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对蒙开放的黄金桥头堡和自治区沿边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

2013-09-11孟宪东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二连浩特蒙古国着力

文||孟宪东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的定位之一,把口岸发展和沿边地区开发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二连浩特市的开放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深刻学习理解自治区决策部署的基础上,本着立足口岸实际、融入全区大局的原则,对过去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完善和提升,将二连浩特市的发展定位确定为:建成国家对蒙开放的黄金桥头堡,建成自治区沿边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建成西部地区特色鲜明的一流口岸城市。以这三个发展定位为纲,初步提出“535”的工作推进路径:

“5”是指围绕建成国家对蒙开放的黄金桥头堡这一发展定位,着力打造“五个开放载体”,即着力打造沿边开发开放的试验平台;着力打造辐射蒙古国及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连通环渤海经济圈、呼包银榆经济带的商贸重镇;着力打造外接蒙俄,内联华北腹地和环渤海众多出海口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着力打造服务全国全区向北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门户;着力打造中蒙官方和民间友好交往的便捷桥梁。

“3”是指围绕建成自治区沿边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这一发展定位,加快构建“三个产业基地”,即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贸易物流基地;加快构建进出口加工基地;加快构建边境特色文化旅游基地。

“5”是指围绕建成西部地区特色鲜明的一流口岸城市这一发展定位,突出抓好“五个二连”建设,即建设边疆安宁、社会和谐稳定的平安二连;建设生产要素聚集、非公经济活跃的创业二连;建设生活环境优美、特色文化氛围浓郁的宜居二连;建设社会风气良好、市民精神风貌昂扬向上的文明二连;建设服务体系完善、生活富足殷实的幸福二连。

今后,二连浩特市的工作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去布局和谋划:

一、加快建设国家对蒙开放的黄金桥头堡

二连浩特口岸的综合服务功能相对完善,对国内外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完全有条件在对蒙开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地缘优势突出。二连浩特口岸是蒙古国走向唯一出海口天津港的必经口岸,面对蒙古国及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背靠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银榆经济带,具有广阔的开放空间。以二连浩特市为节点的最便捷的欧亚大陆桥,承载蒙古国经济和人口总量的70%以上,贯通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伊尔库茨克州和布里亚特共和国两个经济、文化中心,对外开展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二是交通枢纽功能逐步完善。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年过货能力达到1200万吨,换装能力达到2000万吨。公路口岸年过货能力达到500万吨以上,过客能力400万人次以上。以二连浩特为节点铁路、公路连接国内和蒙古国交通主干线,交通运输四通八达,二连浩特市机场已开通至北京、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地航线,初步形成了集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化物流疏运体系。

三是对蒙古国影响力较强。2012年,二连浩特口岸出入境人数达到210万人次,约占两国人员往来的80%。蒙古国公民衣食住行所需的生活用品大多数从二连浩特市采购,在二连浩特市就读的蒙古国学生累计达到3000多人,每年来二连浩特市就医的蒙古国患者有5000人左右,长期定居二连浩特的蒙古国人有600多人。二连浩特市已与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东戈壁省等十几个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双方经贸洽谈、文体交流和官方民间互访活动非常频繁。这些都决定了二连浩特市在展示国家形象、加强对蒙工作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设国家对蒙开放的黄金桥头堡。要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依托,着力用足用活国家和自治区赋予的先行先试优惠政策,在完善口岸功能、巩固口岸地位、服务全国全区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切实发挥好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一要着力打造沿边开发开放的试验平台。加快推进二连浩特市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以此为契机,重点抓好口岸商务特区、边民互市贸易区、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和扎门乌德中蒙经贸合作区建设,搭建更为有效的开放合作载体,再造发展新优势。及时跟进争取相关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在创新对外开放工作机制、产业扶持机制、投融资机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大胆尝试、积极作为,切实做好先行先试、率先发展这篇大文章,努力为我国沿边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二要着力打造中蒙边境的商贸重镇。根据蒙俄市场需求,大力推进建材、日化、汽配、矿山机械、轻纺服装、农副产品等专业市场建设,着力提高口岸市场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吸引更多国内出口商品在二连浩特市集散,吸引更多蒙俄客商在二连浩特市购物,努力把二连浩特市建成面向蒙古国乃至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购物消费首选之地。立足国内市场需求,加快建设矿产品、木材等进口资源交易市场,努力把二连浩特市建成连通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银榆经济带的重要进口资源产品交易中心。

三要着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加快推进锡二线、二满线铁路建设,力争集二线铁路改造项目早日开工,提高二连浩特至国内市场腹地的铁路运输能力。积极推动二连浩特至满都拉图一级公路建设,力争延伸至河北沽源,打通二连浩特至华北最捷近的公路运输通道。加快推动跨境皮带运输项目,进一步丰富口岸通关模式,提高口岸通关能力。启动实施二连浩特机场改扩建工程,开通二连浩特机场国际航空港,为航空物流发展创造条件。积极敦促蒙古国有关方面改善疏运基础条件,加快畅通连接蒙俄、直通内地的“通疆达海”经贸大通道。

四要着力打造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门户。以构建中蒙俄陆桥经济合作走廊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与陆桥沿线地区政府、商会、企业的交流合作,力争在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口岸通关等方面实现有效对接,在推动发展陆桥经济上迈出新步伐。积极主动地搭平台、当向导、搞服务,推动国内企业有序参与蒙俄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发展,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建立加工基地、出口商品展销中心,以贸易带动投资增长,以投资促进贸易往来,实现对外贸易与投资良性互动。力争将二连浩特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为进一步密切经贸往来搭建有效载体。

五要着力打造中蒙官方和民间友好交往的便捷桥梁。与蒙古国有关地区在联合办学、发展民族传统医药事业、共同举办文体赛事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吸引更多蒙古国公民前来就医就学,扩大中蒙友好群众基础。广泛动员各类民间组织对蒙开展多种形式的友好交往,着力构建政府与民间并举的对外交往新格局,在促进中蒙友好交往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加快建设自治区沿边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

二连浩特市作为自治区沿边地带发展基础较好、集聚生产要素能力较强的地区之一,具备打造沿边经济带重要增长极的基础条件。从国际贸易物流业发展条件看,“十一五”以来,二连浩特口岸对蒙贸易额一直占到中蒙贸易总额的64%左右,最高年份曾达到90%;对蒙货物运量一直占中蒙货运总量的30%左右,最高年份曾达到46%,在对蒙贸易中始终处于“龙头”地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口贸易相对平衡,对蒙出口一般占到中国对蒙出口总量的60%以上,在全区所有口岸中保持多年领先。

从进出口加工业发展条件看,二连浩特口岸每年进口的蒙俄资源有30多个品种、近千万吨货物,利用进口资源进行落地加工,具有明显比较优势。蒙古国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口的机电产品约占蒙古国市场份额的50%以上,建材、日用品约占蒙古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发展出口加工具有较大的境外市场需求。

从边境特色文化旅游业发展条件看,二连浩特市境内拥有恐龙遗址、伊林驿站、边关哨卡、国门界碑、草原风情等独特的边境旅游资源,中蒙俄三元文化的交融具备一定基础。二连浩特市面对的蒙俄两国自然风光秀丽、异国风情浓郁,对我国游客的吸引力较强。在二连浩特市发展边境特色文化旅游业具有较好的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优势。

建设自治区沿边开放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特色产业培育是重要途径和根本出路。要立足于扩总量、转方式、调结构、增后劲,坚持节水为先、特色为要、贸工一体、旅贸结合的原则,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快构建“三个产业基地”上。

一要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贸易物流基地。以尽快做大对蒙贸易、积极拓展对俄贸易为主攻方向,努力扩大铁矿石、煤炭、有色金属、木材等资源进口规模,着力提升建材、机电、日用消费品等出口商品占蒙俄市场的比重,千方百计做大口岸过货量和贸易额。统筹规划物流发展布局,扎实推进铁路、公路、航空物流园建设,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形成物畅其流的集散疏运条件。加强与环渤海港口群的物流合作,大力发展陆海联运,提高通关效率。力争到2017年,进出口货运量超过3000万吨,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

二要加快构建进出口加工基地。加强口岸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以节水环保为前提,积极发展进口资源加工业,努力培育进口资源加工、绿色能源开发、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加工四类产业,尽快形成配套的产业链条,重点在铁矿石、有色金属、木材、石油、萤石落地加工方面迈出新步伐。大力发展出口产品加工业,重点在新型建材加工和装备制造方面取得新进展。鼓励引导出口加工企业“两头办厂”,努力在跨境加工上取得新成效。力争到2017年,工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

三要加快构建边境特色文化旅游基地。积极培育化石遗迹游、异域风情游、民族特色游、边关文化游、大地景观游等特色旅游品牌,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式发展。加强口岸文化旅游基础建设,健全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综合服务水平。精心组织开展具有口岸特色的中蒙文化演艺和节庆会展活动,切实增强文化旅游吸引力。加强与蒙俄及周边地区的旅游协作,建立跨境旅游合作区域,培育精品旅游路线,促进国内外旅游互动发展。力争到201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0亿元。

三、加快建设西部地区特色鲜明的一流口岸城市

二连浩特市集口岸和城市为一体,产业基础初步形成,文化积淀日趋厚重,在西部地区口岸城市竞争中具有特殊的个性和优势。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集中开发建设,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特色魅力逐步彰显,城市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文明和谐的发展氛围已经形成。这些都为建成西部地区特色鲜明的一流口岸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

建设西部地区特色鲜明的一流口岸城市,要将特色化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靠特色集聚生产要素,靠特色增强竞争实力,靠特色提升知名度,努力使二连浩特市成为西部地区独具特色、宜居宜业、文明和谐的边境口岸城市。重点要抓好“五个二连”建设。

一要建设平安二连浩特市。加大管边控边工作力度,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第一道防线。把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机制,下大力气畅通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渠道。继续完善扁平化、网格化、信息化、社会化管理模式,提升面向基层群众的服务和管理能力。认真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依法规范信访工作,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力维护口岸社会和谐稳定。

二要建设创业二连浩特市。加强市民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崇尚创业”的社会风尚。着力发展非公经济,在破除体制障碍、降低准入门槛、促进公平竞争等方面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全力扶持非公经济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根据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流向确定招商方向,制定招商计划,选择招商对象,创新招商方式,力争在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市场主体方面取得新突破。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完善项目审批调度、生产要素保障、跟踪推进等服务机制,促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向二连浩特市集聚。

三要建设宜居二连浩特市。坚持疏朗、通透、生态、宜居原则,高水平完成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工作,调整布局,完善功能,适应长远发展需求。优先实施管网畅通工程,切实增强市政保障服务能力;精心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在干旱少雨地区走出一条建设园林城市的路子;加快实施特色文化植入工程,努力形成独具个性的城市精神和品格。

四要建设文明二连浩特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扎实推进“四城联创”,利用3—5年时间,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按照创城各项指标体系要求,扎实推进以创促建工作,坚持做到改善硬环境和优化软环境“两手抓”。在改善硬环境方面,重点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统筹规划建设城市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和产业承载能力。在优化软环境方面,切实加强和规范城市管理,健全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数字化服务管理平台,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数字化和常态化方向发展;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市民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教育,不断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在全社会塑造和弘扬开放、包容、诚信、奉献的城市精神,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凝聚城市建设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要建设幸福二连浩特市。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认真研究解决社会事业领域人才相对短缺、管理水平偏低、服务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把充分稳定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头号工程,制定出台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就业促进、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就业创业培训,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的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动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口全覆盖的实质性转变。扎实抓好扶贫攻坚工作,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和各类救济救助标准,完善动态服务管理机制,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通过多方努力,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6年翻一番,确保主要民生指标继续保持全区全盟先进水平。

猜你喜欢

二连浩特蒙古国着力
2022年上半年蒙古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45%
着力谱写侨务新篇章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蒙古国草原上的“青啤绿”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访问陕西
立足区县抓创建 着力创新促提高
蒙古国任命新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