:慢性心房颤动未能成功逆转成正常的窦性心律,但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心室率能维持在65次/min~80次/min;无效: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

1.6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 两组血尿常规、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与治疗前后均无异常改变。治疗组出现头晕3例,胃肠道反应(恶心、胃胀、腹胀)2例,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对照组出现甲状腺功能轻度异常1例,胃肠道反应(恶心、胃胀、腹胀)2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出现QTC延长4例,小于用药前20%。提前减量维持至疗程结束。两组治疗均未受影响。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房颤是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房颤虽不即刻导致生命危险,但多造成不适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尤其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时可能使心脏功能恶化,出现低血压、休克或心力衰竭(心衰)加重。房颤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发作过程中不论有无症状,其对患者的不利是相似的。房颤的药物处理策略为:①将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节律(窦律);②对不能恢复窦律者则控制心室率。近年来非药物或起搏治疗房颤取得成绩,但药物仍是多数房颤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其中以胺碘酮循证医学的资料最丰富。与其他药物或安慰剂对比,胺碘酮对房颤的疗效较好,促心律失常反应少,适用于各种临床情况。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在心肌急性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功能障碍时,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属于禁忌,胺碘酮并不增加重症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也未促使心功能恶化,使之成为重症情况合并房颤时的首选药物。胺碘酮抗房颤属Ⅲ类药物,能延长房室结,心房和心室肌纤维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并减慢心律,用于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早搏等。胺碘酮作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它可以广泛性的抑制Na、Ca、K等多种离子通道,通过对多种离子通道的抑制从而使血管平滑肌舒张,促使冠状动脉的扩张,使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避免了心肌细胞因为长时间缺血而受到更大程度的损伤,大大减少心肌耗氧量,使因患冠心病导致心房颤动的几率大大降低”[1]。我国胺碘酮抗房颤治疗应用指南(2008)中指出,在心脏病者易并发频发心房纤颤,且常伴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气道阻力增高等,胺碘酮可减少房颤事件发生和降低房颤的病死率[2]。尽管胺碘酮控制心房纤颤复发的疗效较高,但由于存在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如肺毒性、甲状腺功能异常、视神经和外周神经病变、胃肠道功能不良及偶尔会导致尖端扭转室速[3]。

心可舒片由丹参、葛根、三七、木香、山楂等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可用于心脉闭阻所致的心悸、胸闷等症,对于心房颤动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主要成分缬草酮具有膜的抑制作用,能打断折返激动,延长动作电位,缬草酮与钠、钾离子通道中的特异蛋白相结合,能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维持细胞膜的稳定,减慢心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上升速度和幅度,减慢动作电位时程和延长有效不应期,抑制心肌各组织的自发兴奋性.延长传导,最终消除了折返。因此,心可舒片能明显增加降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问,对维持窦性心律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心舒片能显著维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窦性心律。另一方面,心可舒片治疗可明显降低CaCl2所致小鼠房颤率,对乌头碱所致大鼠房颤有明显保护作用,可明显降低冠脉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和耗氧指数,从而对心肌细胞活力提供能量保证,增加心肌细胞抗不良刺激能力,改善应激状态,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因此有抗房颤作用[4]。

中老年由于各器官功能代谢差异大,考虑其肝、肾功能代偿能力有限,尽量选择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要考虑其安全性。而我院采用胺碘酮联合心可舒对器质性心脏病伴发房颤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示:联合心可舒比单独使用胺碘酮的临床疗效好,总有效率为92.3%,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82.9%,说明采用心可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器质性心脏病伴发房颤,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组,表明两者合用,在口服小剂量胺碘酮的情况下,可缩短胺碘酮疗程,减少心脏不良反应,未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与QT间期延长等心脏不良反应,考虑可能与心可舒对房颤具有整合调节作用,对窦性心动过缓有提高心率的作用有关。使口服胺碘酮更加安全,并可有效改善心悸、胸闷、气短症状。

[1]曹克将,陈椿.抗房颤药物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14-16.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胺碘酮抗房颤治疗应用指南 (200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9):769-777.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专题组.抗房颤药物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323.

[4]刘晓明,李利,耿学斌.心可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6,8(7):16.

猜你喜欢

纤颤器质性窦性心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脑CT在脑器质性精神病中的应用及有效率分析
心房纤颤的问题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窦性心动过缓6例临床分析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窦性心律,心跳应该是多少次
观察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
五种途径辨别阳痿
和肽素在快速心房纤颤中的临床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是否会引发心房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