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情未必真豪杰——毛泽东与党外人士交往的亲和力

2013-08-15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文克成长沙大学原党委书记陈振坤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绥远傅作义党外人士

★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文克成;长沙大学原党委书记,陈振坤

本文标题取自鲁迅诗句,意为真正的英雄豪杰并非都是“刑天舞干戚”一类的猛士,也还有如亲朋好友之间的诚挚柔情。

毛泽东是一位谋全局、论兴废、做大事的革命领袖,也是一位豪气冲霄汉、笔底有风雷的大诗人,其豪放的性格古今无人可比。然而,他在与党外人士交往时,却往往情意真挚、亲切感人,具有巨大的亲和力。

一、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所谓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指朋友间要真诚相待,情谊深厚,能共享光荣,共蒙耻辱。这本是儒家文化的一种人际伦理观念,后来随着儒家文化的发展,就不断延伸为一种政治伦理,从而对中国历代政治人物产生影响。它可以使人义薄云天,化敌为友,也可以两肋插刀,义以献身。

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中,邓小平根椐党的统战工作实践经验和与时俱进的需要,提议将毛泽东所制定的对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增加“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八个字,发展成十六字方针。从而,新方针从原则到功能,从思想到情感,从言论到行动,高度概括和体现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结成的新型关系和合作共事的高格局、高境界,也是对毛泽东与党外人士交往的亲和力的生动写照。

1949年2月22日,傅作义在北京刚刚宣布和平起义,即去西柏坡拜见毛泽东。毛泽东诚心诚意地对他说:我俘虏你的人员,都给你放回去,你可以接见他们,然后都送到绥远去。

当时绥远尚未解放,被傅作义的部属董其昌所占据。毛泽东此举是想让这些俘虏去绥远以现身说法宣传共产党对俘虏和起义人员的优待政策。可过了几个月,绥远的问题还未解决。傅作义自告奋勇,向毛泽东请求亲自去绥远劝董其昌起义。毛泽东开会研究此事时,大家有不同意见,担心傅作义去了,万一情况有变,他或者被扣,或者反水,岂非放虎归山?毛泽东相信与傅作义能彼此真诚相待,就派飞机把他送到绥远。不久,果然董其昌宣布起义,并与傅作义同机飞来北京。此事成为传颂一时的“一虎归山,二虎同回”的佳话,显示了毛泽东超人的胆略、高度的自信和肝胆相照待人的巨大亲和力。

肝胆相照往往和荣辱与共连在一起,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表现,唯其彼此有忠肝义胆,才能荣辱与共。毛泽东与党外朋友黄炎培的交往就是这种关系。

1945年7月,著名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民盟负责人黄炎培等五人应中共中央、毛泽东的邀请,为推动国共和谈飞抵延安访问,毛泽东亲到机场迎接并邀他们去其住处作客。当黄炎培走进毛泽东的会客室时,立即被挂在墙上的一幅画所吸引,所感动。画中一把酒壶,壶上有“茅台”二字,壶边有几只酒杯。画面上方有题诗:

喧传有客过茅台,

酿酒池中洗脚来。

是真是假我不管,

天寒且饮两三杯。

此画颇有些来历。1943年抗战期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大力制造反共反民主的舆论,诬蔑八路军、新四军,迫害革命青年和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对此颇为反感,就应友人之请,在其画作上题写了上面这首诗。此诗揭露了国民党造谣誣蔑红军长征路过贵州茅台镇时在酒池中洗脚,表达了作者在天寒地冻严酷的政治气候下,不畏强权,敢于用自己的行动去澄清事实,为红军说公道话。后来这幅画辗转被毛泽东收藏并悬挂于客厅,对黄炎培为共产党困难之时说了公道话不能忘怀,表示欲与其共呼吸同命运。从此,他俩成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好友。几年之后,新中国成立,毛泽东亲自动员黄炎培出任政务院副总理。

由此观之,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所形成的团结合作的关系,是有着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深厚基础的。

二、柔情似水,润物无声

“柔情似水”是宋代婉约派词人秦观名作《鹊桥仙》的佳句,它赞美了牛郎织女的真挚爱情。此处借用,意在比喻毛泽东对党外人士关爱、体贴的拳拳之情。

新中国成立后,原宣统皇帝的大臣载涛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有一次他在政协开会,突然家人打来电话说家里北房塌了。他即请假赶回去,然而修房的钱不够,他一连几天独自发愁。未几,政协委员章士钊专程送了一笔钱到载涛家,说是领导给他修房用的。原来,在参加政协教育界坐谈会上,毛泽东听说载涛生活不宽裕,房子坏了没钱修,就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2000 元请章士钊转交给他。载涛知道后,十分感动地说:毛主席日理万机,终日筹划国家大事,怎么会知道我家的小事呢,他真英明伟大啊!

毛泽东急人所急,助人解难,真正把工作做到家了。他送给载涛的修房钱,岂只是2000 元的价值,而是共产党对党外朋友的无限关怀。

唐代诗人杜甫写过一首《春夜喜雨》的诗,诗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处引用其中“润物”“无声”四个字,是借喻毛泽东对有疑虑的党外人士的关心、启迪、劝勉象春夜细雨一般沁其心田,助其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1949年,毛泽东刚进北京,民主人士司徒美堂就要去拜访他。毛泽东素来与之少交往,得知他年老多病不能走路,就叫卫士把自己的躺椅绑上两根木棍作成一滑杆,待司徒下车后把他抬到客厅门口,又亲自搀扶他走进。毛泽东在与之交谈时,了解到他对共产党的政策尚有疑虑,以为民主人士只能为共产党捧台、抬轿,就解释道:我们以后要长期一块共事,我们大家既是坐轿者,又是抬轿者。每一个爱国志士仁人,都能以自己的特长参加人民政府的工作,不但要做到尽职尽责,还要做到有职有权。

毛泽东就近取譬,以事喻理,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如春风拂面,细雨润物,使司徒老人感受到了毛泽东人格的力量,体会到了“坐轿”与“抬轿”的喻意,理解了共产党的英明政策。

世间最复杂的工作,莫过于转变人的思想。人既有理智又有情感,光凭法律、政策不一定能转变思想,但人格的感染、情感的影响往往是转变思想的最佳催化剂。

三、解字析名,妙语动人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自古君臣相见、主仆相见、长幼相见等等都有一套礼仪程序,到了现代,这些礼节虽然简化,但尊长敬上之风依然存在。毛泽东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大党领袖人物,他接见党外人士,从无讲究,常常凭自己的博闻广识解字析名来缓释客人的紧张、局促情绪,使人有一见如故的亲切感。

1949年9月下旬,民主人士程星龄应毛泽东约请到其住所作客,他虽与毛泽东同为湖南一师毕业的校友,但毛泽东先入校。为了述旧之便,程星龄特意带了一本保存了30 多年的一师同学录赴约,以师弟礼进见。

两人相见时,毛泽东听说程星龄带来一本一师同学录,十分高兴,立即要过来翻阅。当他翻到26 页时,笑着说:“星龄呀,你的名字在这里。你的族兄颂公(程潜)字颂云,你的别号却是“不云”,我的叫“润之”呀。你不云,天上没云就不能下雨,我怎能润之,就润不了土地嘛。

程星龄听了拘谨顿释,也笑着说:“主席,你先我入一师,已借得了洞庭云雨,滋润着一师和三湘大地,我这没云的水,也靠了您的滋润,才有今日啊。”

如此见面,如同兄弟相会,朋友相聚,多么和谐,多么亲切。毛泽东几句会心的笑语,尤具亲和力,一下子拉近了共产党领袖与党外人士的距离。

毛泽东的析字解名术,不仅给人以亲切感,而且还能暗含玄机,发人深省。

1945年8月,毛泽东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时,重庆文艺界的名流请他作一次关于时局的演讲。当场有人问毛泽东:假如和谈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此问相当敏感,如果回答肯定,则有损和谈气氛,如果回答否定,则是示弱。毛泽东急中生智,妙语作答:国共两党的矛盾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利益的矛盾。至于我和蒋先生嘛,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头上一棵草;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字,而是一个“反手”。话毕,众皆大笑不止。

毛泽东巧妙地回答了这个两难问题,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所谓“国共两党的矛盾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利益的矛盾”,是指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所谓“‘蒋’字是将军头上一棵草”,是喻指蒋介石少才无德,是个草头将军,根基不深。而“反手”一说,取自明朝开国军师刘伯温《烧饼歌》(回答朱元章吃烧饼时提出的问题)中的一则关于500年后的预言——“一牛生二尾,反手掌乾坤”。前一句是“牛”字加一撇一捺成了“朱”字;后一句是“手”字反写成了“毛”字,暗含500 多年后姓毛的和姓朱的人会掌天下的天机。后来,此预言正好在毛泽东和朱德身上应验。

毛泽东不信迷信和传言,当然也不会看破“天机”,他只是利用所谓《烧饼歌》的预言来说明共产党得道多助,一定会取得革命胜利,以此和党外朋友说几句贴心话,鼓励他们要相信共产党,要对光明前途的到来充满信心。

毛泽东与党外人士交往的这些动人事迹,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贯彻群众路线,增进党和人民群众的亲密关系,必须把政策的力量、人格的表率、情义的感染结合起来,而且,优良人格、深厚情义必须是真的,否则,作秀是没有任何亲和力的。

猜你喜欢

绥远傅作义党外人士
平津战役前傅作义为什么不撤退
1928—1929年绥远鼠疫流行的经济影响
宽厚的“绥远方式”
新形势下做好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方式方法研究
引导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优势作用的对策
“党外人士”称谓的由来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历史和现实考察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