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波长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分析

2013-08-24

重庆医学 2013年22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激光治疗半导体

林 琨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人民医院儿科 530100)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2大原因[1]。在秋冬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引起,而轮状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病毒性肠炎起病急,病初即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本科室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双波长半导体激光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本院儿科住院的腹泻患儿264例,均符合急性腹泻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132例,年龄4.5~24个月,其中,男82例,女50例,发热88例,呕吐96例,轻度脱水95例,中度脱水37例。治疗组132例,年龄5~22个月,其中,男84例,女48例,发热85例,呕吐98例,轻度脱水93例,中度脱水39例。病程小于或等于6d,大便6~15次/天,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脓血,大便常规检查大部分正常,仅少数病例有少许白细胞,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ELISA)均为阳性;粪便细菌培养均为阴性。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脱水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视病情均给予抗病毒、补液、调整胃肠道微生态环境和保护胃肠黏膜及对症退热、止吐等治疗。治疗组辅予双波长半导体激光治疗,采取激光(810nm、650nm)仪治疗,取脐周、中脘穴进行照射,输出功率A波长100~600 nm,B波长10~60nm,时间为7min,每天1次。观察两组患儿发热、呕吐、大便性状、大便次数等情况。

1.3 疗效判定 根据腹泻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3],显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改善;无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结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79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79.55%;治疗组显效96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93.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77 9,P<0.05),见表1。

2.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止泻时间、发热时间及呕吐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所需的时间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所需的时间

项目治疗组n 时间对照组n 时间t P发热 85 2.05±1.12 88 3.36±1.25 7.25 <0.05呕吐 98 1.14±0.66 96 1.56±0.70 4.30 <0.05腹泻 132 3.23±1.31 132 4.09±2.13 3.95 <0.05

3 讨 论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消化道常见病,好发于春秋季,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以6~24个月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小儿的身体健康[4]。轮状病毒感染后主要侵犯上部小肠的微绒毛上皮细胞,使其凋亡。病变细胞脱落,微绒毛变短、变钝;取而代之的是原位于隐窝底部的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由于炎症病变导致小肠功能丧失,水与电解质分泌增加,吸收减少,引起腹泻。另外,小肠微绒毛上皮细胞功能障碍时,双糖酶分泌减少,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在肠腔内聚积引起渗透性腹泻[5]。绒毛被破坏造成肠蠕动加快,也加重腹泻。

激光应用于临床有近30年的历史,半导体激光近几年才在中国开展,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波长一般为650~850nm。DJL-1200型双波长半导体激光机的激光为近红外波段,A照射头输出波长为650nm(±20nm),B照射头输出波长为810 nm(±20nm),可深入组织内部,并使组织有良好的光能量吸收,对机体产生刺激调节作用,提高DNA/RNA的比值,促进细胞再生,改善血液和淋巴系统循环,消炎止痛,减轻水肿,消除局部代谢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6]。肠道液体的分泌与吸收受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肠道神经系统(ENS)的多重调节[7]。激光皮肤透射率大,对深部组织和神经末梢刺激温和,有神经和内分泌的调节功能。现代实验研究证实当低功率激光作用于经络穴位系统后,中枢及外周的阿片肽系统均参与了免疫调节过程。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抗炎、消肿、促进血管扩张、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另外,激光照射可刺激穴位处的神经,使之产生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神经-体液、经络等途径调节机体功能[8]。本研究通过辅以双波长半导体激光治疗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退热时间、止吐、止泻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根据对临床疗效的评价,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给予抗病毒、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对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双波长半导体激光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在临床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激光治疗婴幼儿腹泻有调节人体胃肠道功能及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能达到抗病毒、恢复肠胃功能的目的,缩短患儿病程,对人体组织无损伤,治疗时无不适感觉,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Parashar UD,Gibson CJ,Bresse JS,et al.Rotavirus and severe childhood diarrhea[J].Emerg Infect Dis,2006,12(2):304-306.

[2] 方鹤松,段恕诚,董宗祈,等.全国腹泻病诊断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3] 段恕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4]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6-248.

[5] 朱玉莲,杜尊河.轮状病毒性腹泻[J].社区医学杂志,2006,4(8):10-11.

[6] 张宝震,刘建丽.半导体激光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1,33(5):715-716.

[7] 李金旭,任麦存.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佐治小儿腹泻40例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27(21):78-79.

[8] 刘凤云,宋文欣.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婴儿腹泻[J].激光杂志,2004,25(4):75.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激光治疗半导体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肾移植术后泛发性扁平疣1例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应用及现状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一体化半导体激光器的ANSYS热仿真及结构设计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采用半导体光放大器抑制SFS相对强度噪声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阻生牙拔除术中开展水激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