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开放的激励机制构建

2013-08-15

关键词:实验员工作量实验室

衡 容

高校实验室开放是指实验室利用现有师资、设备等,面向在校学生提供时间、空间、设备等资源和服务,便于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科研等活动的开放[1]。实验室开放打破了按教学计划授课的传统模式,面向学生开放实验时间、空间、内容、设备等,有利于改革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锻炼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等。

一、实验室开放现状分析

(一)实验条件限制

由于实验软硬件条件的限制,致使很多高校只能有选择地将部分实验室开放,开放的层次不够。对于理工科实验室,一些实验数据只能依靠相关仪器设备才能获得,而往往学校缺少相关设备,则不能实现相关的开放;或者本身一些实验带着极大的危险性,无配套的管理体制的跟进,则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对于文科实验室,大部分的实验依托相关专业软件,而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也可以从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源,再加上部分学校实验室的计算机处理速度远远跟不上学生电脑的速度,对于专用性不强的实验条件,学生更不愿意选择进实验室吸取相关知识。

(二)缺少有吸引力的实验项目

实验室开放有两个层面:基于场地的开放和基于项目的开放。基于场地的开放大多为机房类的实验室开放,这类开放往往不存在明确的实验项目。基于实验项目的开放,实验项目的价值就尤为重要。目前很多高校的开放实验项目仍然以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为主,面向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本科人才通用技能及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训练、科研能力训练、与企业对接的社会实践训练的实验项目偏少。这样的实验项目库现状,很难满足大部分本科生对实验室开放的需求,也不利于实现实验室开放满足大范围内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三)教师积极性不高

在实验室开放中,教师分为开放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指导老师主要负责对学生开放实验实施的指导,实验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对实验条件、时间、场地的提供,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部分兼指导老师。对于指导老师而言,计划内的教学科研任务比较繁重,再加上开放实验与业绩考核、职称晋升、奖励等不挂钩、配套的开放体系机制未建立或未完善,很难让老师有积极开放有价值的实验项目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的动机;对于实验室管理者而言,在教学管理体系中处于教辅的角色,在日常工作中本较同级的教师岗待遇偏低,在承接教学计划内的实验任务的工作量及相关其他行政事务外,再承接时间、空间、任务随机的实验任务且工作量计算含糊,也使得实验员很难有积极性支持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开展。

(四)学生参与度低

由于目前大多数实验室的开放是通过竞赛培训,能使学生在竞赛中获奖,而不是以满足兴趣培养、实践技能锻炼的需求为目的,因此实际的学生参与面较小,参与度较低,大部分学生未能参与到实验室开放中来[1]。另外,在大多数高校实行学分制的情况下,学生只要能够完成专业学分和基础及专业证书即可完成大学学业,对于无学分吸的开放实验项目,学生便会觉得索然无味。

在上述问题中,实验条件限制的问题已引起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若干高校已投入上亿的资金进行实验条件的软硬件建设,逐步完善和更新相关实验设施设备[2]。后三个问题的核心是“人”,即各级领导、教师、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问题。

二、实验室开放激励机制构建

(一)学校制度保障

实验室开放要高效、稳定地运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基本保障[2]。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领导应带领相关部门制定适合本校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规范、开放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办法,使各二级学院(部)对实验室开放的原则、意义、实施细则有明确的认识,以指导二级单位实验室开放的具体实施,并通过质量评价标准,测评出实用效果好、师生评价高的实验项目,提高开放项目质量,提升实验室开放效益,从而形成实验室开放的良性循环。

(二)教师激励

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涉及教师的分为两类: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

1.实验指导教师激励

实验指导教师扮演着给学生进行开放实验指导的角色。对大部分实验指导教师而言,关注的是开发开放实验项目并指导开放实验如何计算工作量、是否关系到业绩考核、对职称晋升有无帮助、有无相关的奖励政策、自身的科研能否从开放实验中获益等问题。在制定激励政策时应从教师的期望入手,有针对性地使教师的期望有实现的可能,将教师的个人目标和实验室的开放目标有机结合。如:将教师指导的开放实验工作量根据实验室类型(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等)、实验项目类型(演示、验证、综合、设计、创新性)、指导学生层次(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参数制定计算方法兑换成课时,并将此单位课时费拟定为高于教学计划内课时费;将开放项目的开发及指导开放实验的工作量列入到教学考核的指标体系中;对指导开放实验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除课时费以外的其他物质及精神奖励,且在职称评定时优先考虑;积极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课题提炼为开放实验项目,使学生在进行开放实验时也得到了科研训练,并且教师在此过程中又使自己的科研课题能够集思广益,促进科研的顺利开展。

2.实验技术人员激励

在制定对实验技术人员的激励政策时,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激励:

(1)校领导层面。应充分认识到实验室运行的重要性,将实验技术人员定位于教师而非教辅,使实验员能够体会到他们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热爱实验室工作。

(2)量化工作量。量化考核可以比较客观地计算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避免绩效的平均分配现象打击其工作积极性,也可以促进实验员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实践教学技能,并积极投身到实验室建设及科研训练中来。公式如下:

其中:Q为年度工作量;Q1为实验室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量;Q2为实验教学工作量;Q3为实验室建设工作量;Q4为技术与科研服务工作量;Q5为开放实验工作量,包括指导学生开放实验的工作量,开发开放实验项目的工作量,所管实验室开放学时的工作量、开放实验室管理及维护工作量等。参数Q5作为考核实验员工作量的依据之一,可促使实验员积极开发开放实验项目并指导开放实验等。

(3)完善实验员竟聘机制。在实验员系列中设立正高职称岗位,不以学历和职称定岗,而以实际工作能力为主。仅有较高职称和学历而实际工作能力达不到应聘要求的,实行高职低聘;职称和学历较低而在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开放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低职高聘。这样有利于实验员勤于专研实验技术,提升专业技能,也使因为学历、论文、外语等达不到要求,晋升职称无望的部分实验员得到正强化激励,增强自身的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4]。

(4)教师在实验室开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有益于开放实验项目的开发。教师可将教学计划内的选修项目作为开放项目;提炼出各级比赛中的内容作为开放项目,也可作为备赛的热身和选拔方式;挖掘各专业学生需具备的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将技能培训的内容作为开放项目;各专业与社会接轨的技能作为开放项目等。开放实验项目种类的增多,能基本满足不同需要学生的需求,既能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也能使学生将专业技能与社会工作接轨,激发学生进行开放实验的热情。

(三)学生激励

学生是实验室开放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高校实行学分制的环境下,一般而言,学生关注的是学分的获取、奖学金的评定、实践技能的锻炼、与社会的接轨、比赛的获奖、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大部分学生关注的则是前四项。因此,在制定对学生的激励政策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将开放实验纳入实践教学环节中,作为选修内容进行并可以抵选修课学分,根据相关标准考核合格后按照实验学时换算为学分,如16学时为1学分等;其次,比赛性质的开放实验项目,成绩优异的学生,推荐参加各级比赛;再次,通过开放实验的训练获得各级奖励的学生,可在评综合奖学金时加分或申请单项奖,以促进学生在开放实验中获得成就感;最后,提供与社会接轨的实验项目,使学生通过相关项目的训练,提前感受工作状态,也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行申报开放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实验室开放在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又是其核心内容。运用激励理论,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各种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有效促进实验室开放的顺利进行。

[1]郑春龙.实验室开放激励机制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

[2]陈立君,杨丽艳.高校实验室开放保障和激励机制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 2008(5).

[3]张少翃.高校实验人员激励机制的缺陷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

[4]张琨英.实验教学工作中的激励机制[J].实验室科学,2009(2).

猜你喜欢

实验员工作量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高校实验员队伍问题分析及建议思考
一个兼顾教学科研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模型及其应用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网上互动教学工作量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儿科病房护理工作量与护理人员配置调查研究
高校实验员队伍建设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