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城市记忆,弘扬历史文化

2013-09-05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3年7期
关键词:天津记忆历史

◎ 王 炜

著名作家刘心武曾说:“一百年后,北京人恐怕只能到作为文物保护区的一小块地方去领略胡同、四合院的原汁原味了……。”的确,在当今现代化城市建设高潮中,在旧城“旧貌换新颜”的改造过程中,一些历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牌坊等有意义的传统城市生活场景被破坏,许多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老城风貌逐渐消失,城市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原有特色。随着这些完整表达建筑和城市意象的文脉,被成片、成街、成坊地拆除,着实让人们在心中产生或多或少的留恋、遐想和遗憾。

为此,如何才能留住老街巷胡同旧貌,保存其原生态记忆,特别是深藏在街巷胡同中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的名人故居、会馆、租界、老字号、老店铺、老四合院等,发挥其历史文化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求,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服务于未来城市发展。则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老城街区风貌作为城市形象的基础,蕴藏着城市的特色和生命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动力。因此,我们必须珍视城市记忆,对老街区风貌和古城风情进行抢救性地记录、修茸和保护。

1、“城市记忆工程”产生的历史背景

“城市的记忆”是人们对于城市环境及其形态要素所具有的美学特征认同后所产生的集体记忆,其中包括了宏观、中观和微观方面的记忆。也就是说,城市记忆就是城市特色在人们心灵上打下的难以磨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烙印。 “城市记忆工程”的提出源于中国文联副主席、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为“抢救天津老街”而发起的“历史文化考察与保护”活动,旨在抢救并保存城市发展历程中的各种文化,以城市发展为脉络,通过拍摄、收集、整理、保存、研究城市在规划、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并以电视专题片、照片、画册、展览等现代化多媒体形式和数据库技术,真实记录城市历史面貌,反映城市发展变迁的系统工程,这是一项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活动。当中国城市化的建设高潮所带来的文化恐慌成为一种社会问题的时候,“城市记忆工程”实际上为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工作提供了一个突破口。

2、“城市记忆工程”的实施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说“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就好像站在时间的一点。惊奇地注视着过去和未来,对过去我们看得越清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就愈多。”只有更好地了解过去,才能看清未来的道路,设计出美好的明天。因此保存好城市记忆,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的历史素材、提供科学规划的基础材料,才能丰富现代化城市的个性文化内涵,使城市建设处在完整的历史发展线上,以大局观科学发展,形成别具一格的城市风貌,避免城市间规划与建设趋同,最终实现增强城市竞争力的目的。

以天津为例。近代天津从1860年到1902年的42年间,先后设有9国租界,城市历经半殖民地的统治存续了近90年,这是天津城市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一段屈辱历史。天津作为“十九世纪中国租界史”的缩影,将西方9国在此留下的“租界印痕”作为自己的新课题,为解决天津市租界档案史料的缺失问题,天津特意组织档案征集人员分赴英、意、法、日、奥等国,共征集到纸质档案资料近7万页,照片2000余张,还有缩微胶卷和声像档案,填补了租界档案的历史空白。面对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发展,不能让城市只从几块留存的城墙老砖遥想城廓当年,从历史遗迹中远眺城市文化源流。天津从举办《天津城市记忆》展览入手,构筑和完善城市记忆,塑造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

天津意大利风情街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海河沿岸,是目前意大利在亚洲保存最大最完好的风貌建筑群落。同时也是天津的9个租界之一。 区域内共计意式建筑风格的小洋楼137栋,包括历史上的剧场、学校、教堂、市政办公厅等,也包括近代历史上一批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

意租界原是一片露天储盐场地——“盐坨”,以及沼泽和垃圾堆。在进行认真勘测和规划之后,即展开全面的建设。在租界建设过程中,以马可波罗广场为中心建造了完整的道路网及完备的公用设施,建造房屋要求以意大利花园别墅为主,并严格规定沿街建筑不许雷同。意大利风情区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这个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体现浓郁的意大利风情为宗旨,将风情区建设成为集旅游、商贸、休闲、娱乐和文博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区。

作为近现代天津历史的体现,五大道已成为最能彰显天津城市魅力与历史底蕴的人文旅游景区。这里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使这里成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五大道以其在历史文化要素、社会知名度、当今时代文化活力、保护和管理四个方面的绝对优势,在全国200余条推选街道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以此为契机,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不断挖掘五大道旅游资源,推出一系列休闲、娱乐等商业业态,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吸引更多影视剧组入驻拍摄,更多中外游客到此观光旅游,力争将五大道打造成天津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代表景区,为推动天津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由此可以看出,地方各级政府依靠“城市记忆工程”,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尽力挽救和保护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最大发挥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弘扬中华文化中的独特作用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3、几点相关建议

3.1 “城市记忆工程”应建立专家论证和公众参与机制

近年来,专家和社会公众参与的力量不仅保护了国内许多珍贵的历史街区,也在法律、城市规划层面推动了“城市记忆工程”制度性的进步,并加速了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出台,明确了各城市老城老街区整体保护的原则。

城市要现代化,旧城要改造,其实这与 “城市记忆工程”并不矛盾,关键是怎么改造,怎么记忆。

或许我们可以从伦敦奥运社区重建模式中找到一些答案。

Lower lea valley位于伦敦东部,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最佳选择用地,交通便捷又靠近城市的金融中心。为了迎接奥运会,重建Lower lea valley,伦敦人民收到了一份小册子—《说出你的想法》。人们面对的是这样的问题:若举办奥运会,Lower lea valley应怎样改造?若不举办呢?奥运会后又将怎样规划建设?你在Lower lea valley有过快乐时光吗?你认为社区中最有用的东西是什么?你觉得原来的Lower lea valley哪里最有特色,给你留下美好的记忆,应该保留下来?你希望看见工作、学校、社区的设施发生什么样新的实质性改变?等等。

既然“城市记忆工程”要以人为本,那么广泛听取老百姓的声音,或许才是工程能够成功的第一步。

3.2 “城市记忆工程”应是地方政府统筹,多部门合作推进

“城市记忆工程”不应只是留下几张发黄的照片,而是要为子孙后代真正的留下曾经的那片天与地。这不仅仅是档案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地方政府统筹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进行,这是城市记忆工程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煤气灯是香港的主要照明街灯。到了70年代,全港煤气灯就已完全被电灯取代,但在香港中环的都爹利街(又名煤气灯街),至今仍立有四支煤气灯,香港政府各部门通过协调决定将这四支煤气灯永久保留,并列为香港的法定古迹,规定由煤气公司供应煤气及负责日常维修和管理,于是大家可以看到煤气工人每于傍晚时分持竿点火,这里就留下了香港曾经的那片景,成为香港最浪漫的一段特色街区。

1999年,天津有600年历史的老街—估衣街要拆了。“先有一条街,后有天津卫。”这条街指的就是估衣街。估衣街比北京的大栅栏还早,当年北京的大栅栏都是学的天津的估衣街建的。中国文联副主席、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为“抢救天津老街”而发起的“历史文化考察与保护”活动虽然进行的轰轰烈烈,保存了一大批估衣街鲜活的影像史料,但由于没有政府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和支持,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估衣街被彻底拆掉了。近年来,天津政府部门为弘扬城市传统文化不断加大投入,对估衣街实行保护性重建和恢复性改造。2003年,有关部门本着修旧如旧、保留历史资源和商业氛围的原则,对估衣街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估衣街全长350米,店铺59间。全部是现代仿古建筑。

3.3 抓特色、抓重点、抓精品,当好城市记忆的保护者和传承者

今天在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中,作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城市记忆的保护者和传承者,城建档案馆要充分发挥城建档案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就必须掌握现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全部资源及数量、现状情况,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档案资源信息基础,尤其是对会馆、名人故居、老街区、老胡同、老字号店铺档案资料的收集保护,还要征集拆除下来的有历史意义的老门墩、老门跋、老瓦当、老门闩等实物档案,以便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研究、规划制定及旧城改造工作的宣传提供必要的档案服务。

一个城市的形象取决于人们对她的历史记忆,通过实施“城市记忆工程”,将那些浸透历史内涵的老建筑、老街道、老地名、老物事等历史文脉留存下来,使城市在整齐划一的现代化进程中。延续我们城市的记忆,弘扬历史文化,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天津记忆历史
如果天津有“画”说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天津
新历史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