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全血放置时间对网织红细胞参数结果的影响

2013-09-11刘艳红

检验医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全血分析仪贫血

刘艳红, 李 艳, 何 颖, 万 奖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 武汉 430060)

血液分析仪因其方便、快速、准确已被广泛应用,静脉全血样本的存放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已有较多报道[1-2],但大多探讨的是对血液分析常规项目结果的影响,而对网织红细胞(RET)测定的影响少有报道。因RET测定项目非部分医院每日必查常规项目,可能会集中几天的标本统一测定。但标本放置时间是否会影响RET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且贫血与非贫血患者标本是否有存在差异,我们采集了20例门诊非贫血患者和30例住院部贫血患者血常规标本于不同时间节点做了比较实验。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7月门诊非贫血患者20例及住院贫血患者30例,其中营养性贫血9例,溶血性贫血4例,骨髓增殖性疾病7例,慢性病(高血压、恶性肿瘤、慢性炎症等)贫血10例。

二、仪器和试剂

日本Sysmex公司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口专用配套试剂、质控液及校准液。

三、方法

1.XE-2100 RET参数精密度评价 血液分析仪检测静脉全血之前进行全面保养,并进行重新校准,RET的校正按照厂家维修手册指定的方法进行,再采用配套质控品 CHECK分别评价RET参数的批内精密度和天间精密度,结果均达到厂家规定要求。

2.正规采集门诊患者静脉血2 mL,颠倒5~8次充分混匀。共收集20例标本,标本中红细胞相关参数均为正常。立即在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进行RET测定,并分别于采血后2、4、8、24、48及72 h再重复进行 RET检测,并记录RET各参数及白细胞计数的结果。

3.收集住院贫血患者标本30例,于采血后2 h检测RET,然后分别于采血后8、24、48及72 h再重复进行RET检测,并记录 RET各参数及WBC计数的结果。

4.门诊及住院贫血患者标本均于每次检测后存放于4℃冰箱保存,每次检测前从冰箱中取出标本在室温下放置15 min,恢复至室温后再进行检测。

四、统计学方法

结 果

将20例门诊非贫血患者采血后于即时、2、4、8、24、48及72 h分别进行RET检测,结果显示:采血后2、4、8、24、48 及 72 h 分别与即时检测结果相比较,RET计数(RET#)及RET%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参数未成熟RET比率(IRF%)、高荧光强度RET(HFR%)、中荧光强度RET(MFR%)及低荧光强度RET(LFR%)的结果在48 h及以前各时间点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72 h时检测结果出现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HFR%、MFR%和IRF%呈极明显增高(P<0.01),而 LFR%呈极明显降低(P <0.01),见表1。

将30例住院贫血患者采血后于2、8、24、48及72 h分别进行RET检测,结果显示:采血后8、24及48 h分别与2 h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RET#及RET%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72 h时出现明显降低(P <0.05);其他参数IRF%、HFR%、MFR%及LFR%的结果从24 h开始即出现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IRF%和MFR%呈极明显增高(P<0.01),HFR%呈明显增高(P<0.05),而LFR%呈极明显降低(P<0.01),见表2。

比较20例门诊非贫血患者采血后于72 h与即时的白细胞计数差异,另将30例住院贫血患者采血后于24 h及72 h分别与2 h进行白细胞计数差异的比较,结果显示: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1 20例非贫血患者静脉全血不同检测时间下RET相关参数的比较

表2 30例贫血患者静脉全血不同检测时间下RET相关参数的比较

表3 贫血及非贫血患者静脉全血不同检测时间下白细胞计数的比较

讨 论

高端血液分析仪检测速度快、精密度高,且可进行RET多项参数的检测。RET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发育为成熟RBC过程中胞浆中含有残留RNA的RBC,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根据RET RNA含量的不同用荧光染料使其着色,用流式细胞术将 RET分成 HFR、MFR和LFR,荧光强度越高,RET越幼稚。IRF是指含高RNA的RET与总RET的比值,是评价红系增生活跃有用的指标,各参数间的关系是:IRF%=HFR%+MFR%。然而由于RET测定非常规项目,标本量较少,有些医院可能会集中几天的标本一起进行测定。为明确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进行RET检测是否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本实验比较了贫血及非贫血患者采血后不同时间点RET检测结果的差异。

我们认为,采血后立即进行检测(如床边检测)结果应为准确值,此时血液成分尚来不及与抗凝剂发生充分作用,产生形态变化及假性凝集等情况从而影响检测结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非贫血患者采血后即刻直至72 h为止,RET#及RET%检测结果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IRF%、HFR%、MFR%及LFR%的结果至72 h时检测结果才出现明显变化(详见表1)。与此结果略有不同的是,贫血患者RET#及RET%至72 h时检测结果开始出现明显降低(P<0.05);而IRF%、HFR%、MFR%及LFR%的结果从24 h开始即出现明显变化(详见表2)。该结果与国内张春平等[3]报道的“RET、IRF、LFR 在 3d的保存时间内虽有轻微的变化趋势,但与初次检测值比较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所选病例组成不同的原因。

虽然贫血与非贫血患者RET各指标发生变化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但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均表现为IRF%、HFR%和MFR%呈明显增高(P<0.05),LFR%呈明显降低(P <0.05)。推测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RET离体后会在体外继续发育成熟,首先表现为较成熟的网织红细胞(LFR)先转变为成熟RBC,LFR的减少导致HFR和MFR的相对比例增加,而RET总量会逐渐减少[4]。贫血患者标本各指标出现明显变化较非贫血患者早,可能是由于贫血患者RET体外发育所需时间较正常人短所致。当然,贫血的严重程度不同时由于RET含量不同也可能对标本放置时间的反应有不同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另外,通过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白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因此,可以排除WBC降解碎片混入RET检测区域致使核酸含量增高所带来的干扰影响。

一般来说,临床上有检测RET相关参数需求的患者多数为RBC系统生成障碍患者,即贫血患者。因此,原则上对于凡是需要进行RET检测患者的标本,应最好在24 h以内检测方能较好地反映结果的准确性。

[1]史占林,刘新记,付红芹.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0,26(5):509-510.

[2]刘华森.保存标本的时间和温度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12(2):191-192.

[3]张春平,唐小平,钟亚玲,等.全血标本不同保存温度和时间对Sysmex XE-2100测定血细胞参数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0,22(7):1312-1314.

[4]李雪光,梁月桂,王 薇,等.采血后体外放置时间对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影响[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96,19(6):32.

猜你喜欢

全血分析仪贫血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男人贫血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