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现状与问题初探

2013-08-15唐长贞

关键词:园林实训教材

唐长贞,孙 杰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此为起点,高职类学校大量产生并快速发展,高职园林专业教育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当前的园林职业教育正处于繁荣发展阶段,在繁荣的表象下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一些突出问题进行初探。

一、学校、教师与管理体制的矛盾对教学质量影响甚大

当前高职类学校几乎都由地方中专学校合并或直接由中专类学校升级而成,由“中等教育”转变到“高等教育”,学校无论是师资、教材、办学模式、课程设置、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还处于摸索发展之中。

(一)师资力量弱,未形成教师梯队

高职园林专业学校,多以地方农业、林业、城建类中专为基础合并或升级而成。农林类学校教师基本能承担植物、花卉、土壤、肥料、病虫害课程,但规划、制图、工程、施工等课程则缺乏授课教师。同样,建筑类学校能满足制图、工程、施工与管理等教学,但园林规划、植物、花卉、病虫害等课程则被弱化。

缺乏教师的解决方法:一是由学校相邻专业的教师承担,教师一边自学一边教学。二是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聘请、选调。这类教师虽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却缺乏教学经验,一些外聘教师甚至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利用周末或晚上上课,很难保证教学质量。三是新引进高学历毕业生,但高学历教育的定位是以学科前沿为主要培养目标,缺少对以技能操作型为目标的高职类教育研究,这类教师常常不自觉地以学术教育代替了技能培养。

(二)教材五花八门良莠难辨

高职类学校起步前几年,还没有相应配套的教材,只好以本科教材为蓝本进行简化、压缩或直接采用本科教材。近年来,随着高职高专类学校的迅猛发展,教材市场琳琅满目,一片繁荣,这也意味着教材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教师在教材拿到手发现不合适也要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各自的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各高校鼓励教师自编教材,大量校本教材应运而生,又为市场的繁荣和混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方面方便了教材挑选;另一方面,也造成市场的混乱和大量资源的浪费。

(三)教育模式尚在探索中,实训课程教学难

作为园林职业教育的理想模式,应着重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因为教师、学校、经费、实践场所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职业教育模式依然是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为主,围绕课堂布置书面作业,大部分课程进行试卷考试,成绩评定说是结合平时成绩、实习实训成绩,但对于技能基本还是停留于理想状态,高职教学约等于中学教学加大学管理的方式。

为保证职业教育对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往往硬性要求实习实训课程占较高比例。可是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训课难以完成实际数量与质量。培养方案中从园林树木、花卉到规划设计、工程与管理等,虽然是不同的户外课程,但学生的新鲜感却在减退。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习态度进一步消极,对职业认识的模糊、对未来的担忧成为影响学习心态的因素,不容易管理的实习课程往往成为过场。

与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相对照的却是教师组织户外实践课程教学的不容易,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户外实习实训内容多、涉及范围广泛、学习方式方法没有固定程序和模式,如树木花卉品种识别、不同季节的色相季相与形态特征、土壤、病虫害等的实践认知;工程项目管理的体验、各种园林材料如植物、建材、装饰装修材料的市场、成功的作品见习等。组织这类课程教学实习,往往由任课教师自行解决:从寻找、联系实习地点,组织学生外出,保障交通安全,协调换课(即使只上一个课时的内容,外出一般最少需要花费半天时间),要满足分小班教学要求,还须协调好天气、实习场地等矛盾。学校的教学管理还要求教师所授课程与学期初上报的教学计划、实习实训方案时间与内容的统一,实习课程成了授课教师难以承受之重。

(四)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有偏差

虽然高职类园林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社会和市场需求,培养技能型、实用型高等技术人才,但如何通过教学达到这样的需求,当前仍没有完备和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学校初设园林专业时,都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可以相互借鉴的模式,开始只能向园林本科院校“取经”,教学大纲基本与本科教育相同,一定程度上把高职类教育变成了本科教育的“降低版”。

二、生源多元,形成多元化的负面效应

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高考,但却是高招的最低线,上高职类学校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一方面学生多少存在自卑心理,没能上大学,心存遗憾。另一方面,无论在校还是毕业,与本科教育相比,社会对高职的看法总有偏见。

高职学校还有“对口招”和2+3模式生源,这些学生在中学就基础较差,学习能力极弱,态度消极。生源还有一个问题是文理兼收,园林是以理工为主的工科大专,在以本科大纲为蓝本,兼顾部分学生专升本要求的前提下,这样的生源结构使得原本就不容易教授的“降低版”本科教育更加艰难。这种结果导致学生普遍眼高手低,一方面难的畏难不学,简单的不屑于学,对操作技能要求非常明显的工程制图、园林工程、树木养护管理课程或者是畏难不学,或者是嫌苦、脏、累,并认为是没有技术含量而不屑去学,没有核心课程的概念。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对需要的职业技能非常茫然,一切学习仅以及格为目标,即使补考也无所谓。上课讲话、手机上网、睡觉、迟到遛号或者干脆逃课在所难免,毕业无法从事专业工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实属正常。相比刻苦学习的学生所形成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却大得多,并扩大到整体,影响学校的学习氛围乃至道德价值观念,影响学校的教学管理,影响社会对高职学校的认可。

三、园林行业现状制约了高职生的从业积极性

(一)企业对高职生期望和要求过高

高职园林教学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却很全面,最常见是用人单位招聘条件中“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要求。园林企业等级不同对学生需求区别明显,规划设计或大企业要本科以上院校的毕业生从事规划设计工作,中小级企业则更愿意接受能吃苦耐劳的高职毕业生,但这些企业自身也还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很难给毕业生相应的“职业适应期”,反而要求毕业生不仅要有实践能力,还要求是具备各岗位能力的复合型多面手:能做设计方案、熟悉施工管理、植物养护、各种市场行情等。实际上这些要求往往需要通过漫长职业生涯的积累才能获得,企业却认为这些能力是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中就应该取得的。这让本来就自信心不强的高职学生对企业的要求胆怯不已。

(二)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无奈

虽然园林有很多执业资格证书,如绿化工、假山工、苗圃工、花卉工等,但这些资质在园林企业往往得不到认可,或者是即使认可,但回报率也极低。园林企业在企业行政管理和参与市场竞争中,对以建筑和市政工程为内容的“五大员”执业资格更急需,因为工程施工招投标及企业资质管理更重视这些材料。但这类证书的取得,其考试内容是建筑与市政,相应的园林专业课程知识少之又少,其结果导致学生所学专业拿的证书不实用,需要考的证书又无专业课程支持。没有合适的证书,对学生就业造成很大影响,也是他们对职业生涯感到茫然而消极厌学的原因之一。

(三)来自就业的压力与困惑

高等职业教育的很多学生毕业很久也没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尽管没有失业,工作地点和岗位却在不停变换,一些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有时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不但与专业无关,甚至是不需要高职学习,初高中生就能承担的低收入低技能职业,这个负面影响波及到他们以高职同学为主要成员的社交圈。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缺乏职业道德观念,所创造价值远低于对企业的要求,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了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群体的认识,形成恶性循环。

(四)收入和付出不对等

除了工作环境艰苦,工作繁重外,工资收入相对低下也是不利因素之一。据凤凰网教育2010年度7月月薪最低的10大本科专业排名,有三个是与园林专业相关的岗位,分别是“三、环境艺术设计,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1 839元。四、园艺,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1 861元。九、林学,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1 976元。”[1]这里还是以本科为对象,高职学生更不乐观。

[1]http:edu.ifeng.com/gaokao

猜你喜欢

园林实训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清代园林初探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