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草原鼠虫害危害及防治对策

2013-08-27许国成常明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13年8期
关键词:鼠害虫害甘肃

文│许国成 常明(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甘肃天然草地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有天然草地1790.42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1607.16万公顷。天然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的4.56%。甘肃草地面积仅次于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四川,位居全国第六。甘肃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甘南高原、祁连山地及省境北部的荒漠、半荒漠沿线一带。这里不仅是少数民族居聚地区,也是甘肃的传统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是甘肃省生态环境的主体,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防线。近年,随着气候的异常,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草原鼠虫害发生频繁,危害逐年加重。

一、甘肃草原鼠虫害危害情况

1.草原鼠害危害情况。2008—2012年,甘肃草原鼠害累计危害面积达39095万亩,年均危害面积7819万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达20553万亩,年均严重危害面积4110万亩。按平均每亩损失牧草30千克、每千克鲜草0.2元计,因鼠害造成的牧草损失约117.29亿千克,折合经济损失约24.46亿元。

2.草原虫害危害情况。2008—2012年,甘肃草原虫害累计危害面积达10503万亩,年均危害面积2100万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达5139万亩,年均严重危害面积1028万亩。按平均每亩损失牧草30千克、每千克鲜草0.2元计,因虫害造成的牧草损失约31.5亿千克,折合经济损失约6.3亿元。

二、甘肃草原鼠虫害防治情况

1.草原鼠害防治情况。2008—2012年,共投入鼠害防治经费162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300万元,省级投资210万元。市县投资118万元。在中央财政经费的支持下,通过甘肃省各级业务部门的艰苦努力,5年共防治草原鼠害3415.6万亩。其中,化学灭鼠991.5万亩,生物防治2424.1万亩,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

2.草原虫害防治情况。2008—2012年,共投入虫害防治经费369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400万元,省级投资274万元,市县投资20万元。在中央财政经费的支持下,通过甘肃省各级业务部门的艰苦努力,5年共防治草原虫害2188万亩。其中,生物防治927万亩,化学防治1261万亩,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

三、甘肃草原鼠虫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鼠虫害防治和预测预报体系薄弱,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较低。目前甘肃省的鼠虫害防治和预测预报体系已经形成省、市(州)、县三级网络体系,但鼠虫害防治和预测预报体系薄弱,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较低,对草原鼠虫害发生缺乏准确监测的技术手段与能力,从而使监测数据的连续性、代表性、时效性和准确率受到影响。

2.基本建设滞后,物资储备不足,难以适应防治工作需要。甘肃省在草原鼠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方面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物资储备条件缺乏;二是应急防治物资如农药、喷雾机具、指挥车、野外宿营车、发电机以及后勤保障物资的储备严重不足,难以保证对虫灾的快速综合治理;三是现有植保器械陈旧落后,缺少维修配件,急需更新。

3.防治技术水平低。近几年来,经过广大草原科技工作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草原鼠虫害无公害治理和理论研究及生产实践中做了大量工作,成效卓著。尽管如此,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技术和措施集成组装程度差,灭效尚难巩固,缺乏使用对害鼠虫种群长期、持续的控制对策与技术。

4.防治资金缺口大,防治规模小,大部分鼠虫害草原得不到治理,防治工作不彻底。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对草原鼠虫害进行了积极防治,由于甘肃省财政匮乏,而且虫灾发生地大都是甘肃省边缘少数民族贫困县,地方政府和农牧民的财力、物力有限,防治中自筹资金困难,防治资金缺口较大,难以开展大面积的防治工作,只能对重点草原和粮草交界处的虫害进行防治,致使防治面积小,防治比例低,难以控制鼠虫害的发展势头。

5.鼠虫害防治的生态安全问题仍不乐观。尽管生物毒素、生物制剂和植物源农药没有化学残留,但对天敌、野生动物及人群的安全性仍需要关注,与不育控制等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尚需加强研究。尤其应优先考虑从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结合草原生态建设,推广无公害的可持续控制方案。

四、甘肃草原鼠虫害防治对策

做好鼠虫害防治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技术进步是基础,增加投入是保障,能力建设是重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坚持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群众的工作原则;坚持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集中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做到责任划分不留死角,技术服务不留死角,监测工作不留死角,防治区域不留死角。

1.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指挥机构,针对实际情况,依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草原鼠虫害防治规划,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全国草原虫灾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建立草原鼠虫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确保防控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2.全面监测,准确预警。预测预报是防治草原鼠虫害的基础工作,是制订防治措施、指导科学防治的依据,是提高防治效果、获取综合防效的保证。探索其稳定发挥作用的管理机制,加强培训,在提高鼠虫害监测技术水平上下工夫。草原鼠虫害发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针对鼠虫害发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及时准确掌握鼠虫害灾情,明确防治重点区域,确定防治适期,为适时防治提供依据。

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治能力。草原鼠虫害防治基础设施设备是防控草原鼠虫害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大草原鼠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计划地购置大中型机械,充分发挥大中型机械防治的作用,开展大规模防治。把防治鼠虫害与实施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恢复草原植被,改变其适生环境,从根本上控制草原鼠虫灾的危害。

4.强化队伍建设,推行联防联控。200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推进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灾害一旦发生,能够迅速开展大规模防治。同时,要充分调动农牧民防治鼠虫害的积极性,实行群防群控。

5.科技先行,绿色环保。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农牧业生产以保障供应为目标,以增加数量为重点,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上表现为,以化学手段为主,忽视生物、生态手段综合运用,进而对产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影响。筛选低毒高效农药,应用先进施药机械和施药技术,确保生态安全,加快有害生物防治路线和治理方式的转变,突出其对发展高产、优质、安全畜牧业的支撑作用,突出其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保障作用。

6.加强宣传,群防群治。加强宣传工作力度是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的主要途径。认真总结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的经验,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重点宣传防治技术和工作成效,加深群众和社会各界对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的了解,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社会各界提高对草原生物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猜你喜欢

鼠害虫害甘肃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草原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甘肃卷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玉树地区草原鼠害防治的建设与管理
森林鼠害防治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