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州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跨越式发展

2013-08-27王云峰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3年8期
关键词:襄州畜产品全区

文│王云峰(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

建议政府设立养殖治污专项资金,支持鼓励生猪规模场建设沼气池、有机肥生产线等环保设施。

2012年,湖北省襄阳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重大决策,这既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旗帜,又是农、林、水建设的灵魂。2011年以来,我们抓住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襄州生态循环畜牧业,科学发展当先锋,跨越发展做标兵,建设美丽襄州当骨干,确立了发展襄州生态畜牧业的目标、路径,确立了“十连冠,300万”,即:力争到2015年实现出栏生猪300万头,实现生猪出栏全省“十连冠”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确立了建设“四个畜牧”,即:建设品质畜牧、产业畜牧、安全畜牧、生态畜牧的路径,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连续六年蝉联全省生猪出栏第一,连续

五年捧回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牌,正大畜牧、良友金牛、安辉畜牧等一大批畜牧企业快速成长、壮大。根据襄州区统计部门数据表明,2012年全区生猪、肉牛、羊、家禽出栏分别达到178.29万头、24.8万头、41.4万只、2480万只,肉类产量23.3万吨,禽蛋产量5.7万吨,畜牧业总产值4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生猪生产有望实现全省“七连冠”。 全区新建标准化“150”猪舍133栋,蛋鸡“153”养殖模式28栋,肉羊“1235”养殖模式29栋,肉牛“165”养殖模式24栋,新增部级示范场1家,省级示范场4家,市级示范场16家,区级示范场的48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设品质畜牧

以推进畜牧养殖标准化、畜禽品种优质化为依托,以创建畜牧知名品牌为目标,实现畜牧产品品牌化、优质化。

1.畜牧养殖规模化。推进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着重抓好“150”、“500”、 “1235”等标准化养殖模式的推广,提高全区标准化健康养殖水平;立足现有的区域优势,确定重点发展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畜牧业板块。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龙王、石桥、黄集为主的优质三元猪示范区;以峪山、张湾为主的种畜禽生产示范区;以襄东、襄北为主的牛羊养殖示范区;以汉江、唐白河、滚河沿岸为主的家禽养殖示范区;以襄州区城郊为主的畜禽产品深加工产业区和流通集聚区。

2.推进畜产品品牌化。品牌就是特色,品牌就是核心竞争力。襄州区积极组织企业开展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认证申报,组织企业参加“襄阳市知名商标”、“湖北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的评选,加大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大力引进和培育畜牧产业企业家。目前襄州区现有“建茨”牌鲜鸡蛋、“大运”牌生鲜肉、“好福”牛肉、“正大”牌饲料、“希望”牌饲料等畜牧品牌。湖北硒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建茨”牌鲜鸡蛋2006年通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评为“襄阳市知名商标”。襄樊正大农牧食品有限公司的“大运”牌生鲜肉是无公害认证农产品,被评为“2009襄樊十大名牌农产品”。湖北良友金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好福”牌牛肉被评为“第六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农产品”。安辉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安辉被评为襄州“十佳创业明星”。

3.品种优质化。坚持“引、选、繁、推” 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提高良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增加养殖收益。2012年6月,襄州区一次性从英国引进千头曾祖代种猪,创湖北省之最。加强畜禽良种扩繁能力建设,在优势产区建设了22个牛、50个猪人工授精中心站,形成了对全区443个行政村的全覆盖。

二、建设产业畜牧

以知名畜牧企业为龙头,以建设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为支撑,不断提升畜牧产业链。

1.培育大龙头。不断培育壮大自身的本土企业,对湖北良友爵士、襄阳正大、康福达等一大批本土企业落实优惠政策,通过开现场会等形式帮助解决企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目前襄阳正大百万头生猪项目进展顺利,位于峪山镇的存栏2400头种猪的武马岗种猪场基本建设完毕并投入生产;位于龙王镇的存栏2400头种猪的肖刘种猪场将于3月完工。与之相配套的36万吨饲料厂、10万吨屠宰厂与5万吨熟食加工厂正在筹划中,百亿元畜牧企业初见雏形、呼之欲出。

2.发展大合作。我们采取资金帮助、政策引导、法律保护等手段,指导建立有关章程和制度,培育一批畜牧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制度健全、动作规范、管理民主、利益共享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促进了畜牧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全区已建立畜牧合作社109个,其中2009年成立的养猪行业协会,网罗了全区建设标准高、技术实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养猪大场大户200多家,在促进生猪市场信息、技术交流、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引进大加工。依托襄州得天独厚的良好投资环境和养殖资源,筑巢引凤,动员全区参与畜牧招商,引进、培养、壮大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型骨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12年康福达肉食品有限公司屠宰生猪50万头,实现产值12.5亿元,带动了襄州畜牧业的强劲发展。

4.建设大市场。把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作为拉动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促进畜产品流通。在建成双沟仔猪批发市场、张湾肉猪中心批发市场的同时,围绕中心市场建立了10个畜禽产地市场,形成了统一的大市场。

5.搞活大流通。大力推进各种产加销、贸工牧一体化的物流形式,加快以冷链为核心的仓储建设,建立健全物流信息网络,培育物流经营主体,完善物流规则,发展畜产品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环节有机联结,形成快速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

三、建设安全畜牧

以畜产品安全监管为抓手,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大力推进畜牧安全生产。

1.抓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依法规范、全程监管”的原则,在全区全面推广 “动检110”检疫监督机制,全区设立检疫分站13个,检疫网点87个,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畜禽养殖、产品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实行从养殖到餐桌全过程、全覆盖的监管。

2.抓防疫。襄州区采取对规模养殖场实行程序化免疫,对农户分散饲养畜禽实行春、秋集中免疫与补栏补免和适时强化免疫相结合制度,推进免疫常态化。在进一步做好以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的强制免疫工作的同时,着力抓好对养殖业危害严重的二、三类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有效防范和化解疫病风险,强力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确保了襄州区10年来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3.抓畜产品监管。强化畜牧投入品监管,推行饲料生产经营资格审查制、兽药生产经营备案制。严格落实动物产品标识制度,对畜产品实行溯源管理,进一步加大畜牧兽医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全面提升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抓保障。近年来,襄州区政府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生产的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的决定》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2012年3月,襄州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强区建设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2012年,区政府共投入 1142万元用于畜牧业发展,其中生猪调出大县资金839万元、秸秆养畜项目资金140万元、现代畜禽发展专项补助资金91万元、牛品改整县推进资金42万元、畜牧强区建设启动资金20万元、1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极大地激发了全区群众发展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积极性,畜牧业养殖得到突破性发展。

四、建设生态畜牧

以发展绿色、循环养殖为重点,以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契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重点,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从而实现畜牧业清洁化生产、绿色化转型。

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养殖场址的选择、场区布局等方面应从环境保护出发,科学规划和布局辖区内规模养殖场户,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畜禽养殖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把好养殖企业的“入口关”。抓好环保。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治污措施。根据各镇的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沼气池粪污处理模式、粪污还原利用模式等方法来治理养殖业污染。目前全区90%以上的规模养殖场都建有沼气池,建设循环式规模养殖场(小区)87个。

通过努力,力争到2015年,全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肉蛋产量占畜产品总量的90%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占规模养殖场的90%以上;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逐步形成大中型高标准畜禽养殖场、畜牧养殖小区和家庭养殖场并存互促的养殖格局,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襄州畜产品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推进老年学校加快向基层延伸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襄州为老干部开辟抗疫空中课堂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桑榆浩然空中讲堂》正式开播
登仲宣楼(五言律诗)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