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文学名著阅读现状分析及思考

2013-08-15徐化龙

文教资料 2013年29期
关键词:文学名著名著中学生

徐化龙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江苏 句容 212400)

一、研究的背景

教育部制订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一款下明确提出:高中学生应该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高考也将着眼于对学生阅读量、阅读面及阅读能力的考查。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语文教师,也深刻的体会到:语文学科承载着特殊的使命,它不仅仅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更是一门人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其中,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名著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学名著在审美和教育方面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阅读一本文学名著,既是一次文学审美的教化和熏陶,也是一种精彩而非凡的人生之旅,对于现在成长和发展阶段的中学生而言,能否及时的、深刻的阅读到与之相应的名著作品,显得极其重要。在学生时代阅读大量名著,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名著阅读中,有千万个接触点是与课堂所学的教材相通的。通过课外对名著的阅读,学生获得了综合性的知识,不仅有自然知识,更有大量的社会知识。名著阅读的越多,越有利于将课内知识巩固、加深、改造和系统化,从而积累大量的作文材料和语言材料。积累的语言材料越多,底气充盈,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这一点上来说,要想学好语文就离不开名著阅读。

二、现状的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名著阅读的实际情况,笔者在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中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统计情况是,大部分的中学生表示对文学名著及其他文学作品 “都愿意去涉猎”,但每周用于名著阅读的时间却少之又少,真正热衷阅读名著的人不多。

在问及为何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时,同学的回答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认为文学名著的语言枯燥、晦涩,让人不易读懂,提不起阅读兴趣;2.学习压力过重,学习任务过大,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3.名著内容与现实联系不大,不够亲切,因而不喜欢去阅读,感觉它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4.阅读名著太耗时间,会影响自己的正常学习。更有同学坦言,大家平时讨论交流的内容很少涉及名著,就算偶尔自己打算读读书了,也更容易被一些流行的杂志、小说所吸引。

以上种种情况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学生对名著的认识不够,对名著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热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作引,名著自然就少有人问津了。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辅以阅读方法的指导,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名著阅读兴趣的激发

(一)利用影视资源

用影视资源提高中学生阅读的趣味性。现在大多学生看电视的兴致要高于读书的兴致。观赏名著影视,虽不能等同于原著,但它具有高度浓缩性和立体感,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名著的内容。

现在,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银幕,如 《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教师可以利用媒体的作用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将阅读原著与观看影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原著与影视进行比较。教师还可组织影评征文、座谈等活动,以巩固其效果。这样灵活生动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启迪。

(二)巧妙联系课堂

名著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我们应指导学生将名著阅读与日常的语文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不少便是名著节选,教学时,可以用课堂悬念法吊起学生阅读的胃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讲一讲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名著的精彩情节,讲到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留出悬念,并留作一项作业由学生完成,便会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如,讲授《三国演义》节选时,也可以讲一讲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传奇,讲完前三擒,后面的留待学生自行阅知,还可邀请几位同学给大家讲述剩下的故事,从而激发大家阅读探究的兴趣。

(三)融入竞争意识

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阅读的渴望。

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名著故事演讲大赛,让学生从所阅读的名著中选一个章节,比一比谁讲得精彩,教师对表现好的要给予鼓励,使学生体验到读书的成就感,以此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举办名著知识竞赛,让热烈的赛场气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阅读名著。

(四)快乐角色扮演

定期的举办名著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换个方式去“阅读”。

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以一个更为立体、丰富、活泼、真实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名著。如《空城计》一幕中,怎样更好地去表现诸葛亮和司马懿当时应有的状态,在观众同学和演员同学共同的研究和琢磨中,不仅能让大家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而且更能加深所有学生对原著的理解和感悟。

四、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

中学生的功课紧、任务重,阅读长篇名著的时间比较有限,漫无目的的阅读往往会事倍功半,教师的阅读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阅读书目的指导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并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名著的篇目。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不断提高作品难度。

(二)阅读计划的制定

“凡事预则立”,计划要具体、详实,具有可操作性。每天都要有计划。教师要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可一曝十寒。教师可将名著阅读作为一项常规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按计划每天、每周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方便教师教师督促检查。

(三)阅读时间的指导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紧张,可以用来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因此在利用好学校阅读课的同时,更要想办法利用好点滴时间,学会见缝插针,挤时间阅读,比如每天的午饭、晚饭后的休息时间,晚上临睡前的时间。双休日、五一、国庆长假、寒暑假等是学生读课外书的黄金时间,更应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

(四)阅读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一定要做好批注、摘抄和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和体会。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有这样的体验,书读了很多,但是要引经据典时,却要搜肠刮肚,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读书笔记。所以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上多下功夫,使学生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以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法来阅读名著。

首先采用略读的形式,略读前可先让学生找一些有关作品的内容梗概、名家评点来读读,这样学生便可先粗知大体内容。略读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速度,要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真正达到“阅读一般现代文名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要求,并且要逐步提高,力争做到“一目十行”。

然后再具体指导学生细读、精读。细读和精读主要是对文学名著中一些重要的章节和片段所采取的阅读方式,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些章回体小说,可适当选择一些重要的章节指导学生细读精读,教师还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文章并予以指导。

另外,我们还可指导学生尝试运用“三遍阅读法”。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

五、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原本就是一种个人行为,个性化是阅读活动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尊重每个学生对名著的个人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在亲身的阅读实践中领会汉语言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

中学生需要阅读名著,阅读本应该是件快乐的事,但在实践中往往一不小心就把阅读变成了学生的另一件学习任务和负担。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体制本身的,有学校的,有教师的,也有学生本人的,还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如何将学生的阅读快乐还给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教学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1]胡冬云.更新阅读观念,提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J].《中小学图书情报界》,2005.(2).

[2]蒋蓉.加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与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5.(2).

[3]崔茂新.个性阅读:代表一种文化力量[N].《中国教育报》,2006.6.8,第5版.

[4]李浩.学生课外阅读动机及教师指导对策探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6).

[5]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彭振杰.《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质量——中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J].载《作文报高考版》,2005.(3).

[7]谢慧英.语文教育的症结主要在阅读[J].《中学语文教学》,2000,(3).

猜你喜欢

文学名著名著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学名著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不受高考青睐的文学名著阅读
日本文学名著速读(7)——『黒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