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信息化教学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的思考与探索

2013-08-15刘丽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现代化信息化环境

刘丽娜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50)

信息化教学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技术,使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手段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方向发展,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行为。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化重点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现代化,高校现代化的核心是管理、教学、科研的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应用技术得到了有效提升,信息化使用成为各个领域提升工作效率、创新工作途径的手段。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之一,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信息化水平,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该研究提出了信息化教学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这一研究内容。

一、信息化教学的内涵与构成

在高等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教育的信息化,能够有效地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通过在教学领域、科研、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使用信息化,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使信息化教学成为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力之一。因此,通过不断地建设高校的硬件环境,充分发挥信息软件的作用,构建信息化的校园,来不断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化。

1.信息化的构成:硬件

在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构建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硬件支撑平台的建设,这一平台作为信息化教学的物理实体,是通过信息化设施如校园网、校园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等的建设来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设备水平,发挥信息化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功能。

2.信息化的构成:软件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软件资源环境指的是通过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创建具有科技特色、信息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信息化教学环境。软件资源环境主要有:办公自动化系统、各个专业的相关教案、科研文献等等。通过这些软件的使用和信息环境的建设,能够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化水平。

3.信息化教学队伍:师资

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通过把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相互整合、优化,使之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在整合和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和专业教育人才的共同参与。因此,在高校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大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构建力度,加大对教师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等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高校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水平。

二、信息化教学对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的影响

1.信息化教学完善了人才培养的环境

21世纪是科技化的时代,作为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应用社会,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发展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创造能力,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信息化教学作为我国高校发展的新动力,是提升人才培养向着高效、全面、创新型人才发展的基础条件。首先,信息化教学改善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环境。在高校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信息化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型。其次,信息化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化教学让学生能够及时地掌握某个领域最新的发展状况与发展的趋势,学生在学习时,针对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再次,信息化教学对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影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因此,寻求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高校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2.信息化条件下人才思维方式的转变

随着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的研究已经表明:要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教育实施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促进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信息化社会下,通过应用各种先进的教育技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构成,主要是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信息化教学则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发散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教育信息使用的兴趣。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够借助各种不同的手段、丰富的知识进行学习,对于有效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有着重要的意义。全面开发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新力,能够提高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人才培养的质量。

3.信息化教学能够丰富人才培养的内容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针对某一学科的教学,教师能够借助网络等进行这一学科最新前沿知识的搜集和整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和回顾,这种展示和回顾包括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清晰直观地向学生传播知识。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化水平。

4.信息化教学能够带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高校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积极性,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化教学能够带动高校各个职能部门的现代化建设水平,如完善高校图书管理水平、完善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高校学分信息化管理等等。

三、信息化教学视域下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的构建策略

按照信息化社会对高等人才的要求,只有通过全面掌握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的方法,才能够有效实施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真正培养出适合信息化社会环境的优秀人才。在信息化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以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培养,在全面把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上,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化构建和优化。

1.优化教学内容和实施手段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适应现代化信息通畅的基础,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和创新教育模式,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速,各种新的科学技术和产品在不断发展的技术下时刻都在更新换代。这就要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者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人才培养的动态性和发展性。在传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大部分都按照各专业的教材进行教学,缺乏从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角度进行教育教学。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剥离了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使得人才培养的效果经不起社会的检验。因此,通过信息化教学来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化水平,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理论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高校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不断地加大对教材内容的筛选和优化,避免单一的教材内容的使用,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2.加大对教育模式和实施途径的研究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信息成为比物资或能源更为珍贵的资源,开发提升信息价值成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通过使用多维度的信息教学素材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能够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内容的系统规整,在引领学校发展、促进学生成才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高对多媒体和相关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实现日常教学、管理、服务信息化的基础上,加大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研发和实践力度,创新现代教育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3.提高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水平

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随着高校各个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环境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提高信息技术等的使用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参加培训等途径,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水平,了解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的特征和实现方法。专业教师要通过充分利用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丰富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化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作为高校适应社会发展,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行为,对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提高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及时全面地了解教育实践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因素。通过自学、参与培训等形式,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做好统筹管理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实现高等人才培养模式向着现代化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1]尚安民.浅谈高校信息化职能机构建设与管理模式重构[J].电子世界,2012,( 1) .

[2]徐婷,张巨俭.高校教育信息化结构与建设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

[3]王任.云计算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意义[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 1) .

[4]刘树新,罗卫,李月霞.网络环境下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构建方略[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46-47.

猜你喜欢

现代化信息化环境
边疆治理现代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