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东尼·明格拉的理智与情感影像世界

2013-08-15张秀枚

文教资料 2013年32期
关键词:哈娜杰米格拉

张秀枚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一、安东尼·明格拉与电影之缘

导演的个人创作往往深刻地烙印着导演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的痕迹,这也是导演创作个性化和风格化的原因之所在。日本导演黑泽明就曾表示“有人经常会问我拍摄的意图,我总是回答‘自然而然变成这样’。我并没有故弄玄虚,是真的如此认为的。在实践之中,通过挑战自己从而取得经验,从众多的记忆之中,一定可以找出适合作品的自我风格。”①

安东尼·明格拉(1954年1月6日——2008年3月18日)的电影创作坚持“编剧是电影的核心”原则,他十分注重电影剧本的导演创作,尤其是他的改编作品《英国病人》、《冷山》和《天才瑞普利》都打上了鲜明的明格拉风格。这与他从英国赫尔大学英文和戏剧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剧本创作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他的处女作《未了阴阳情》开始,他的作品基本都是自编自导的,在理智与情感的角逐中彰显着明格拉的独特的影像魅力。

安东尼·明格拉出生在英国,而他的父母都是意大利人,这种“异乡人”式的生活环境在他的电影中的人物身上有着明显的痕迹,身份的无所归属感、生活的不定浮萍感,在飘摇不定的生活中不断寻找家园、寻找自身的归属。在他的电影中人物往往扮演着不同的身份,面临身份的困惑与选择难题,道德的理智操控与内心的情感冲动的较量与抉择在明格拉的故事中演绎着一场场人性深处的矛盾与冲突。《未了阴阳情》中的尼娜,《英国病人》中的艾马殊,《天才瑞普利》中的汤姆,《解构生活》中的威尔都面临着多重身份选择和自身身份的最终定位问题,体现着明格拉直达人性深处的终极人文关怀。

二、安东尼·明格拉的温情与悲剧影像风格

(一)爱与背叛主题

在明格拉的电影创作中爱的温情与背叛的悲痛交织,对妻子、爱人、朋友、家乡等的爱,与以爱之名而产生的背叛以及在爱与背叛的抉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明格拉电影中永恒的主题。

从明格拉自编自导的处女作《未了阴阳情》中可以窥见一斑。尼娜失去深爱的丈夫杰米后痛不欲生,而当杰米以鬼魂的身份重新进入尼娜的现实生活,经过一段甜蜜之后,两人却矛盾重重,尼娜对追求他的马克产生好感,最终尼娜在杰米的注视下与马克离开了他们爱的见证的住所。杰米在成为鬼魂后天天在家与他的鬼魂朋友们狂欢,杰米与尼娜的二人世界被打扰,对尼娜来说杰米的朋友侵占了她的家,杰米的行为于她是一种对他们之间爱与共同生活的背叛,最终她选择了离开杰米。

在他2006年自编自导的《解构生活》延续了他的爱与背叛的主题,爱与背叛的矛盾与冲突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力。建筑师威尔与妻子丽芙因女儿的问题而产生了罅隙,威尔被年轻的单身母亲阿米拉吸引,威尔游走在妻子与情人之间。阿米拉为救儿子而偷拍照片威胁威尔,在威尔看来,阿米拉的行为背叛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而阿米拉认为威尔是为了抓儿子而引诱她的,是一种欺骗。对丽芙,威尔背叛了他们的家庭,但丽芙对女儿和家庭的爱最终使他原谅了威尔,虽然威尔还有对阿米拉的眷恋,但在家庭与情人之间他选择了家庭。

(二)细腻情感的唯美记忆

明格拉有着细腻的情感描摹影像处理风格,在他的电影中既有着英伦式的严肃,又有着好莱坞电影式的激情与明快温馨的情感细节。他的电影中往往交织着现实的残酷与记忆的温情,在对立与交织中展现着一种爱的弥足珍贵与对温情的执着与向往。

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9项奥斯卡大奖的史诗性巨著《英国病人》,以现实时空与回忆的交错时空叙事讲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影片中既有着气势恢宏的宏大沙漠场景,又有着细腻动人的情感渲染。影片在被烧伤的“英国病人”艾马殊的回忆中展开,在纷繁的战火风云中,在广袤无垠的撒哈拉沙漠中艾马殊伯爵被飞行师杰弗美丽聪慧的妻子凯瑟琳吸引,凯瑟琳也被艾马殊睿智和幽默打动,他们在被风暴围困时相恋,在偷偷的约会中激情,在集市街头的一片阳光中漫步,这段唯美而又细腻的记忆是艾马殊生命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记忆和生命也终止在这片干渴又润泽的沙漠之地。

(三)沉重的现实悲情

明格拉善于将电影更加贴近现实性的艺术化处理,他以冷静客观的镜语深触人类内心的现实悲痛与矛盾。他的电影一定程度上都以悲剧结局,虽然说“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遗憾已铸成,而这种植根于人性深处的悲剧与痛楚是哪怕用一生也难以消弭的。唯美的浪漫中交织的是现实中所无法逃避的沉痛与悲情,明格拉用这种唯美与沉重构建起一个温情而又悲壮的电影现实世界。“痛苦的观念能够在我们心里激起高度的感动。”②明格拉的电影也在痛苦的现实与悲剧结局中渗透进了悲情之美,这份情怀触动着观众的心弦,深深震憾人心。

1999年明格拉改编了被称为“黑色文学”的帕萃西娅·海丝米斯的同名小说《天才瑞普利》,瑞普利以善于模仿和伪装的天赋,杀死自己钟情的财团大少狄克,顶着狄克的名号,他改变了自己的社会阶级地位但同时他也丢失了真正的自我。为保住秘密,他不断地杀人和进行欺骗,虽然他逃过了法律的制裁,骗过了狄克的父亲,但在他与同性爱人彼得准备脱离一切重新开始时,彼得产生了怀疑,他哭泣着勒死了彼得,最终在摇摇欲坠的镜头中消失在绝望的黑暗之后。用非道德手段获得的幸福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触摸不到的希望与绝望最终湮没了一切。

三、冷暖交织的镜语

(一)舒缓沉重的长镜头

明格拉的电影交织着悲情的沉重与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宏大叙事,他善于用缓慢、冗长的长镜头来营造一种客观现实的真实张力,“仿佛让观众置身在一个与客观现实世界毫无二致的真实境地里,编导者不置一词地站在一百年,或悄然引退,让观众独自一人在那儿徘徊、流连。”③

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和最佳剪辑奖的《英国病人》用移动或固定长镜头的展示再现出“英国病人”那段跨越时空的沙漠之恋,长镜头营造出一种广阔的沙漠之景,又将一种深沉的爱与记忆真实潺潺道来。当艾马殊从飞机中救出爱人凯瑟琳,长镜头中带着一种忧伤,艾马殊抱着爱人在崖壁上踽踽前行,沉重而又缓慢,遥远而又接近,一种生命的流逝之感渗透在四个长镜头之中。在哈娜的读信声中,艾马殊抱着爱人走上飞机,飞机飞过广阔的沙漠上空,5个长镜头与哈娜离开修道院的镜头交替组接,飞机飞过天际,哈娜微笑着离开,这段沉重的回忆带着一份爱的执着永远在那片广阔的金色沙漠中翱翔。

(二)冷色调的灰暗现实

“自有人类以来,光的明暗就带有象征性的意义。”④明格拉的电影多以旁观者视角进行客观叙述,他的客观冷静的理性镜语除了长镜头的表现手法外,其镜头色彩以影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为基调,蓝色或者灰色的色调和场面调度为影片的现实悲情提供了一个表现空间。尤其是室内空间多以冷色灰色调为主,其中人物的着装、室内空间装饰灯都采用冷色系或中间色。

《英国病人》和《冷山》都是战争题材的电影,都采用现实时空与回忆交织的剪辑手法。《英国病人》中,在艾马殊被救后的现实时空中艾马殊全身被烧伤,他和哈娜所住的修道院笼罩在一种空旷的灰色中,哈娜的衣着也以灰色暗调为主,渲染出艾马殊的一种“心死”之境,而回忆时空中金黄的沙漠,明快广阔的沙漠爱情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冷山》中英曼在黑灰沙尘滚滚的战场,一路上尤其是在黑夜中冷峻的蓝色光调中追逐逃亡,现实笼罩在一片灰暗的无望之中,最后英曼在漫天飘雪的冷硬色树林中身亡。

(三)暖色调温情

“在心理方面,色彩是电影中的下意识元素。它有强烈的情绪性,诉诸的不是意识和知性,而是表现性和气氛。”⑤明格拉的色彩运用虽然在《未了阴阳情》中比较模糊,但是从他的《英国病人》开始,他对色彩的运用越来越纯熟,他将人物的心理融入到影片的色彩色调中,再配以抒情而又宏大的音乐风格,彰显出他的影片在情感和视听方面的艺术感染力。

《英国病人》的回忆部分基本都是暖黄色调为主,金黄的沙漠中的一段真挚而又纠结的爱。以蓝冷色调为主基调的《冷山》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在温情的暖色调中开始。艾达从一片阳光的牧场经过,舒情的钢琴曲潺潺相随,与在阳光下劳作的英曼相视而过,这是他们心中那段最美的回忆的起始。

四、安东尼·明格拉的影像终极人文关怀

(一)聚焦人性的矛盾与冲突

明格拉的电影将影像视角探入到人类的内心世界,探究人性深处的矛盾与冲突。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构成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在本我中充满着发自本能和欲望的强烈动力,”⑥自我“代表理性和常识,接受外部世界的现实要求,”⑦超我“以良知的形式严格支配自我。”⑧面对着爱与背叛的选择是顺应本我的情感冲动和欲望,还是以理性的自我加以控制,抑或是在超我的道德约束下压抑自我,回归“社会正统”?明格拉的电影世界聚焦于人在面对艰难的抉择时的激烈的内心矛盾,将人性深处的情感与理智冲突以影像化的手段具象化,带给观众强烈的内心震撼。

《英国病人》中当艾马殊与凯瑟琳在沙漠中互诉衷肠后,艾马殊选择了理智地退却,在凯瑟琳的坚持下两人发生恋情,但当凯瑟琳面临着与丈夫的婚姻和与对情人的偷情的痛苦中挣扎时,她无法克制世俗和内心理性的压力,而选择逃避艾马殊,最终她被丈夫的嫉妒与猜疑杀死。《解构生活》中威尔在与妻子的乏善可陈与矛盾重重的生活中遇到阿米拉,并被阿米拉吸引,与其发生关系。但在面对妻子的大度与情人的压力下,在两人间摇摆徘徊和不间断的冲突后,威尔又重新回到妻子身边,遗憾地放弃了生命中的那段激情。

(二)探讨人的精神创伤与救赎

明格拉的电影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创伤与救赎。肉体的伤害可以医疗救治,内心的创伤只有在爱与相互关心中才能得以抚慰,明格拉用影像观照着社会或者生活或者自我的记忆给人带来的沉重的内心伤痛,在他的影像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关爱是救赎痛苦的一剂良药。

《英国病人》中烧伤的“英国病人”艾马殊在双重痛苦中煎熬,在他失去爱人的时候他的心已随爱人而去,残破的身体靠着那份甜美的记忆才得以苟延残喘,美丽的女护士哈娜毅然决然地留在战火纷飞的地方照顾艾马殊。哈娜用她护士的职责照护着艾马殊,同时在痛失爱人与朋友后,对艾马殊的照料也是她遗忘过去,重新生活的动力,感动于艾马殊与凯瑟琳的爱情,哈娜在将艾马殊“送回”记忆后,微笑着踏上了新的征程。《冷山》中艾达在父亲离世,爱人远在战场的艰难生活中,与无家可归的女孩露比相互扶持着,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生活,一起走过一段段艰难的岁月。即使在最后爱人身亡,艾比也在一片阳光中,带着对爱人的爱与他们爱情的结晶,继续着美好的生活。战争的创伤与随之而来的痛苦在爱与关怀中得以消解。

五、结语

安东尼·明格拉这位在好莱坞拍片的意裔英国人,他的电影既带有英伦的冷静理性风格,又有着美国式的热情与奔放,在他的电影世界中,理性与激情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他的影像语言中显得冷静与温馨,现实的残酷与记忆的温情构建起一个凄美又震撼的精神世界。编剧出身的明格拉重视电影文本的深度,又不失影像技巧运用的尽善尽美,在他有限的电影创作生涯中淋漓尽致地演绎出了一段段理性与情感的爱恨冲突。

注释:

①杨远婴.电影概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109).

②[德]席勒.论悲剧艺术.西方美学史资料选编(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62).

③袁玉琴,谢柏梁.影视艺术概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54).

④[美]路易斯·贾内梯,著.焦雄屏,译.认识电影[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19).

⑤[美]路易斯·贾内梯,著.焦雄屏,译.认识电影[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24).

⑥[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M].林尘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7).

⑦[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M].林尘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7).

⑧[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M].林尘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8).

[1]杨远婴.电影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M].2010.

[2]袁玉琴,谢柏梁.影视艺术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M].2005.

[3][美]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焦雄屏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4][德]席勒.论悲剧艺术.西方美学史资料选编(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5][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林尘,等译.自我与本我[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6]王纲.走近安东尼·明格拉.电大众影[J].2005,8.

猜你喜欢

哈娜杰米格拉
格拉迪丝·韦斯特:协助开发全球定位系统的隐藏人物
哈娜奶奶的新客人
蕾哈娜:不仅仅是歌手
善良带来的好运
蕾哈娜30岁依旧真我
意外的好运
格拉司琼对于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
谁在撒谎
杰米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