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重大机遇实现内蒙古工业化的再跨越

2013-09-11魏树琪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增材工业革命新兴产业

文|魏树琪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在持续,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不断袭来。内蒙古如果能率先抓住这次重大机遇,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两化融合深度化,从而实现工业化的再跨越,将对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第三次工业革命一般是指以数字化制造及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为代表的一次崭新的科技革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新能源+互联网模式催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引擎和灵魂;另一方面,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主角。智能软件、新材料、工业机器人(3D打印机)、新型制造技术融合为一体形成合力,带来一场波及全球的产业革命。这种革命性的新型制造技术,将使生产制造不需要大规模的生产线、大量的库存零部件和大量的工人,全球制造业发展模式将因此而发生重大变革。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已开始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着手制定一系列推动新工业革命发展的战略。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将人工智能、3D打印、机器人作为重振美国制造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强化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试图引领全球智能制造革命。日本制定了“创造新产业”“新阳光和太阳能作战计划”“生物质能源综合战略”等战略举措。欧盟实施了“绿色经济计划”、“智能能源项目”。目前,我国国家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我国3D技术实施路径。苏州秉创科技公司成功研制出了桌面式3D打印机。北航研发了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广义3D打印技术的一种),使得我国在金属粉末原材料领域的增材制造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技术已能够为飞机制造大型零部件。华中科技大学成功开发出世界最大的激光烧结快速制造装备,使我国在增材制造领域(俗称“3D打印”)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也是我国在先进制造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二、内蒙古率先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机遇的必要性

(一)能源重化型工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我区是比较典型的能源重化型工业,能源、冶金建材、化工占全部工业总量的70%以上。初步判断,在未来10-20年能源重化型工业仍然是我区工业的重要支撑。截至2012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2.6%,但如果不计入没有享受到城市居民待遇的2.7亿农民工,实际城镇化率不足30%。如果说沿海发达地区抓住了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机遇,以外需为引擎,以前沿阵地的独特优势赢得了我国第一轮发展的主动权,那么,我国第二轮大发展将以靠加快推进城镇化而形成的巨大内需为主要推动力,其主要阵地应在中西部地区。我区是距中心市场较近的省区之一,能源资源相对富集,环境容量大,土地供应充沛,在国家新一轮大发展中赢得主动权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传统能源重化型工业的发展方式面临着严峻挑战。以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重大机遇为契机,大力推动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

(二)内蒙古工业实现再次跨越的战略选择。新世纪以来,我区工业总量陆续超越了10个省区,从2000年全国的第23位跃居为2009年的第13位,目前仍保持这个位次,比GDP总量排名靠前2位,工业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回顾我区工业发力超越的过程不难看出,新世纪以来我区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主要是抓住了国家实施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出口拉动等发展战略的机遇,以及全国能源、原材料需求旺盛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依靠能源重化型工业的强有力拉动,得以实现工业增速8年保持全国第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全国经济增长放缓、出口下降,我区工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冲击,工业增速一直排在全国第10位以后。2012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在全国排第11位,总量排在我区前面的安徽省、福建省的增速高于我区,我区曾经超越的陕西、重庆、天津、云南的增速也高于我区,其中陕西(总量排第15位)增速全国最快,总量和我区相差不足千亿元。真可谓是“标兵”发展势头不减,“追兵”又紧逼其后。倘若我区工业发展没有超前的战略思想指引,总量第13的位次恐怕难保。因此,我区工业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挑战多、任务重。

发展经济学表明:增长不一定发展,但发展必须靠一定的速度来支撑。我区工业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区能源重化型工业不再像新世纪头十年那样翻番成倍地增长,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只能起到总量支撑的作用。那么,新的增长引擎和发展动力只有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重大机遇,赶上能源技术变革和3D打印这次科技大潮,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才能找到出路,才能站在长远发展、战略发展的高度实现内蒙古工业的再次跨越。新技术的产业化和一个产业的培育至少需要10-20年时间,甚至会更长。因此,加强技术积累和前瞻部署是把握历史机遇的重要前提,提早行动是完全必要的。

三、内蒙古率先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重大机遇的对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坚持把“创新为发展开辟道路”作为总的指导思想,密切跟踪和关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加快建设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重要支撑;以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重大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增长引擎;以创新的思维、战略的眼光,强化运用前沿科学技术促发展的意识;以能源技术革新引领能源工业变革;以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引领制造业升级;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两化融合深度化,推动内蒙古工业化实现再次跨越。

(一)强化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实施计划和路线图。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在新能源、增材制造等领域的重大部署,紧密跟踪其发展动向和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步伐,组织科研力量深入研究新工业革命的内涵特征、重点领域、支撑新工业革命的产业基础、技术体系、创新管理等基础条件,积极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市场培育等难关,并结合新兴产业发展,在全国率先前瞻部署新能源、增材制造、信息网络等新一轮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制定我区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行动计划和路线图,避免在新一轮竞争中陷入被动。

(二)强化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际上,迎接新的工业革命、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也是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过程。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机遇、发展新兴产业的保证,应制定实施促进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力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技术突破及产业链改造升级,产学研紧密结合,组织实施一批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机遇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工程,鼓励有条件的盟市率先开展示范应用。如:大力推广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支持有条件的盟市积极推进云计算示范应用,助力信息技术资源应用模式变革。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的融合,围绕新能源技术变革,率先组织力量对高效聚光太阳能电池、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并网等新能源技术进行攻克,启动智能电网建设。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新材料技术融合,在制造业领域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作为增材制造示范基地,逐步将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贯穿制造业全过程,积极引导制造企业围绕3D打印技术的运用进行产品创新和升级,尤其是生产有色金属、PVC、烯烃的企业,紧跟技术前沿,率先研发和生产3D打印新材料,加快利用在这些领域比较成熟的3D打印技术,“打印”制造出终端产品。

(三)强化政策支持,提高要素保障水平。实践经验表明,一项新技术的产业化和一个新兴产业的培育,如果得到政府的扶持,会大大缩短产业化进程和产业成长周期。因此,强化政策支持,积极营造迎接新的工业革命、大力发展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的良好环境,十分必要。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我区工业化的再跨越,大力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技术应用示范以及创新能力建设。对新技术应用项目、增材制造等新型制造项目,在发挥税收优惠等经济杠杆作用的同时,一方面要加大通过资源配置加强资本运作的力度,与培育机械装备制造、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一样,引进成套技术和装备,建设生产3D打印机和3D打印产品等新型制造项目,培育新兴业态;另一方面要实施高端人才引进战略,制定各类人才引进、创业资助、科研扶持等政策,用高端人才引领高端产业发展,用高端产业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努力营造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发展氛围,为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增材工业革命新兴产业
基于损伤力学的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疲劳寿命预测
金属粉末增材在飞行器发动机的应用及挑战
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增材制造增加“信任”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方向及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