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下肉鸡养殖关键技术

2013-08-27周景明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

中国畜牧业 2013年8期
关键词:饮水器鸡舍林地

文│周景明(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

一、鸡场建设

1.场地选择。林地的选择对于养好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应选择环境安静、相对封闭、防疫条件良好的林地,且以林冠较稀疏、冠层较高,树林荫蔽度60%~70%,透光和通气性能好,林地杂草和昆虫较为丰富的成年林为好。树林枝叶过于茂密,遮阴度大的林地则透光效果不好,不利于鸡的生长。苹果、桃、梨等鲜果林地在挂果期会有部分果子自然落果后腐烂,鸡吃后易引起中毒,且这类果园需要定期喷洒农药,所以这类果园不能进行林下养鸡。鸡场要求距离公路、村镇居民区1千米以上、周围3千米内无污染源,交通便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无噪音,水源充足,水质清洁卫生,供电方便,场地坡度不能超过25°。场区应设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无害化处理区。为了便于防疫,防止鸡只丢失、逃逸以及受天敌侵害,放养区周边可用铁丝网或尼龙网设置隔栏网,高度以鸡不能跨过为宜。

2.鸡舍建设。放养鸡舍应建在果树林中或林地边。可根据需要建造永久性放养鸡舍或简易性放养鸡舍。无论何种鸡舍,均要求既防雨避风、采光充足,又通风良好且冬季能够防寒保暖。建造时,应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廉价实用的原则。鸡舍坐北朝南,舍内地面高于舍外地面5~10厘米,并经过一定硬化处理。放牧出口直接通向果林或树林。鸡舍长15~20米,宽8~10米,高2.5~2.8米,按5只/平方米计。鸡舍内可设置2~3层栖架,分层错开,每只鸡占位15~20厘米。栏舍外应有一定面积的运动场,栏舍面积与运动场面积之比大于1∶5。每个场舍前后相距50米以上,或左右并排设置。

二、鸡种选择与引进

应根据鸡群对林下养殖的适应性和市场需求来选择鸡的品种。可选耐粗饲、觅食力强、抗病力好、体形偏小、肉质细嫩味美的地方土鸡或土杂鸡;快大型白羽肉鸡不适宜林地养殖。养殖者可结合自身经济条件、技术水平、林地资源以及市场需求等具体情况,确定养殖品种和规模,不可盲目选择。引进鸡雏的时间可选在天气温暖的春季,如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宜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引雏。如进雏时间过早,外界气温较低,会造成养殖成本过高;而进雏过晚,会使放养后期处于气温冷凉的初冬季节,不便于管理,且会使饲料成本增高。

三、放养管理

1.科学放养。放养时间要根据林地饲料资源状况和鸡的日龄大小等综合确定。雏鸡引进后(2~3周龄前),因雏鸡体质较弱,需要在舍内养殖,按常规方式育雏。在舍外气温适宜的情况下,可实施舍外放养,让鸡啄食青草、野菜、昆虫,并在早晚适当补料。一般来说,放养时期应选择在5月中旬至10月底,此时林地杂草丛生,虫、蚁等昆虫繁衍旺盛,鸡群可采食到充足的原生态饲料。其他时间则采取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放牧时间视季节、气候而定。通常30日龄以上的雏鸡,夏、秋季上午8:00至下午5:00为适宜放牧时间。

有条件的林地要根据鸡的不同大小,划定养殖区域,进行分区轮牧,既可使鸡采食到充足的天然食物,又可有效地保护林地资源,实现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便于饲养管理,使鸡群定时归巢和方便补料,应对饲喂、饮水、放牧、归巢等进行一系列调教,如吆喝、吹口哨、击打器物等,使鸡只形成条件反射。林地养鸡的环境是开放性的,鼠类、鹰类及蛇类等天敌较多,所以应及时采取驱赶等措施加以防护。注意收听当地天气预报,在风、雨、雷等特殊天气,应加强管护、及时收牧。在果树喷药防治病虫害时,应先驱赶鸡群到安全地带,避免发生农药中毒,停放时间视农药安全期而定。

2.饮水补料。放养区需要放置饲喂槽、饮水器等补饲设施,通常按每30只鸡配备1个饮水器和1个料桶计。在野外自然水源较少的情况下,应在鸡活动范围内放置饮水器,饮水器放在鸡只经常自由活动的明显区域,气温低时放在太阳下,气温高时放在阴凉处,饮水要清洁卫生,饮水器每日清洗消毒,保证鸡只正常饮水。炎热天气,一定要做好饮水的供应,防止鸡只中暑。

根据日龄、生长发育、林地草地类型、天气情况确定人工喂料次数、时间、营养及饲喂量。按“早半饱、晚适量”的原则确定补饲量,即上午放牧前不宜喂饱,放牧时鸡只可通过觅食青草、草籽、蚯蚓、昆虫等来补充;夏秋季可少喂,春冬季需多喂,早晚各一次,补饲量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增加。夏季晚上,可采取灯光诱捕的方式,让鸡采食蚊虫,也可利用畜禽粪便生产蝇蛆喂鸡。补饲精料的参考配方:玉米71.6%、麦麸10%、豆粕15%、骨粉2.6%、食盐0.5%、预混料0.3%。在补料过程中,可应用大蒜素、中草药、酶制剂或EM菌等,以增强鸡的抗病力,保证肉质。放养后期可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橘皮粉、松针粉、大蒜、生姜、茴香、八角、桂皮等改善肉质。

3.群体调控。通常情况下,每亩林地承载成鸡不超过50只,以每5亩左右为一个养殖单元。实施公母鸡分群饲养,并根据鸡只日龄、林地采食等情况掌控好放养密度和群体规模大小。每个放养鸡群以1500~2000只为宜。如放养密度过大,会因草虫等自然饲料采食不足而增加精料饲喂量,影响鸡肉的口感;密度过小,则会造成林地资源浪费,而致养殖效益降低。

4.合理驱虫。林下放养鸡大多会有一些体内寄生虫,所以放养鸡要每隔45天定期进行驱虫。驱虫重点是球虫病、蛔虫病、绦虫病等,可选用左旋咪唑等药物。

四、疫病防控

实施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结合当地和本场疫病流行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放养地不准闲杂人员和畜禽进入,以防带入传染病。放养地严禁饲养其他畜禽,养殖人员不得外购生鲜禽肉、蛋及其产品。应选用高效、低毒、对人和鸡危害小、不对环境造成污染、不易在肉蛋等产品中残留的消毒剂交替使用。生产中,注意观察鸡只的饮水、采食、粪便和精神状态,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及时清理栏舍内粪便,并定期消毒,保证舍内清洁、空气良好。对病死鸡应及时进行深埋、焚烧或生物发酵等无害化处理,严禁随意丢弃、出售或作为饲料再利用,以防其污染环境或造成疫病的传播。病死鸡的排泄物,被污染的饲料、垫料等均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栏舍、场地以及周围环境等均需做好消毒处理。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好本场的疫病监测方案。如鸡只出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处理措施。用药时,严格遵守休药期的规定,避免因药残超标而影响产品质量,尤其是在放养中后期,预防疾病时尽可能不用人工合成药物,多用中药及采取生物防治,以减少和控制鸡肉中的药物残留。

五、鸡只出栏

一般来说,林地肉鸡体重1.5千克左右、放养时间80天以上可上市销售。这时肉鸡的外观、肉质均能达到优质,鸡冠、羽毛丰满富有光泽,肉质细嫩,口感风味较好。同时,也要兼顾市场行情,视市场价格的涨落适当提前或推迟上市时间。鸡只出售前1~2周,如鸡体较瘦,可增加配合饲料饲喂量,限制放养,适当催肥。另外,适当增加玉米、高粱等能量饲料的比例,也可起到增加体重的作用。

猜你喜欢

饮水器鸡舍林地
不同饮水器在哺乳母猪上的使用效果对比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别请狐狸建鸡舍
图片新闻
论创意速冷热水器设计与研究
鸡舍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为不同人群设计的街头饮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