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3-08-26魏旭萍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7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魏旭萍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提炼出科学准确、通俗简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宣传教育和学习践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走进群众、引领群众。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信仰

党的十八大报告论述:“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明确、凝练,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和总结。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及特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一直以来,我们党都在不断实践和探索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二十世纪50年代提倡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80年代初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出了“五讲四美三热爱”;90年代初期,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90年代中期,提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进入新世纪,2001年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2006年3月的两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命题,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方面的内涵。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把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三个“倡导”,简约而丰饶的24字,带有鲜明的中国色彩和时代精神,包含了社会主义基本、核心、重要的价值理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有几个特征,认清它的特征才容易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

1.社会的核心价值是整个社会都需要的一种文化公共品

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整个社会都需要的一种精神、道德、价值、信仰的文化公共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社会提供服务,与广大公众的利益紧紧相连。我们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有着五千年历史积淀,56个民族中,有穷人、富人,以及各种阶层,要找到一个大家都能认可的类似于数学上的公约数的文化公共品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纵观发达国家的核心价值观,英国:自由、宽容、开放、公正、公平、团结、权利与义务相结合,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美国:自由、民主、人权。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和整个民族的价值都来源于文艺复兴的四个核心的价值理念:个性、理性、人性、诗性,所以他们有共同性。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从国家层面,使核心价值观与我们的事业紧密相连;从社会层面,能激发社会活力;从个人层面,能渗透到“厚德载物”的基本主体。这就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各个方面,把具有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融于全社会共同价值观所需要的包容性之中,体现了公共性。

2.社会的核心价值是每个公民都能消费的公共品

作为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谁在消费?当然是大众,而生活中的大众有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如:丈夫、职员、领导、爷爷、孙子等等,当处在各种关系中时,是否会去消费这个文化公共品?比如封建社会的“仁义礼智信”,简洁明了,仁即仁爱之心;义即处事得宜和合理;礼即人际关系的正常规范如礼仪、礼制、礼法;智即明辨是非;信即言无反覆、诚实不欺。大到居庙堂之高的皇帝,可以用这五个字来治理后宫、国家、大臣,乃至于陶冶自己的身心。小到市井里的贩夫走卒、乡村的农夫农妇也能用它来处理生活中需要做出价值判断的事情,大家理解它、认同它就能消费它。我们今天提出的核心价值也不分宗教信仰,贵贱贫富都能认可它,还能践行它。

3.社会的核心价值是生活中真假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标准

处于纷繁复杂社会中的人,要及时准确地判断一件事、一句话的正确与否,是需要一个评判标准的,因为只有做出判断后,才可以确定自己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做一个明智的、有主见的人。比如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团结,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求,是丑陋的,必须坚决给予取缔和打击。

二、为什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在文化建设的首位

(一)价值信仰系统是文化文明的核心

文化可以分为三大系统:科学认知系统、价值信仰系统和审美系统。作为价值信仰系统的文化是稳定的、核心的、灵魂式的东西,中国文化五千年绵延不绝,薪火相传,香火不断。其实“薪火”、“香火”主要是指价值信仰系统。所以它是中华文明的根,中国文化的魂,它居于核心地位。

(二)价值信仰系统是一个现代国家的灵魂、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的来源

原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院长约瑟说:美国之所以能够领导和征服世界是由于它有世界上最强的文化软实力。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遇到过两次大的危机,一次是二战,面对德国、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当时的罗斯福总统向全国发表一个演说,他没有说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而是说文化、道德、信念、精神等这些价值信仰。第二次危机是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小布什总统也有两次演说,他依然一字不提美国的经济强大,而是说天命、价值、责任、信仰等。在危机的时刻他们拿来炫耀于人,对内部造成吸引力、凝聚力和激发力的恰恰是这种文化道德信仰价值,由此可以看出价值信仰系统的作用。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际上是要建我们的价值信仰系统。

(三)价值信仰系统是现代社会秩序的源泉

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秩序,而价值信仰系统就是这个秩序的源泉。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基础,作为中国人,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国才有家,国强才能民安民康民富民乐,没有爱国主义做全体中国人的精神支柱,中国将会是一盘散沙。同样,诚信,则是一个关乎基本道德的问题。如今市场上制售伪劣层出,网络上造谣生事不断,一个根源就是诚信缺失,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极大涣散人们之间的共识。而敬业、友善,则是根植于我们日常工作和交往的重要道德准则。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应成为我们每个人所坚守的基本价值,成为我们每个人说话办事所秉持的基本理念。

(四)社会多重转型引起的现象需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发展方式进入转变期,社会矛盾进入多发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期。社会多重转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由此产生的正面效应: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也伴随着负面效应的产生,引起的种种的文化现象:文化断裂、传统衰萎、价值紊乱、社会失范等。大家都有一种文化焦虑心态,其实这就是社会转型引起的,因为我们同时面临着现代性,前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三重困扰。这么多的困扰,很容易使我们的社会走向崩裂,这些失范、脱序的现象和我们长期以来缺乏适合的价值信仰系统高度相关,因而我们非常有必要建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三、如何理解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凝炼“兴国之魂”的伟大工程。也是党的十八大的新要求、新部署,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培育,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到一个新阶段、新高度。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同时兼顾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是一个全新的论述,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应该具有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三个“倡导”完全遵循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思想方法。比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立足于国家层面而提出的价值要求,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也是这一目标的价值规定和价值体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主要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价值要求,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也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价值导向;至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要求,既是一个中国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和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道德准则。总之,这一表述反映出不同价值主体的价值愿望与追求。

同时,上述三个层面的价值规定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关系。不仅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追求,确立了三者价值目标的统一基础;也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了国家发展目标、社会价值导向、个体行为准则的基本统一。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寻求“国家意志”的价值呈现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根本所在,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旗帜。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当前这个阶段的根本目标和价值理想。

从国家层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目的是建构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维系社会团结、民族和谐的国家意志和精神坐标。抓手是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路径是建立主流价值形态与民间伦理规范的对接通道。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主流价值,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支配和支撑作用,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同和遵循。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确立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精神要素和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将这一信条奉为圭臬,并在实践上努力将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循序推进,发扬光大。

从社会层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可以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的价值观冲击波。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价值观领域的较量更是日渐严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立足于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二是确立引领社会思潮的主流价值导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价值取向出现多样,社会思潮形成多元。新形势下也滋生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出现的理想丧失、道德低下、诚信缺失、低俗媚俗等问题,急需通过培育核心价值观进行正面引导。党的十八大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其本意即在于此。

(四)社培育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构建民间社会的底线伦理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也是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从个人层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基本目标是构建民间社会的底线伦理,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个体价值观与整体价值观的关系。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分化以及外来文化冲击,个体价值取向进入多样化时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大行其道,使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民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不断弱化,出现了“信仰危机”和“道德失范”等现象。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对立,突显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二是处理好社会现实理性与大众价值理想的关系。核心价值观是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内在统一。如果仅着眼于社会现实理性,显然缺乏凝聚力和感召力;而脱离社会现实理性提出过高的价值理想追求,则会让社会公众感到遥不可及,从而使核心价值观形同虚设,产生信仰危机,加剧社会道德失范的现象。三是处理好核心价值观的精英化提炼与大众化传播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能自然生发出来,作为一个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思想理论性很强的科学体系,核心价值观需要进行概括提炼。但其目的不是把核心价值观搞成“阳春白雪”,而是要概括提炼出科学准确、通俗简明的核心价值观。以满足通俗化学习、大众化传播的迫切需要。

一个民族,没有文化力量的支撑,就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的崛起,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支撑,这是我们的精神基石,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如今,文化强国已在路上,要在这条路上走得稳妥而扎实,提炼和培育我们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这不仅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一个经济崛起后的大国在文化上的追求。相信,只要我们始终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精神旗帜,就一定能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几点思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弘扬“核心价值观”及文化馆惠民工作的真实案例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