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胎常法与变法治疗复发性流产

2013-08-15

吉林中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安胎肾气肾虚

柳 静

(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

复发性流产(RSA)系自然流产连续2次或2次以上,属中医“滑胎”范畴,有“屡孕屡堕”“应期而下”特点。其病因复杂,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解剖学因素、感染免疫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1],近年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内分泌、免疫等因素,效果不甚理想,为流产类的疑难病症。中医安胎法源远流长,是中医妇科学中颇有优势和特色的治法之一。江苏省中医院妇科在全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夏桂成教授指导下,对流产类疾病开展了流行病学、临床、基础研究以及中药制剂研发等系列工作,认为复发性流产病机以肾虚子宫失固为本,补肾固本安胎为治疗大法。

1 安胎常法

临床中,复发性流产患者单纯肾虚较为少见,往往在肾虚基础上,同时兼夹脾虚,脾肾两虚,治疗需与健脾养血相结合,此乃多数医家安胎之常法。

1.1 固肾安胎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封藏之本。主生殖、生长发育。胎孕之成,源于肾精,胎孕之固,赖于肾气。肾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则不能成胎,或虽成而枯萎不长。《女科经纶》引《女科集略》曰:“女子肾脏系于胎,是母之真气,子所系。若肾气亏损,便不能固摄胎元”而胎堕。肾阴、肾阳亦与胞宫胎孕密切相关。肾阳亏虚,子宫失于温煦,则胞宫虚寒;或肾虚不足,阴血亏耗,血海不充,则不能滋养胎儿。肾虚是滑胎的根本所在,治以固摄为先,以泰山磐石散、寿胎丸为主方加减。复发性流产者往往高龄妊娠,加之屡次孕堕耗伤肾气,肾虚程度较一般先兆流产者为甚。肾气虚为主者,重用党参、太子参、黄芪;肾阴虚为主者,重用龟板胶、阿胶、熟地黄、山茱萸、白芍;阴虚血热,则滋阴清热、凉血安胎,药用黄芩、旱莲草、苎麻根;肾阳虚为主者,重用鹿角胶、杜仲、补骨脂、菟丝子等。孕后血聚养胎,补养肾气与补养阴血相结合,在养血中补养肾气,则气有所附,气盛血充,胎元得固[2]。同时要注意脾胃运化功能,若腹胀腹泻明显者,选用养血药时宜慎重。

1.2 健脾安胎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又有“女子以血为本”,肾精、肾气之充实,依赖于后天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充养。脾气虚弱,不能助肾气以举胎。脾阴不足,气血亏虚,既不能补充先天之精,又不能滋胎、养胎。临床复发性流产脾肾两虚者亦多见,故补肾安胎还须兼顾脾胃,益气养血。肾脾合治,从先天以固胎元,从后天以养胎体,才能稳如泰山磐石。药用白术、党参、黄芪、砂仁、紫苏梗等。复发性流产患者孕后多卧床休息,活动减少必然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阳宜动,动则运”,所谓“运则健”,故健运脾胃十分重要。夏桂成教授提出保胎病人即使无明显脾虚症状,也需给予适量健脾和胃药物。

2 安胎变法

随着临床观察的深入,结合免疫学、病理学研究结果,笔者发现本病与心肝气火、血瘀等因素有关,心-肾-子宫轴调节失常,常法治疗效果欠佳,尚需配

合宁心、和血等变法。治病与安胎并举。

2.1 宁心安胎 “胞脉者上系于心,胞络者系于肾”。心为君主之官,心藏神,主血脉。心肾升降交合与子宫的胞脉胞络紧密联系在一起,心肾互相交合的场所则在子宫。子宫的藏泄也是建立在心肾相济的基础之上。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胎元才能得以安固。复发性流产患者往往精神紧张,思虑过多,夜不安眠,心肝郁火,心火上炎,耗损肾阴,干扰心-肾-子宫轴的调节作用。心肾不能相济,肾虚不能恢复,子宫失于固藏,不能系胎固胎。因此特别强调心-肾-子宫轴的调治,在补肾养血同时,注意宁心安神,正如《慎斋遗书》指出:“欲补肾者先宁心,使心得降,肾始实”。方中常加入钩藤、莲子心、黄连、酸枣仁、茯神等。临证同时尤其注重心理疏导,调节情志,心身同治。

2.2 和血安胎 孕后阴血下聚胞宫以养胎元,加之屡屡堕胎耗伤精血,精血不足,肾阴亏虚导致冲任二脉损伤,阴虚则生内热,煎灼阴血,病久致瘀;胎漏阴道流血,离经之血亦是瘀血;或母体素有瘕瘀结,形成肾虚为本,阴虚内热、血瘀冲任的病理机制,导致流产的反复发生。瘀不去则冲任不通,瘀不散则新血不生,胎失所养。化瘀安胎,瘀去则络通,才可冲任畅达,胎有所养,则胎自安。张仲景以桂枝茯苓丸开创了活血化瘀安胎法的先河,王清任用少腹逐瘀汤,称“此方去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真良方也”,到傅青主创救损安胎汤,大补气血,少加行瘀之品则瘀散胎安,充分体现“有故无损,亦无损也”。现代研究[3]发现,免疫型复发性流产患者凝血活性升高,血小板活化,引起蜕膜小血管内微血栓是导致流产发生的重要环节,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抗凝治疗。从历代中医古籍记载以及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和治疗的认识中,都体现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依据和价值。有医家提出肾虚血瘀是复发性流产之基本病机,贯穿疾病全过程,补肾活血为其基本治法[4]。妊娠期选方用药须时刻顾护胎元,掌握剂量和疗程,“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动胎、伤胎,笔者认为以和血安胎更为妥当。补肾养气血的基础上可用当归、丹参之品,消补兼施,药味平和,避免使用三棱、莪术等峻猛攻逐药物。如阴道流血,不用当归辛温动血之品,可酌用化瘀止血之品或其炭类药物如茜草炭、地榆炭、小蓟、海螵蛸等。

3 治疗应用

我院院内制剂安子合剂据此立方,体现了安胎常法与变法并用,其主要药物组成为:续断、桑寄生、菟丝子、苎麻根、丹参、黄芩、白术、太子参、甘草等,方中君药续断、桑寄生、菟丝子等益肾安胎以治其本,有取古方寿胎丸之意;太子参、甘草与白术相伍,又有健脾以补肾之力,冀脾健肾强则胎安;苎麻根清热凉血、止血安胎,有滋阴益肾之效;黄芩清心肝之火,配白术清热安胎,有是证用是药,而不一味执“安胎圣药”;丹参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称,养血和血,疏通脉络,调畅胞宫气血,以养胎元。《本草经集注》云:“味苦,微寒,无毒……益气,养血……久服利人”。《本草备要》言:“补气,生血,祛瘀。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堕死胎,调经脉,除烦热,功兼四物,为女科要药”。现代药理研究[5]表明,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共奏益肾安胎,滋阴清热之功。研究[6-7]发现,安子合剂在改善临床症状基础上,可降低抗心磷脂抗体滴度,提高妊娠率、抱婴率,且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4 结语

安胎之法不论常法变法均当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如《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安胎之方不可执,亦不可泥其月数,但当随证随经,因其病而药之,乃为至善”。灵活化裁,知常达变。根据中医治未病原则,对于复发性流产还强调“预培其损”,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孕前积极寻找病因治疗,经不调者,当先调经,他病而致滑胎者先治他病;孕后安胎才能提高成功率。

[1]冯晓玲,王玲,王滨,等.环境因素影响复发性流产现代研究展望[J].吉林中医药,2012,32(8):862-864.

[2]陆启滨.夏桂成教授安胎临证经验探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2):188-191.

[3]林其德,邱丽华.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11):1275-1278.

[4]黄丹云,叶平.肾虚血瘀在复发性流产中的临床意义[J].吉林中医药,2010,30(1):24-25.

[5]杨怡珂,林建华,林其德,等.丹参、维生素C、E对孕妇凝血指标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18(9):659-663.

[6]陆启滨,任青玲,黄文华,等.安子合剂治疗先兆流产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5):414-417.

[7]陆启滨,朱娇芳,顾英.安子合剂对环磷酰胺诱导小鼠血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治疗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5):95-97.

猜你喜欢

安胎肾气肾虚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补肾安胎饮对肾虚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
寿胎丸联合安胎扶元饮对肾虚血瘀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
透视“肾虚综合征”
早期先兆流产不同安胎结局与孕囊增长、血清β—hCG水平变化的关系
固肾安胎丸联合低分子肝素干预复发性流产妇女血栓前状态的疗效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