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怨》钢琴伴奏的音乐特征及其演奏处理

2013-08-20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柱式音型织体

石 磊

(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女高音独唱曲《黄河怨》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六乐章。歌曲以一位妇人的苦难告白控诉了敌人的罪恶以及国难时期女性悲惨的人生命运,很好地展现了“苦难”这一主题,激起了听众对敌人的愤恨、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反抗压迫追求胜利与自由的决心。本章以刘庄创作的钢琴伴奏版本为研究对象。

一、《黄河怨》钢琴伴奏的音乐特征

(一)节奏音型特征

1.节奏特点。在《黄河怨》的前奏部分,伴奏的低音部出现执着的连续五连音,与右手声部的旋律构成明显的节拍错位,为音乐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

谱例1

在进入A段后,伴奏音型多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的节奏组合。在A段前11小节出现了震音音型,以同音反复的形式出现,起到了跟腔的作用。

谱例2

在B段前7小节,伴奏部分使用了相同的节奏音型,与歌唱声部的排比乐句相呼应,这种固定节奏音型具有加深沉重情绪的作用,渲染了音乐气氛。

谱例3

到了第55小节,左手伴奏使用连续的三连音节奏型,和右手的旋律形成节拍上的错位,推动了音乐情绪的发展。

谱例4

到了C段,右手声部伴奏音型主要为附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组合,是用柱式和弦的表现形式来完成的。左手则是使用连续的震音和弦。这种相结合的伴奏形式更加烘托了C段悲愤的情绪,把音乐情绪推向了高潮。

谱例5

2.变换拍子。《黄河怨》的拍子为3/4、4/4和3/4。前奏部分前2小节是3/4拍,在行板速度下,低音区的震音烘托出悲凉、深沉的音调,使音乐情绪很快进入了角色。

谱例6

从前奏第3小节开始,拍子变为4/4拍,左手伴奏音型由震音变为单声部流动式的织体,在稍快的速度下,要突出节奏重音,体现出4/4拍的强弱规律。其音乐情绪和前2小节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了作者悲愤的心情,见谱例1、6。

到了12~19小节,速度回到原速,拍子也变回3/4拍,但没有三拍子的律动感。这最后的8小节是由歌曲前2句的旋律发展变化而来的,在创作手法上借鉴了前2句的排比句法。作为引子,起到了衔接歌曲旋律的作用。

谱例7

从A段开始,全曲都采用3/4拍,但都不是三拍子律动,从歌曲旋律来看,作曲家经常细分每小节的第一拍,形成强拍换位的节奏律动,还在此基础上构成排比句,这些都有效地加强了音乐的发展动力。

谱例8

细分的节奏律动从B段开始明显加强,并不断强调之,音乐在这个统一的节奏中不断展开,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谱例9

(二)伴奏织体特征

1.震音织体。在歌曲《黄河怨》的伴奏中,震音织体运用得较多,前奏的1、2小节就运用震音烘托出悲凉、深沉的气氛,在渐强的力度下,震音旋律下行进行,更加加深了悲凉的气氛,丰富了音乐形象,见谱例6。

进入A段后,伴奏部分也使用了震音,以同音反复的形式进行,在mp的力度下,震音作为背景音乐,衬托了歌唱声部的主旋律,见谱例2。

到了C段,歌曲进入到高潮部分,连续使用充满激情的震音和弦使音乐情绪得到了升华,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增长,见谱例5。

在歌曲D段的结尾,作者运用低音区下行的震音来模仿乐队中的定音鼓的效果,加深了音乐情绪,表现出了极度悲愤的心情和报仇雪恨的坚定意念。

谱例10

2.柱式和弦织体。歌曲《黄河怨》的61~63小节是歌曲间奏部分,其音乐材料由前面歌曲旋律变化而来。伴奏部分右手运用了柱式和弦织体,左手则运用了带低音的柱式和弦织体,这种带低音的柱式和弦具有一定的抒情性,能更好的烘托右手声部的旋律。

谱例11

在歌曲的85~88小节,伴奏部分右手是柱式和弦织体,其主旋律音和歌唱声部旋律成八度音程关系,起到了支持旋律的作用。左手运用了带低音的柱式和弦织体,即抒情又表现了宽广的气势,丰富了音乐情绪。

谱例12

从89小节开始,右手出现了连续的柱式和弦织体,歌唱声部的旋律音包含在其中,间接起到了支持旋律的作用,是一种音型化的柱式和弦织体,见谱例12。

3.单声部流动式的织体。在歌曲前奏部分,作者以左手连续不断交替的五连音分解和弦琶音、充满悲愤激情的五连音音型形象地模仿“大海”的波涛汹涌,成功地刻画出主人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情景;右手强有力的柱式和弦模进上行,表达了反抗压迫、追求胜利的信心,见谱例1、6。

4.复调性的伴奏织体。歌曲《黄河怨》的伴奏织体中多次运用了模仿复调的创作手法,见谱例5第一行、13。

谱例13

在谱例5、13中,伴奏织体都运用了模仿复调手法,谱例13是在伴奏中声部低八度严格模仿,是对失去孩子呼喊的强调,低沉的音调加深了悲痛的心情。谱例5第一行是在高音区重复八度的严格模仿,使悲愤激情的呐喊得到了升华,烘托了气氛。

在《黄河怨》伴奏中,也经常使用支声复调的创作手法,见谱例4、14。

谱例14

谱例4、14中,右手为带旋律的伴奏,左手为音型化旋律的支声式钢琴织体,采用了三连音的固定节奏型,在行板的速度下,使用支声式的三连音节奏音型能更好的抒发情感,加深音乐的情绪。

(三)伴奏中对主旋律的处理

1.主旋律在伴奏织体的上方声部。在《黄河怨》的伴奏中,把主旋律位于伴奏织体上方声部的写法很常见,谱例4、14中的伴奏右手声部旋律采取了加厚的方法,附加了和弦音。这种创作手法还多次运用于歌曲中。

谱例15

2.变化重复主旋律的伴奏写法。在《黄河怨》伴奏中,比较典型的变化重复主旋律的创作手法是音型化旋律的写法,见谱例16。

谱例16

谱例16中的伴奏织体,结构十分简炼,是由音程构成的有规律的震音音型,旋律音包含在其中,形成了音型化旋律的织体,起到了烘托歌唱声部主旋律的作用。

二、《黄河怨》伴奏的演奏技术处理

歌曲《黄河怨》,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刘庄配伴奏,女高音独唱。

全曲音调悲愤缠绵,感情深沉强烈,具有陕北民间哭腔的某些特点,委婉悲凉,痛切感人。

前奏:共19小节,第1~2小节,左手运用低音区的震音,由弱渐强烘托出悲凉的气氛。弹奏时应注意十六分音符的震音不能弹得太快,在进入第3小节时稍渐慢些,做好衔接,见谱例1、6。

从第3小节开始,节奏变为4/4拍,速度渐快,左手连续的五连音分解琶音织体模仿海浪的波涛,弹奏时要富有激情,左手5指稍突出,其他的四个音要弹得均匀;右手和弦从第5小节开始进入,弹奏时要突出切分节奏的重音,坚定而有力,注意在弹每句最后两个和弦时要特别强调,特别注意“五对二”的节奏要把握好,是练习的重点。当音乐进入到11小节时,左手流动性的五连音织体随着表情记号的变化,逐渐渐弱渐慢,为下一段的衔接做好准备,见谱例1、6。

进入12小节后,速度回到原速,右手弹奏双音时要突出外声部的旋律音,要保持旋律的连贯;左手低音可稍突出,大拇指弹同音反复时,要保持声音的均匀,见谱例7。

第20~30小节,伴奏声部为同音反复的震音音型,弹奏时要控制音量;包含了主旋律音的震音,弹奏时要突出旋律音,这一段可使用切分踏板,来保持同音持续的效果,见谱例2、16。

第41~48小节,伴奏运用了相同的节奏型,弹奏时前4小节和后4小节要形成力度上的对比;到47~48小节歌词“肝”字长音时,伴奏双手运用了柱式和弦下行织体,用来填补过渡。弹奏时要控制和弦音量,尤其是弹连续渐弱的和弦,见谱例 3、13。

第55~60小节,左手为带音型化旋律的支声式钢琴织体,其固定的三连音节奏应保持平稳、流畅,弹奏时应按照要求分两大句来弹;右手弹奏带旋律音的和弦时,注意突出旋律外声部的旋律音,两手同时弹奏时,要控制好错位的节拍,多练习“三对二”的节奏,见谱例4、14。

第64~75小节,进入了歌曲高潮部分,左手连续f的震音和弦,弹奏者难免会吃亏,所以弹奏时要控制手的用力,在弹前面的震音时不要把力量用完了,要均衡用力,这样才能坚持到最后,见谱例5。

第85~93小节,进入到歌曲的D段,这一段柱式和弦织体用的最多,在弹奏时应注意力度的变化;前4小节力度为p,右手在高音区重复了主旋律,好似呼喊的回声,要奏出清澈的声音效果;左手带低音的柱式和弦要比右手弹得更弱,给人以朦胧的感觉;到了第5小节,歌词的语气也越来越坚定,随着渐强记号的出现,柱式和弦织体的作用被体现出来,弹奏时要注意突出左手和弦及其转位,见谱例12。

第94~104小节,到了全曲最后11小节,音乐情绪达到了顶峰,从歌词“你要替我……”来看,情绪有些失控,表达了一种以死来反抗的决心;所以在伴奏时应准确把握情绪,特别要注意在最后的5小节,伴奏声部力度不能减弱,要随着歌唱者把整个歌曲和舞台气氛推向顶峰,见谱例10、17。

谱例17

猜你喜欢

柱式音型织体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均压环对覆冰状况下交流超高压柱式绝缘子闪络电压的影响
浅谈钢琴学习中即兴伴奏培养能力的分析
作曲技术理论中多声部音乐织体的探讨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
柱式传感器与桥式传感器在汽车衡中的应用性能分析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西方古典建筑柱式装饰艺术特征的比较研究
浅谈钢琴即兴伴奏中织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