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现存问题及其对策*

2013-08-15杨君武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参政议政基层单位基层组织

★ 杨君武

基层组织及其成员是民主党派大厦的基石和砖瓦。基层组织建设是有关民主党派建设的诸多问题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研究者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情况大体有所了解,但知之不详和不确。有一种说法在民主党派内部比较流行:许多基层组织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那么,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现状究竟如何呢?其现状又是怎样造成的?为解决现存的问题应当采取什么对策?对这些疑问的解答既需要理性的思索,也需要实证的调查。

近期,受民盟湖南省委委托,就基层组织建设在全省盟员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34份,回收率达91.75%。答卷者绝大多数为民盟湖南省委直属和各市委会下属的基层组织(支部、总支、基层委员会)中的盟员,覆盖了盟员所从事的各种职业和所属的各个年龄段。以下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吸纳成员、开展活动、参政议政和社会地位四个方面的现存问题及其原因的描述和分析就是基于这次调查所获得的统计数据。

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吸纳成员的现状及其对策

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根基是基层组织建设。一个党派的基层组织建设搞得如何,对这个党派的整体力量和形象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自身建设主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机关建设等。其中基层组织能够真正有所作为的是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组织建设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成员吸纳和干部培养。基层组织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吸纳成员。

一个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党派必须拥有一批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成员,而这样的成员最初都是由基层组织发现和培养的。基层组织吸纳成员的情形如何,关系到一个党派的实力和前途。成员吸纳包括量和质两个方面:吸纳更多的成员和吸纳更好的成员。在吸纳成员时,量和质应当兼顾,即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吸纳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申请者。

对于当前中国的民主党派来说,一味追求成员数量的快速增长而不顾成员品质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不必要是因为它们没有机会通过竞选成为执政党,不可能是因为它们在吸纳成员方面受到多种成文或不成文的限制;单纯追求成员的高品质而将大批人排斥在外是不可行的和不切实的,不可行是因为一个党派必须拥有在政治格局中举足轻重的成员基数,不切实是因为很多优秀的人才在法定为执政党的共产党与限定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之间更倾心于前者。

在吸纳成员时,当前中国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既遇到品质难题也遇到数量难题。品质难题源于民主党派的政治吸引力还不够强大,不少在某个单位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人宁愿接受一次又一次的审查以加入共产党,而不愿在手续相对简便的情形下加入民主党派。这种现象的出现当然应归因于当前中国的政治制度使人们不能从民主党派那里看到实现他们自己政治抱负的较大概率。数量难题则主要源于某些成文的或不成文的限制,如界别限制、比例限制。民主党派不能在军队、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吸纳成员,不能在普通大中学生中吸纳成员,一般也不能在农民和工人中吸纳成员。民主党派每年吸纳的新成员一般不得超过其原有人数的5%。而实际上,绝大多数基层组织每年吸纳的新成员不足其原有人数的5%。在回答“近些年来你所在基层组织平均每年吸纳新成员的比例是多少?”时,选“5%以上”者只有4.8%,选“2%—5%之间”者占 84.5%,选“2%以下”者有7.4%,因不知情而未答者有3.3%。有些答题者在备注中指出,他们所在基层组织成员出现负增长,因为死亡人数多于新增人数。还有些答题者在备注中指出,他们所在基层组织这些年来虽然吸纳了一些新成员,但其中大多是在对民主党派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仅仅填写了一份申请表就马上被接纳进来的,个别甚至连申请表都是由他人代填的,这样做颇有凑数或充数之嫌。在回答“你是否了解自己所属民主党派的历史?”时,答“做过研究”者只有 4.2%,答“比较了解”者占59.2%,答“了解一点”和“不了解”者合计36.6%。考虑到人们的自尊心在答这道题时必定起掩饰作用,我们可以断定,对所属民主党派的历史只了解一点甚或根本不了解的人不止36.6%。由上可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吸纳成员的情形是不容乐观的。

要解决数量和品质上的双重难题,就民主党派方面而言应在现实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提高其自身的政治吸引力和情感吸引力,就共产党方面而言应适当放宽对民主党派吸纳成员的界别限制和比例限制。在提高民主党派的情感吸引力方面,基层组织可以直接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精神归属,那么他们就会有兴趣加入其中。在提高民主党派的政治吸引力方面,基层组织所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因为一个党派的政治吸引力取决于它给予其成员的政治希望,而这又取决于一个社会给予该党派的政治机会。增加自身的政治机会、向其成员提供政治希望,这是基层组织无能为力的。基层组织当然可以多多物色人才,但对象是否愿意加入民主党派终究由他们自己决定。就民主党派而言,情感吸引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政治吸引力。一个政治组织虽然需要发散情感吸引力,但更要放射政治吸引力,否则就跟联谊社团(如同学会、同乡会)差不多。

要避免凑数或充数之嫌,基层组织在推荐申请人、上级组织在审查申请人时应该严格各项手续。为此,我们建议:第一,申请人必须主动提出加入民主党派的请求。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可以主动物色优秀人才,但不能在对方没有明确表示意向的情形下去强拉他加入民主党派。第二,考查期不能短于半年。目前,共产党考查申请人的时间一般不短于一年。民主党派可以适当缩短考查期,但不能短于六个月。在考查期间,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应多方了解申请人的情况,并如实向上级组织汇报。第三,新成员在被接纳前应接受累计一周的集中培训。民主党派可以仿效共产党的作法,在吸纳新成员之前对他们进行定期的、或不定期但定时量的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有关民主党派、统一战线、政治协商等的历史知识和政治理论,也可以是一般政治理论、各国政治概况、国际国内时事等。第四,设立半年预备期。共产党新成员有一年的预备期,民主党派新成员至少应有半年的预备期。预备期对于检验一个成员是否真正对其组织有感情以及是否真正满足其组织的基本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在同时面临数量难题和品质难题的情形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吸纳成员时究竟侧重于数量还是品质,这是一个需要具体分析的问题。一般说来,对于成员基数较小(全国总人口的万分之一以下)的民主党派来说,应以数量为重,而对于成员基数较大(全国总人口的万分之一以上)的民主党派来说,应以品质为重;对于成员相对稀少的民主党派新增界别(如行政、企业等)来说,应以数量为重,对于成员比较集中的民主党派传统界别(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应以品质为重;对于新创建的或历史较短的基层组织来说,应以数量为重,而对于历史较长的基层组织来说,应以品质为重。

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开展活动的现状及其对策

活动是一个组织的活力之源。有活动才有凝聚力和影响力。通过活动,一个组织可以增进它对其成员的了解及其成员间的彼此了解、加强它与其成员的联系及其成员间的相互联系。通过活动,一个组织可以扩大其社会影响力,提高其社会知名度。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更应通过活动来了解和联系其成员并促进其成员间的了解和联系,因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成员往往分布在基层单位的各个部门中,平时连见面的机会都很少。

(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开展活动的现状

从多方面的反映来看,特别是从基层组织成员的反映来看,当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开展活动的状况总体上是不如人意的。个别成员甚至说,他加入某个民主党派三年了,连一次会都没有开过。归结起来,当前基层组织的活动主要有三点缺憾:其一是活动次数不多(甚至可以说太少)。即便将一切集体活动都算在内,还有近半数基层组织的年均活动次数在三次以下。在回答“你所在基层组织近些年来所举行的集体活动的年平均次数是多少?”时,答“3次以下”者为48.6%,答“4—5次”者为30.8%,答“6次以上”者为14.7%,因不知情而未答者为5.9%。其二是活动规格一般不高。据了解,基层组织所主办的活动绝大多数为聚餐、联欢、旅游、休闲,只有极少数为政治性的或学术性的学习会、座谈会、报告会、研讨会。一个政治组织,当然要搞些轻松的游玩活动,但不能光搞这样的活动。政治组织既要讲感情也要讲政治。光讲政治而不讲感情,则太严肃、太呆板和太单调。光讲感情而不讲政治,则太随意、太松散和太琐碎。其三是活动效果不是很好。在基层组织所举行的大多数活动中,人数不多,参与面不广,影响不大甚或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基层组织负责人说他每年筹办了多次集体活动,可普通成员却说他不知道他所在基层组织搞过集体活动。

(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开展难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诸缺憾的原因既有客观条件方面的,也有主观心理方面的,并且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互为因果。

客观条件方面的原因主要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大多没有岗位编制,缺乏固定办公场所,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在回答“你所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否有活动场所(主要指办公场所)?”时,答“有固定的且基本够用的活动场所”者仅占24.0%,答“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但不够用”者有12.5%,答“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但可随时借用”和“没有任何活动场所且难以借到”者合计63.3%,不知情而未答者有0.2%。在回答“你所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活动经费状况如何?”时,答“有财政拨款且基本够用”者仅占7.5%,答“有少量财政拨款但不够用”者有45.6%,答“没有财政拨款但可通过其他渠道筹措经费”和“几乎没有任何活动经费来源”者合计46.7%,不知情而未答者有0.2%。至于岗位编制,绝大多数基层组织都没有(至少教育系统内的基层组织全都没有)。不少基层组织负责人反映,他们没有享受过任何经济的和政治的待遇。在回答“你所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是否享有跟下一级中共组织负责人同样的待遇?”时,答“是”者为0.0%,答“否”者多达98.7%,不知情而未答者有1.3%。可以说,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中没有一个享有跟下一级中共组织负责人同样的待遇,因为他们中绝大多数根本未曾享有任何待遇。正如某高校一位基层组织负责人所说,一个校级的民主党派总支或基委会主委还不如一个教研室的共产党支部书记,因为后者在某些院系每年可以领取四分之一平均教学工作量所折算的劳酬,而前者年头至年尾没有从学校拿到过一分钱的劳酬。

主观心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某些负责人工作态度不很积极,部分成员集体观念不强乃至淡漠,许多基层单位党政领导不太重视民主党派工作。客观物质方面的不足固然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数量少、规格低、影响小的主要原因,但是主观心理方面的不足对于这种局面的出现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注意到,有些基层组织的客观物质条件虽然不好甚至很差,但它们的活动却开展得较好。在影响基层工作的主观心理原因中,首先引人注目的是某些负责人工作态度不很积极。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各式各样:或是本职工作太繁忙,或是年迈力衰精力不济,或是对民主党派处境持悲观态度,或是对民主党派党务的意义持否定态度,或是因成员不积极配合而心灰意冷,或是因物质条件欠缺而力不从心,等等。这些原因或单独或混合起作用,后两个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某些干部缺乏奉献精神。过多地责备基层组织负责人是不近情理的,因为他们有他们很多的难处。不过,呼吁他们真正重视基层工作并尽其可能使之正常运作,这是应该的和必要的。不管处于何种情形中,既然担任基层组织负责人,就应当谋其事,就应当尽其职。这是任何一个岗位对其责任人的基本要求。在影响基层工作的主观心理原因中,部分成员集体观念不强乃至淡漠也是不可忽视的。据一些基层组织负责人反映,他们在每年年终都要举行一次面向全体成员的集体活动,请贴发了一百多张,电话打了数十个乃至上百个,但稀稀拉拉到场的人只有一、二十人,令他们非常“寒心”,至于平时的集体活动,参与的人就更少了。这不是个别事例,而是普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找出很多,但根本的原因是部分成员缺乏集体观念。不管出于什么意图,既然加入了民主党派,就应当对它多少有些感情,就应当参与它的活动。这是任何一个组织对其成员的起码要求。在影响基层工作的主观心理原因中,许多基层单位党政领导不重视民主党派工作是非常突出的。按照一般政治行情,一个党派开展活动不必非要其他党派重视,也不必非要行政单位重视。但是当前中国的政治行情比较特别。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没有人事权和财务权,它们之开展活动,必需同级共产党组织和所属行政单位的领导的重视。没有这种重视,它们的活动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不仅仅是场地和经费不够)。很多基层组织负责人抱怨说,他们开展工作很艰难,原因除了硬件不足之外,还有本单位党政领导不重视甚至有些漠不关心,个别的还故意刁难。在回答“你认为当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开展工作的主要困难是什么(答案限选两种)?”时,答“硬件(编制、场所、经费等)不足”和“相应的党政组织并不真正重视”者分别为55.0%和64.2%,答“体制不健全”和“无具体法规可依”者分别为45.8%和43.3%。基层单位党政领导中很多不重视民主党派工作,还可从他们对待本单位民主党派成员的总体态度中见出一斑。在回答“你所在单位党政领导对你的民主党派成员身份的总体态度是什么?”时,答“无动于衷”和“不解甚至不满”者合计 40.8%,答“好奇”者为7.5%,答“尊重”者为51.7%。可见,近半数基层单位党政领导并不尊重民主党派成员身份。有不少人反映,他们所在单位的领导不仅不尊重其民主党派身份,反而显出某种嘲讽的迹象,因为这些领导认为他们是因为入不了共产党才入民主党派的。不可否认,基层单位相当多的领导统战意识不强,他们对民主党派缺乏起码的了解,对民主党派成员缺乏应有的尊重。

前已指出,造成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开展工作的现状不如人意的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互为因果。客观条件方面的各种问题是主观心理方面的某些问题(如某些基层组织负责人工作态度不很积极,部分成员集体观念不强乃至淡漠)的原因。主观心理方面的某些问题(如许多基层单位党政领导不太重视民主党派工作)反过来又是客观条件方面的各种问题的原因。

(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开展的路径分析

要解决客观条件方面的各种问题,目前看来,只能求助于基层单位党政领导。他们的统战意识有待加强,他们应当真正重视民主党派工作。当然,长远看来,国家应当制定有关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条件的规章。明确党派活动经费。但在当前中国,民主党派不可能通过创办经济实体来自给经费,获得政治捐款的可能性也不大,只能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来维持运作。这样,在没有规章可依的情形下,财政拨款就会带有随意性,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拨不拨款、拨多拨少、拨早拨晚完全由某些领导决定。因此,基层单位或其直接上级单位的党政领导是否真正重视民主党派工作,对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工作条件就是至关紧要的。

而要解决主观心理方面的各种问题,一方面民主党派要制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明确其负责人的权利和职责,另一方面基层组织负责人应当想方设法吸引普通成员的兴趣和热情,再一方面基层普通成员应当培养和保持对所属组织的感情。当前,有些民主党派尚未制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有些虽已制定这样的条例,但宣传和推广不够,所以很多基层组织负责人不清楚自己的职责和权利是什么。在此情形下,有些基层组织负责人就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对待基层工作。因此,在呼吁基层组织负责人培养奉献精神和发挥主体性的同时,以文件形式明确他们的职责和权利是非常必要的。在民主党派党务工作中,自律与他律应当统一起来。在现今中国,人生追求和生活方式都已多样化,政治不再是民众唯一热衷于参与的事情。因此,很多民主党派成员对组织的活动失去了热情(对基层组织的活动尤其如此),甚至对组织本身都不再感兴趣。这样,基层组织负责人就更应想方设法吸引普通成员的兴趣和热情。当然,基层普通成员也应当自觉地培养和有意地保持对自己所属组织的热情。与第一个方面的对策相比,第二、三方面的对策无疑难以操作得多。因为政治冷漠是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普遍的和必然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整个人类文明而言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本来,政治只是政治从业者们的事情,一般公民只在政治败坏到损害其利益、影响其生活时才关注和干预政治。

不过,应当指出,在强调改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现状的必要性之同时,不能对其活动期望过高,因为基层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无论如何都是有限的。正如有人所说,共产党基层组织一年也难得搞几次活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每年能够主办三、五次在本单位产生一定影响的、有一定规格的活动,就算“可以了”、“不错了”。活动搞多了,不仅时间、精力、热情和财力不允许,而且实效也不见得更大更好。

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政议政的现状及其对策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主要使命,是它们发挥政治作用、产生社会影响的主要途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应否参政议政,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反对者认为基层单位不是一级政权,因此民主党派不应在基层单位参政议政。赞同者认为民主党派在基层单位参政议政更能产生实效,因为民主党派成员对本单位的情况了解得最清楚。在回答“你认为民主党派应否在基层单位参政议政?”时,答“应以组织名义在基层单位参政议政”和“应以个人名义在基层单位参政议政”者合计85.0%,答“根据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定”者为13.3%,而答“不必在基层单位参政议政”者仅有1.7%。

民主党派应当在基层单位参政议政,这不是因为其成员们普遍希望如此,而是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理由:首先,民主党派成员只有在基层积累了一定的参政议政经验,才能在上层更好地参政议政。高楼平地起,根深叶方茂。这些道理同样适用于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活动。其次,民主党派成员对自己所属的基层单位的情况最熟悉,因此其参政议政更能切合实际和抓住要害。在上层参政议政往往不如在基层参政议政更具实效。再次,基层单位的领导更需要民主党派监督。纪检部门、司法部门、新闻部门对中高层单位领导监督得较多,而对基层单位领导监督得甚少,这样,基层腐败比中高层腐败更加频繁、更加严重。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监督职能,对于抑制基层腐败的蔓延必能产生显著作用。此外,在基层单位参政议政可以极大地扩展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人数和范围。民主党派绝大多数成员没有机会到中高层单位参政议政,因此,如果不为他们提供在基层单位参政议政的机会,那么他们就根本没有可能履行民主党派的这种最重要的职能。

民主党派在基层单位参政议政不受鼓励,基层组织在参政议政方面也乏善可陈。从基层单位领导角度来看,他们大多根本不觉得有必要就本单位的重要事务征求民主党派成员的意见,也很少邀请民主党派成员出席或列席本单位的重要会议,民主党派成员主动提出的各种建议重视度也不够。在回答“你所在基层单位的领导是否就本单位的重要事务征求过你(作为民主党派成员)的意见?”时,答“本人直接参与重要决策”和“经常征求本人意见”者合计仅有11.5%,答“偶尔征求本人意见”者为37.5%,而答“从未征求本人意见”者占51.0%。在回答“你(做为民主党派成员)是否应邀出席或列席过本单位的重要会议?”时,答“经常参加重要会议”者仅有12.5%,答“偶尔参加一、二次重要会议”者占30.8%,而答“参加过一些无关紧要的会议”和“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会议”者合计为56.7%。在回答“你所在基层单位的领导是否重视你(作为民主党派成员)的意见?”时,答“大多重视”和“部分重视”者合计仅有14.9%,答“不太重视”和“根本不理睬”者合计多达为85.1%。从民主党派成员角度来看,他们对于在基层单位参政议政显得不那么热心,因此很少以民主党派成员身份就重要事务向本单位领导正式提出建议。在回答“你是否以民主党派成员身份向所属基层单位的领导就重要事务正式提出过建议?”时,答“多次书面提出建议”者仅有6.7%,答“偶尔书面提出建议”者为28.3%,答“口头提出过一些建议”和“从未提出过建议”者合计65.0%。有些答题者在解释自己为何没有提出过建议时说道:提了白提,干脆不提。

造成上述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统战政策不主张民主党派在基层单位参政议政。但是,设想一下,即便民主党派可以在基层单位参政议政,上述现状是否一定会改观呢?不一定。因为还存在着基层单位领导接受不接受和重视不重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问题。因此,要改变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政议政毫无起色的现状,除了统战政策应当认同和鼓励民主党派在基层单位参政议政之外,基层单位领导也得接受和重视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活动。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政议政的目标当然不同于上层组织的。因此不能将对后者的要求加诸前者。前者比后者要具体和细致得多。归结起来,基层组织参政议政的目标主要包括三点:为基层单位的重要事务建言献策,配合基层单位的党政领导开展工作,对基层单位党政领导的公务活动进行监督。

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地位的现状及其对策

社会地位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组织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正如它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说不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无所作为的人,那么不成功的组织则必定是无所作为的组织。毋庸讳言,在当前中国,民主党派的社会地位不是很高,而其基层组织的社会地位就更低了。

基层组织的社会地位整体上偏低,这主要体现为社会知名度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在本单位不受重视等。不少基层组织负责人反映,他们单位很多人(包括某些领导)对民主党派知之不多甚或一无所知。这些人在听说某人是民主党派成员之后,先是一惊,继而发问:“民主党派是干什么的?”其中还有人不懂装懂:“民盟的前身就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吧?”或者“民进?台湾的陈水扁不就是民进党徒吗?你怎么加入民进呢?”在以知识分子为主的单位内,竟然有许多人不了解民主党派和不知道本单位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这一方面说明这些人缺乏起码的政治常识,另一方面也说明民主党派特别是其基层组织社会知名度不高。至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不大,更是不争的事实。在各基层单位的内部报刊、工作简报、总结报告中几乎看不到任何民主党派的名称。而基层单位领导普遍不重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主要是由于这种不重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本单位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很多人(包括其自身的成员)认为它们只是在需要时被摆设出来的花瓶,只能办些其他社团也能办成的事情,甚至认为它们几乎不起任何实质作用,简直可有可无。在回答“你对所属基层组织在本单位里的作用的总体评价是什么”时?,答“切实发挥民主党派职能”者仅有18.3%,答“作为花瓶在需要时被摆出来”者占 25.7%,答“偶尔办些其他社团也能办到的事情”者为32.7%,而答“几乎不起任何作用因而可有可无”者有23.3%。正因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本单位所起作用非常有限,所以很多成员把它们不是视为政治组织,而是视为一般社团,视为一个“大家庭”,还有不少成员几乎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以至忘记了自己的民主党派成员身份。在回答“你对所属基层组织的总体感受是什么”时?,答“一个真正的政治组织”者仅有5.8%,答“与一般社团差不多”和“仿佛一个大家庭”者合计66.7%,答“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者占27.5%。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首先是一种政治组织,其次才是其他社团。如果不能作为政治组织发挥作用,它们就没有必要存在。

造成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地位整体上偏低的原因是多样的。其活动太少,其成员不多,有影响力的成员稀少乃至阙如都是其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自我宣传和被宣传得不够。现代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就像产品需要广告一样,组织需要宣传。不宣传,一个组织就几乎不可能为广大公众所知晓和了解,它也就不可能具有可观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在当前中国,民主党派更加需要宣传。因为民主党派不是执政党,在政治舞台上出场的机会极少;因为民主党派阵营太小,相对于拥有八千五百多万成员的共产党的阵营简直微不足道;因为民主党派所管辖的大众传媒非常稀少,其公开发行的报刊仅有数种等,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要加大对民主党派(包括其基层组织)的宣传力度,除了充分利用民主党派现有的数量有限的报刊和网站之外,还应在共产党所管辖的各种大众传媒的从业人员中树立和强化统战意识,使他们关注和重视民主党派的活动。有人建议:应当把《光明日报》还给民主党派来办。还有人建议:应当允许民主党派创办自己的电视台。这些建议目前还不可能被采纳。民主党派能够期望的是新闻界应当真正关注和重视它们。坦率地说,当前中国新闻界对民主党派的活动总体上是轻视的,在新闻价值相近时,他们更愿意报导其他活动或事件而不是民主党派的活动或事件。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在报导某个民主党派成员的事迹或引述其话语时,撰稿人提及了他的各种其他身份或职务,唯独不提及他的民主党派成员身份。民主党派并不企求新闻特权,只希望消除新闻报导中的种种不公。民主党派并不企求宣传优惠,只希望不要有意无意地忽视或遗漏它们。

在看待自身的社会地位时,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应当正确地自我定位。它们的作用主要是吸纳成员(考察和接受新成员以壮大队伍)、输送人才(为上级组织发现和输送干部人选)、上传下达(向上级组织反映情况和传达上级组织的指示)和在基层单位参政议政(包括建言献策、配合工作、民主监督)等。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社会地位不应估价过高,否则会因理想境地与现实状况的巨大反差而陷入悲观情绪中。基石毕竟不是拱顶,砖瓦毕竟不是门窗。基层组织及其成员终究只不过是民主党派大厦的基石和砖瓦。

[1]郑宪.中国民主党派建设理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2]孙瑞华.中国参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3]魏晓文等.当代中国参政党建设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4]李竞先.参政党理论建设[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9.

[5]董石桂.改革开放时代参政党建设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6]张惠康.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格局中的参政党能力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参政议政基层单位基层组织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单位政工人事工作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基层单位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
关于大数据时代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思考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精英模式研究
时政类直播:如何更好搭建参政议政新平台
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