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3-08-15李建涛陈明标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大学生

李建涛,陈明标,肖 静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510403)

1 研究背景

随着本专科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长,2012年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80万,毕业人数再创新高,预计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将达700万,量的扩张,使得就业任务越来越艰巨。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比如(国办发[2002]19号)、(国办发[2003]49号)、(劳社部发[2003]14号)、(中青联发[2003]26号)、(国办发[2009]3号)、(国办发〔2013〕35号),这些文件都提出了相关政策来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虽然有政策支持,但是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根据麦克思研究院数据统计,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6%,2012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0%;而据《环球》杂志统计,近年来美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高达20%~23%。与美国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还很低,需要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进一步支持和鼓励。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选取的研究调查对象为广东省的6所高职高专院校,分别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本调查从2013年5月份开始,历经近两个月时间,对选取的6所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包括理工类、文史类,从大一到大三各个年级的在校大学生。调查样本从性别看:男生占比53%,女生占比47%;从年级看:大一占比4.5%,大二占比65%,大三占比30.5%;从专业类别看:理工类占比35%,文史类占比65%;从来源地看:农村占比61%,城市占比39%。本次调查采用的是常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法,调查问卷共发放1 100份,回收1 086份,有效问卷1 036份,有效率为95.4%。问卷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讨论。

3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3.1 创业概念

在对自主创业概念的理解调查时发现,有10%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组建一个公司;77%的学生对创业概念的理解为开创一份自己的事业,无论大小即可叫创业;12%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发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在《辞海》中对创业的定义为“创立基业”,指开拓、创立个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业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可见,高职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多半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理解就是用创意创造一份自己的事业。

3.2 创业态度

在问卷调查中,21%的大学生对创业很有兴趣;43.8%的大学生对创业较有兴趣;32%的大学生对创业持一般态度,只有3.2%的大学生对创业没有兴趣。调查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感兴趣的比例占到64.8%,而实际付诸于创业实践的大学生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学生在校学到技术技能后,一般都会选择去公司就业,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只占很小的比例。但调查结果却是一半多的大学生对创业是有兴趣的,而只有不到4%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创业完全没有兴趣。创业意向很高和创业实践很少这一现实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

3.3 创业选择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1.1%的大学生已经开始创业;有5.1%的大学生毕业后会直接选择创业;有62%的大学生会在毕业后先工作一段时间,累积经验后再进行创业;有23%的大学生会选择升学或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暂时无创业想法;有8.8%的大学生如果没有合适的出路,才可能会选择创业。这一结果能够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指明方向,在保护主动创业意向的学生同时,让更多的被动创业转换为主动创业。

3.4 创业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有42%的大学生认为创业的目的是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有17%的大学生认为创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有22%的大学生认为创业的目的是自己当老板,有更多的自主权;有13%的大学生认为就业竞争激烈,未来不易找到理想的工作,从而进行创业;有6%的大学生认为创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服务社会。这一结果说明了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创业目的是想通过自己学到的技术技能和本领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3.5 创业障碍

虽然大学生有年轻做资本、有知识做指导、有网络做工具、有能力做后盾,但在实际创业中很多大学生没有选择自主创业之路,原因何在?在对“自主创业障碍有哪些”的调查中,76.8%的大学生认为“资金缺乏”是最大的障碍,把很多创业想法扼杀在摇篮之中;64%的大学生认为是“工作经验缺乏”;53%的大学生认为是“社会关系缺乏”;51%的大学生认为是“对创业政策不熟悉”;42%的大学生认为是“创业意识缺乏;41%的大学生认为是“技术和管理知识缺乏”;40%的大学生认为是“家庭支持不够”;15.5%的大学生认为是“社会认可度不够”。这些障碍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将创业梦想变成现实。明确创业障碍的存在,能为构建创业支持体系指明方向。

4 对策与建议

从上列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发现有创业意向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比例较高,但是付诸于创业实践的比例却很低,他们的创业想法无疑是纸上谈兵。为了鼓励更多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现他们的创业梦,需要学校、家庭、政府政策和社会组织形成合力,构建四位一体的支持体系来鼓励大学生加入到自主创业的行列中来。为此,建议如下:

4.1 以学校支持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4.1.1 加强自主创业大赛的开展

学校作为一个培育人的重要场所,应加强对自主创业竞赛的开展来增强高职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从目前开展创业大赛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创业大赛的举办还远远不够。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专业特点的不同,分别开展相关的专业技能竞赛,竞赛活动有利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创新能力,并让学生在竞赛的实际操作中引发思考,帮助他们积累一定的创业经验和方法。譬如物流专业开展物流沙盘大赛、会计专业开展会计决策大赛、金融专业开展模拟炒股大赛、电商专业开展电商沙盘大赛和电商“三创”大赛,按照专业特色加大竞赛的开展力度,能让更多更广的学生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今后创业的热情。

4.1.2 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推力作用

高校的共青团组织作为青年学生的先锋队,应充分发挥他们的先进性作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使更多在校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通过多种形式,培育浓厚的自主创业校园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团委、团总支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海报、网站论坛等方式展开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的文化氛围。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正式组织比如团总支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和各个协会举办自主创业知识竞赛的活动,普及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使得他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自主创业,吸引他们对创业的兴趣;校团委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和知名人士回校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高职院校团委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邀请优秀创业成功的校友或是知名创业人士来学校举办大型讲座,为在校学生树立创业成功的典型和榜样。创业榜样的力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没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变得有意愿,使得本来就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变得有创业实践的动力。大学生可以面对面地与成功创业者交流,提出他们创业实践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难题,让校友现场帮助解答,消除他们心中的顾虑,增强创业信心,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信息,传授创业方法。

4.2 以家庭支持为核心,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

4.2.1 加大创业知识在家庭中的宣传推广,提高家长对创业的认知程度

家长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创业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及帮扶政策了解越多的家庭对孩子的创业支持越大,反之则越少。而目前创业知识在创业家庭中的宣传较少,家长对创业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因此,在对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知识的宣传工作同时,还要把家庭群体纳入到创业宣传工作的范畴之中,使创业知识的宣传工作覆盖到各个学生的家庭中,有效地提升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双亲对创业的认知程度,把创业对孩子带来的好处宣传到位,这样,家长对孩子选择自主创业的做法才会更加支持和认可。

4.2.2 增强家庭创业氛围,给大学生自主创业传递正能量

调查统计发现,大学生身边有自主创业行为的比如家人、亲戚和朋友开店、创办公司和经营企业等,他们对创业的意愿强烈程度远远高于其他普通学生。因此,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但要鼓励大学生自己参与创业,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家庭来参与创业。家庭有自主创业的实例不仅能够为大学自主创业起到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而且还能为他们创业传递正能量。

4.3 以政策支持为导向,加强政策的有效宣传

大学生创业,政府政策支持是前提,是导向。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其中包括税收优惠、贷款担保、创业指导和审批简化等政策,但是高职大学生对这些政策知之胜少,导致大学生创业艰难。根据调查结果,有74.5%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国家出台的相关自主创业优惠政策根本就不清楚甚至都不知道有这类扶持政策,这说明政府对创业政策宣传力度还欠缺,在对政策不知情的情况下大学生很难把他们的创业想法付诸于实践。因此,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政策的有效宣传,让高职大学生充分了解创业方针政策显得非常重要。其一,发挥地方政府的宣传作用。地方政府作为对国家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有义务将国家的创业政策在当地进行宣传、传播。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创业政策网站和创业服务中心,让当地大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创业各项优惠政策;其二,发挥高校的宣传作用。重就业指导,轻创业指导是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普遍现象,使创业政策无法有效地在课堂上宣传。从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来看,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多,而开设创业指导课的少,使得创业知识和创业政策很难在学生中得到推广和宣传。学校应该在开始就业指导课的同时,加强对创业课程的开设,请专职老师专门上创业指导课程,让他们在第一课堂为学生解读国家创业的各项政策,使政策有效深入到学生当中。

4.4 以社会支持为信心,缔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高职院校多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想法主要来源于公众媒体的宣传,媒体的正面舆论导向对提升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信心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可是,在现实社会中,报纸、电视节目、网络等媒体偏离实际的宣传和评论,对学生创业者带来严重的影响,并影响了社会的创业风气。其一,创业者“大学生”的身份被过分看中,对其刻意炒作,大泼冷水。大学生创业开家餐馆、摆地摊、卖猪肉、养家禽等诸如此类的创业项目就会遭到冷眼和吐槽。比较典型的实例就是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创业卖猪肉一例,在他创业初期,社会和公众媒体关注的时候不但没有顾及其创业的本质,反而对其创业进行了严厉地攻击和负面地宣传,严重抨击了创业者的创业信心,同时也打击了其他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创业信心。其二,占有很大比例的学生创业者失败后,就被认定是“无用”的符号。大学生创业失败之后,冷眼相看、恶意侮辱都是不可取的,应该正确对待大学生创业和理性评价学生创业者,在他们创业中遇到瓶颈,应该多给予关心和安慰,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即便是创业失败,也应该要有一颗宽容之心,继续鼓励他们重新走向创业,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

因此,不论大学生创业者创业项目看起来多么卑微、不起眼或是失败,只要他们是在为创业而努力,大众媒体就应该给予正面的报道和宣传,比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节目《赢在中国》和《中国创业榜样》都在正面宣传和支持创业,形成“您创业我支持”的良好创业风气,培育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氛围。

[1]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陈华,陈伟.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6).

[3]费黎艳.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02):93-95.

[4]李海波,朱中超.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

[5]何海宴.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3):99-101.

[6]程锟.基于问卷调查的河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9):54-55.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大学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