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五结合”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2013-08-15曹红英高玉萍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院校政治

曹红英, 高玉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正因如此,所以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越来越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且也都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如何更为有效地开展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并收到实效却是一个令很多高职院校面临而亟须解决的课题。笔者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本校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阐述了“五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1 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实践教学师资明显不足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十位左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全校几千甚至上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普遍现象,他们上课任务繁重,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的不足,这就使课外实践教学一方面是难以开展,另一方面即便开展也是走走形式而已,致使大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应付了事,严重地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1.2 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单薄、流于形式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形成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虽然都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但是主要局限于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少数几项常规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已。还有少部分高职院校仅利用假期给学生出几个社会调查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就算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结果,绝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去做,而是随便从网上下载一篇文章交给老师应付一下。学生不够重视,收效甚微。

1.3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事实上,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资源往往局限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纪念馆),呈单一化现象,凸显出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无法使全体学生获得均衡的实践资源,致使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内容薄弱,严重地影响了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1.4 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严重脱节

在日常的专业讲座、工学结合教学环节等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偏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心理和行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养成教育,致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1.5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不够规范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了学生该课程学习成绩考核的范围,教师几乎是以学生最终上交的报告等资料作为依据进行主观评价,而这样的评价标准直接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或只重视有没有实践报告或实践资料,而忽视了参与过程,以至于部分学生实践活动敷衍了事,或根本就不参加,或挂靠在其他参加的同学名单中,或实践报告从网上和他人处抄袭,这样难以作为全面衡量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效果的依据,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收不到实践教学的实效。

2 “五结合”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针对上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着重于从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师资、实践教学考核和实践教学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五个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即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园实践)和校外实践(社会实践)的结合;课程资源、网络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结合;专职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的结合;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的结合,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1 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园实践)和校外实践(社会实践)的结合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寓教于行”的根本特征和“实践育人”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该是由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形式,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上要做到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与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相结合、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设计更多地 “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专业”的实践教学项目,使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感受、体验、践行。

(1)课堂实践教学:是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主要采用说、看、讲、做等形式。教师将社会热点、焦点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播放爱国主义的影片,让学生接受感性教育;围绕人生和理想、爱国主义等话题进行专题演讲;结合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模拟表演,提高思想认识。为此设计了:如开展“关心时政,关注两会”主题研讨、“道德观察”、职业道德论坛、赏析红色经典影片、“知我中华,爱我中华”主题演讲、“道德与法”情景剧表演等项目,体现了“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中有体现”的教学理念。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教学内容“活”起来,课堂气氛“活”起来,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最终达到“进头脑”的目的。

(2)校内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是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结合学校宣传部、团委和学工处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指导学生在校园开展自主实践的教学活动。为此设计了:如走近名师、听一场讲座报告(专业教育讲座、学术报告、优秀校友事迹等)、参加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做一次校园义工、大学校园文明状况调查等实践教学项目,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

(3)校外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本地历史的和现实的资源,由学生在校外开展自主实践的教学活动。为此设计了:人物访谈——做成功的职业人(走访我院优秀毕业生)、开展主题社会调查(如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公民道德状况、百姓民生问题等)、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或做一次志愿服务)、参观新农村、参观革命先烈故居(纪念馆)、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项目,通过这些活动,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2.2 课程资源、网络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为了让全体学生广泛参与,充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充分发掘、利用和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宽实践教学渠道。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资源、网络资源和社会资源三个方面。

(1)课程资源:发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相关的文字资源(如文献著作等)和音像资源(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等红色经典影片),使学生在学习和观看中思考感悟接受教育。利用具有广泛群众性和影响力大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术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大赛、入学典礼、毕业典礼、节日庆祝等)和大学生社团活动(理论社团、公益类社团、文艺类社团),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和大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成长。

(2)网络资源:发掘网络上有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利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的网络视频(如《改革开放30年纪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百年中国》、《国情备忘录》等),以及一些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等)作为实践教学的素材。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习中成长。

(3)社会资源:发掘当地历史的和现实的资源,建立起一批爱国主义教育、新农村建设、社区、社会机构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发挥各专业实践实训基地的优势,以学生专业实践为依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由于高职院校的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般是由不同的教师来担任,实践教学又通常以课程为单位开展,为了避免实践教学资源的重复利用,因此要加强两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专职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的结合

教师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队伍的数量、实践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素质,都极大地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实施,也决定着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建立和健全一支数量相对充足和稳定的、素质高和能力强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至关重要。

(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要通过学习、培训、外出考察、实地调研等形式,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教学素材,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和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

(2)由社科部与学生工作处联合选聘一些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具备较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管理经验的辅导员,补充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师的队伍中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2.4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孤立进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专业教育的平台,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即寓思想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在实践中育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通过开展入学教育、走近名师等活动,将学术规范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从入学起就接受专业思想、专业精神的教育,从名师专家身上感受他们人格的魅力、知识的渊博等,从而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2)通过开展学术活动、学术科技活动及技能竞赛活动等,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与学风建设相结合,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专业精神和专业情感,提高专业素质。

(3)通过开展专业实习(实训)、走访优秀校友、邀请优秀校友返校给学生作报告、就业指导等,将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教育与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5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考核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也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考核评价中要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注重过程性评价,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1)过程性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实践态度(是否认真、是否遵守实践教学纪律等)、思想道德素质(是否互相关爱、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否有责任心等)、实践参与度(是否主动完成任务、是否参与交流等)。在过程评价中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要把学生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起来。

(2)终结性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实践结果进行的评价,包括实践报告的质量(是否认真、字数和格式是否符合要求、选题是否合理、内容是否真实、是否抄袭、是否按时上交等)、实践手册的填写(是否如实填写、是否全部完成)等。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教师只有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对实践主体即学生的评价客观、公正、合理、可信,才能提高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1]吕志.面向社会 实践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陈其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路径探析[J].理论观察,2011(6):128-129.

[3]郑洁,代金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45-47.

[4]唐文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体系的建构[J].高教论坛,2010(7):92-94.

猜你喜欢

理论课院校政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