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大学生实证研究能力的培养

2013-08-15陈书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心理大学生能力

陈书崇

(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是使大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从大学生培养的目标看,大学期间要求学生做研究尤其是实证性研究的目的应该是对大学生实证研究能力的培养,而不应该是训练学生得到所谓的研究成果。从培养的目标而言,应该是对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意识的培养和实证研究能力的训练,而不应该是创新性研究成果的获得,这种培养尤其要体现在教学与课程训练过程中。通过课程训练,我们指导本科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一种培养模式,让学生有效体验科学研究的程序,练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通过这样的训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实证研究的能力。

实证性研究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实证研究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主要通过一定的数据来揭示一般结论。大学期间对学生进行实证性研究训练,主要通过课程学习的形式来实现,大学生通过一定的课程训练,熟悉并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训练提升其实证研究能力,从而达到能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得以应用的目的。目前就教育类专业而言,大学生实证性研究能力的培养途径十分缺乏,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程作为工具课,也就义不容辞地担任起学生实证性研究能力培养的任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程通过教学与实践环节,让学生接受实证性研究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理论,在实践中体验并理解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证研究能力的重要课程,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程应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特点进行教学改革,把培养学生实证研究能力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去。结合目前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程发展状况,我们认为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程改革中大学生实证研究能力培养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程内容改革是大学生实证研究能力培养的前提

作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课程改革的一部分,研究者结合本人近年来教授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程的经验,对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首先,改变过去理论知识满堂灌,减少公式推导,加大公式应用环节讲解,尤其把理论应用和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结合起来,使学生把难以理解的数学公式和每天接触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增加学习兴趣。对于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应用统计学的目的在于相关领域的应用,因此笔者认为,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学中只要讲清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即可,而大量的计算则由计算机软件完成,不必花费有限的课时进行课堂训练。此外,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应在教学过程中与研究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在大学生实证性研究能力培养方面,还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际案例,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其次,鉴于目前高等学校教育类专业教材使用版本落后和教材体系更新较慢的情况,笔者根据目前教学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形式上的调整。如对描述统计部分减少集中量数、中数、众数等的计算深入部分,加大对差异量数中标准差、方差的介绍,为后面推断统计部分做好知识准备等;在课程顺序上,把概率分布内容放在相关分析之前讲,因为作为铺垫知识,正态分布在相关分析部分要用到等。另外,注意引入外文教材作为课程参考等。

二、适当增加课时,使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学过程与统计软件充分结合,是培养大学生实证研究能力的有效保证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分析数据,并依数据进行推断的科学与方法。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具有大量性、数量性和社会性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已经普及,统计软件的应用不仅使得统计数据的处理变得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也变得相对简单。因此,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学中,我们只需要在讲解清楚统计基本理论和应用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训练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即可,至于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对计算结果的正确分析,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最应该精通的部分,也是学习的重点,因此,应在数据解释部分加大对学生的讲解。此外,通过让学生对分析结果的解释,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证性研究思维,这也是培养大学生实证性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层次和教学目标,要区别对待不同的知识点,尤其涉及到统计处理和数据分析部分。如SPSS数据处理包,是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中最重要的数据处理软件,该软件不但简单易学,而且功能强大,成为许多教育领域实证研究的有效工具。而office Excel软件,是我们日常办公系统中最常见的软件,简单易学,但其功能只能做些简单的数据处理,适合初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学生和一些简单问题的处理。SAS、S-puis、BMDP等软件专业性强,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比较深厚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和数学功底,但分析结果准确。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学中,对教育类的大学生,要求会运用Excel,了解和掌握SPSS的运用,对研究生则要求能熟练掌握SPSS的应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作为教育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目前开设的学时数过少,多数高校开设的课时数是54学时,有些专业只有36学时。在有限的课堂上,因为不能深入讲解基础理论内容,又没有时间联系实际的应用问题,所以导致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不深入,实际的应用能力差。考虑到课程的衔接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建议该课程应安排在第二学年的春季,以72学时为宜,在专业课之前紧接基础课之后,为开设专业课提供一定的方法论基础知识,或者分别开设两门课: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和SPSS分析,学时分别为72学时和36学时。

三、适当增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实证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基础性学科,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建立在充分实践和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的过程。教师在实践教学模式中,应通过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案例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目前多数高校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对于大多数课程来说,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全部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对于强调应用性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程来讲,多媒体教学只适用于课堂教学训练,而传统课程内容的讲解及板书是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的关键,原因是该课程的特点是运算和公式的应用比较多,采用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分步讲解,也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而采用传统的板书形式,虽然在板书上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更能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为此,笔者专门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比较了大班课和小班课,证明了其效果的差异。结合国外的经验,使用案例教学,增加讨论课,尤其是把学生实践模式搬进课堂,使学生把自己精心准备的学习探索过程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交流,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可以使其他同学从中学习别人的研究过程。这些教学模式,有益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四、改变考核方式,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为有效培养大学生实证研究能力搭建合理平台

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统计理论、统计软件和实践教学三者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打破在传统的心理与教育统计教学中,只重视传授理论知识,或者只重视学生分析案例、统计软件的计算机操作的现象,为系统地培养学生运用统计软件对实际案例进行处理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解决问题的实证研究能力提供最大的保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心理与教育统计教学案例起着一个连接作用,实现了统计理论、SPSS统计软件的结合。

目前,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采用灵活的考核形式,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论文、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利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或提出观点。也可以将一些实际的问题带进课堂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社会实际问题的机会。如果采取考试的形式,建议减少或取消填空题、名词解释等类型的题目,增加综合理解和案例分析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杜绝考试作弊的现象,真正体现考试分数在区分人才层次上的作用。

鉴于目前高等院校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存在的弊端,本科在校生往往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对于专业前沿知识尤其是专业的刊物的阅读不多,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程改革与大学生实证性研究能力培养教学研究,首先在形式上改变以往课程研究的单方面改变,把课程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增加了研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其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程改革加大实践教学成分,改变过去直接把理论课程搬进应用类专业课堂的做法,尤其是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在课程改革中渗透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锻炼自己的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学生实证研究能力也会相应地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同时,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等的改变,也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这类课程的兴趣,再辅以一定的科学训练方法,假以时日,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会逐渐变得更强,对解决科研问题的方法和程序也会有更深的认识,对基础理论知识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实证研究能力的培养也得到了实现。

[1]龙云飞,陈述,岳明.论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对能力培养的作用 [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165-167

[2]李福霞.在科学研究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科教纵横,2011,( 2) :180-181.

[3]董发广,赵毅斌.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 1) :237.

[4]梅建凤,徐敏.科技写作能力培养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高教与经济,2006,( 3) :75-77.

[5]张越男,刘文岭,苏建福.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园地,2010,( 24) :55-56.

[6]张忠华.论培育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有效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 3) :1-3.

猜你喜欢

心理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