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理论在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中的价值研究

2013-08-15渠天龙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山西煤炭

渠天龙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炭资源地质局,山西 太原 030006)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伟大科学,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强大理论源泉。它以旺盛的生命力,影响着我国的人文、社会、经济等各领域建设,对我国各领域的深入改革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我国理论建设和政策制定的指南。在山西这一轮新时期煤炭资源整合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这场深刻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力量源泉,保证了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顺利进行。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践行,也是马克思理论在实践方面的丰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时代价值。

一、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背景

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每年煤炭产量占全国年产量的四分之一,煤炭经济成为山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山西的社会整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山西历史上形成了山西煤矿企业“多、小、散、乱”的格局,国有煤矿、乡镇煤矿、村建煤矿、私营煤矿、个体煤矿相互交织,特别是村建煤矿、私营煤矿、个体煤矿,规模小,安全基础薄弱,私挖乱采、越界开采情况严重。长期的煤矿乱局导致水土流失,地基下沉等生态问题,阻碍了山西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复杂的煤炭产业格局,进行综合的煤炭资源整合,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实现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的转型发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就显得势在必行。

2009年4月,山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 等一系列相关配套规定和办法,拉开了山西煤炭资源和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序幕。经过近两年的煤炭资源重组工作,山西煤矿企业数量由“十五”期末的4278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企业由2200多家缩减至130家。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初战告捷。认真回顾总结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成功,我们看到了山西省委省政府对于山西煤炭经济实质的准确把握,也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这次煤炭攻坚战的重要理论支撑,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制定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政策的理论源泉

“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是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的首要指导方针。这一指导方针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中的实际应用。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科学指南

马克思发展观是指导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认识和改造的重要理论。它从客观物质和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入手,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的,当事物的内部要求与外部环境不相一致时,发展的无限性就会推动事物不断变化。山西煤炭经济在历史上虽然促进了地方及国家的能源发展,但长期“多、小、散、乱”的产业格局,以及频发的矿难、日益脆弱的生态,已经不再适应山西煤炭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进行深入的煤炭资源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科学规划,破旧立新,成为转变山西煤炭产业结构,实现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作为科学的发展观,成为指导山西煤炭资源重组的科学指南。它从哲学上阐明发展学说,把发展提到了宇宙观这样最根本的理论高度,把发展扩展到宇宙无所不包的广度。同时阐明自然界发展、历史发展的彻底性,为山西煤炭资源重组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深度,为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行性。马克思发展观成为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的科学指南。

(二)马克思发展观指导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全面开展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工作内容涵盖煤炭企业、能源、安监、工商等多个行业和部门,要统筹规划,协调组织好各部门工作,推进煤炭企业的重组和转型,创一条可持续的煤炭发展之路,就需要一种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发展观作为系统完善的科学发展理论,在解决事物根本发展问题的同时,强调各事物之间的协调发展和有机联系,强调事物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发展理论深刻总结了发展的系统性,强调发展不是个体的独立运动,而是在更高基础上的,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和配合的重复。事物发展不再是单纯的量变,而是革命和飞跃式的质变。事物发展根本上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但不能忽视外部力量在事物发展与变革中的作用。统一的有规律的世界运动发展过程是由事物的一切方面,密切而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不断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的发展观,为如何解决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中的复杂矛盾和问题,如何统筹规划、协调各部门、各主体之间的配合,提出了解决的思路。马克思系统发展理论强调联系和配合,反对排外和孤立,它就指导我们在煤炭资源重组中要加强配合,内部环境和外部政策相互协调,煤矿主体减少与煤矿企业产能增大同步进行,推进这场战役的系统发展;马克思系统发展理论肯定事物发展的核心在质变,而不是单单停留在简单的量变层面,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发展,一切都能相互转化,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煤炭资源重组中,要进行彻底性的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大型煤炭企业,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马克思客观的、普遍的事物发展理论和唯物辩证法,既为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三)马克思发展观保证了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和谐稳定

马克思朴素的唯物发展理论中包含着同步和谐的思想。马克思发展观中“物质联系论”“过程论”以及“扬弃”的思想,都肯定了事物发展和进化中的和谐。马克思和谐发展观坚持批判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全盘接受,强调事物的同一性,鼓励事物的共同进步。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与企业兼并重组的工作,涉及众多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如何有序地协调和组织在煤炭改革中保持稳定和谐,成为考核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工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山西政府不断通过重组的实际情况,打破常规,协调利益,全盘考虑,在高效推进煤炭资源重组的情况下,协调了国家、煤矿企业、煤矿工人、村民等各方主体的利益,保护了国家利益,促进了企业效益,提高了工人待遇,保障了村民利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和谐理念的重要实践,也是马克思和谐发展观的重要价值体现。

三、马克思经济观是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根本动力

山西经济发展转型要“始终把提高地方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重心”。这是针对山西当前煤炭资源整合实际经济情况提出来的一个基本指导方针,也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在这场资源整合运动中的具体运用与发展。

(一)马克思经济观指导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更加注重经济效益

历史上,山西煤炭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煤炭生产企业管理落后,开采浪费严重,安全事故不能有效控制。面对全球经济大波动,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降。因此,如何大力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成为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中的一项重大任务。

煤炭生产开采活动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一种,其实质是一般的劳动过程,即人们有目的改造自然,以获得对人们有用的物质资料的过程。煤炭生产目的在于取得一定的使用价值,因而在这种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的高低,就由使用价值获得的多少来决定。马克思经济观认为“劳动总是联系到它的有用效果来考察的。” 也就是说,从生产物质财富的方面说,劳动经济效益取决于它是否创造使用价值;劳动经济效益的大小取决于它创造的使用价值的负荷量。这种劳动耗费与使用价值之间的对比关系是任何商品生产活动都存在的,也是衡量经济效益的指标。

马克思经济理论为人类改造自然,提高劳动效益,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也为如何在山西煤炭资源重组中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准确的答案。马克思经济观指出用尽量少的成本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使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量丰富的物质财富。马克思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理论,对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也是适用的。山西作为资源型城市,其发展必须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提高回收率放在首位,根除“挑肥丢瘦”的陋习,注重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提高资源回收率。马克思经济理论指导我们在山西的煤炭资源重组中一定要将原有的劳动密集型煤炭开采,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的煤炭开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相同的劳动时间里增加煤炭产量,提高煤矿经济效益。按照马克思经济理论,山西从整合工作一开始,就彻底打破所有制界限,只认“强”和“优”,不看“国”和“民”,兼并重组整合不是简单的“加”或“减”,而是立足资本、资源的“大进小退”“优进劣退”,因地制宜,因矿制宜,不搞死搬硬套,不做死版本,最大限度地实现山西煤炭企业几何级效益增长。

(二)马克思经济观指导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更加注重竞争力

马克思经济观认为,企业在市场生存的实质在于竞争力的强弱,而竞争力的强弱,在于企业的规模。企业无论是横向扩大,还是纵向扩大,其动力或根本原因来自交易成本的节省和对企业竞争力及影响力的追求。按照马克思理论,企业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也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力。马克思在分析企业规模时指出:“能够使生产要素结合得更紧和分布空间更小的创新,将导致企业规模的扩大;能够降低空间组织成本的电话和电报的技术变革将导致企业规模的扩大;一切有利于提高管理技术的变革都将导致企业规模的扩大,结果是竞争力增加了”。

马克思关于企业竞争力和企业规模的观点,无疑成为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的落脚点。山西煤炭资源整合通过组织和协调,强调了煤炭企业的经济效能,将相关利益伙伴整合成一个整体,并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现有的煤炭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扩大煤炭企业规模,通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资源整合,使生产、销售、加工、洗选等生产要素实现了有序合理流动,煤矿从单一的煤炭生产向资源循环利用转变。煤炭资源开发整合促进了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形成了多个特大型煤业集团,带动了山西煤矿整体竞争力。

四、马克思生态观是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重要保障

坚持煤炭经济发展中建立地方生态平衡,是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始终坚持的信念。山西早期遍布大量小煤矿、黑口子,很少严格按照政府规定的采矿证及开采图纸规划进行生产,大多数属于掠夺式开发,私挖滥采、越界超采现象十分普遍,致使大量煤炭资源回收率下降,浪费严重,生态问题越来越脆弱。历史上,山西煤矿采空区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年新增塌陷区面积数百平方公里。粗放式的采煤方式严重破坏了地下水资源,造成约1678个村庄、80多万人吃水困难。优化煤炭产业格局,加速煤炭企业转型,实现生态煤业发展,势在必行。用马克思生态观指导山西煤炭经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山西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的重要方针。

马克思生态观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不是项目问题、技术问题、资金问题,而是核心价值观问题、人的灵魂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的方案。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问题的产生,反映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层面,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人与人关系的层面。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及理念的偏差,是由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偏差所决定的”。马克思生态观在理论上分析了社会发展与生态问题的内在联系,提出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应有的内涵。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生产方式应该与生态理性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

马克思生态观阐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根本的思想革命。生态文明能否真正建成,取决于这场思想革命是否彻底。山西煤炭产业的生态危机,起因不在于生态系统本身,而在于对煤炭产业的认识;改善山西脆弱的生态,核心是对煤炭产业的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山西省全面启动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煤炭资源整合,从根本上转变了煤矿破坏性的开采方式,提高了煤炭行业集中度,提高煤炭企业的机械化和安全生产水平,建立起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现代化煤炭生产体系,治理地表沉陷、恢复林地、造林绿化,使山西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

五、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成功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的时代价值

山西作为资源型大省,创新了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煤炭这个支柱型产业先行一步,率先创新,符合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实际。山西的资源重组工作符合煤炭产业的基本特性,顺应了经济转型的趋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能源投资改革体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安全生产和行业管理制度等方面实现了创新,为山西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全国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积累了经验。

山西这场重要的资源整合战役既是对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实际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对马克思理论的重要践行。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山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理论在中国新时期经济改革中的时代价值。

[1]杨珏.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推进纪实[M]山西日报,2009-09-21.

[2]陈学明.“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J].复旦大学学报,2008,(4) .

[3]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山西煤炭
我在山西等你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山西叹五更
煤炭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