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活动开发和探索

2013-08-15赵雪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格言礼仪知识点

赵雪情

( 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礼仪教育缺乏实效性,是目前高校礼仪教育的弊端之一。在长期的礼仪教学中,我们认为,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大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是提高学生兴趣、改善教学效果的有益尝试。现将我们采用并取得较好效果的教学活动分述如下:

一、礼仪格言的讲解——展示你的风采

活动内容:每次课程开始前,让一至两名学生上台讲解他们收集的礼仪格言。

活动目的:(1)锻炼学生的临场表达能力;(2)促进学生在收集和解释格言的过程中自主学习;(3)考察学生的仪态、仪容、语言等。

活动要求:(1)学生人人都得上台讲解;(2)每一个学生的格言应该和其他的人有区别;(3)说明格言的内容、来源,并结合实际生活对格言进行解释和申发;(4)在讲台上讲解时,应综合运用学到的仪态、表情、语言等礼仪知识;(5) 其他学生对讲解者的表现进行评价,并记录下讲解者讲解的格言。

活动效果:在对采用了这一教学活动的三个班级150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该活动效果比较显著。学生认为,通过该活动,能促使自己主动收集学习礼仪知识,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通过对别人的观察也学到了很多公开场合与人交往的经验。

活动意义:90年后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学生更活跃,更期待展示自己。格言讲解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同时也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礼仪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情况。

二、课前十分钟仪态训练——文明体现于细节

活动内容:每次开始新课前十分钟,带领学生训练仪态。

活动目的:督促学生每天练习仪态,养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要求:(1)被点到名时,学生都得行点头礼,并向教师问候;(2)站姿训练、笑容训练、鞠躬礼训练、握手礼训练、蹲姿训练、递接物品训练、坐姿训练、入座和离座训练。

活动效果:学生普遍对这一活动感兴趣,课程结束时,学生大多已具备约束自己肢体的意识。

活动意义:优雅、得体的肢体动作和良好的表情与应对,是礼仪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课时有限,仪态训练一般只在形体训练室训练两次,短暂的训练只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却无法养成习惯,达不到仪态训练的最终要求,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尽可能引导学生养成习惯,遂创设该教学活动。

三、模拟演练的大量应用——礼仪落实于生活

活动内容:每一个紧密结合实际的知识点,都尽可能设计简单易行的模拟演练活动。以接待礼仪为例,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模拟演练活动:(1) 客人的引领;(2)叩门和通报;(3)自我介绍和为他人做介绍;(4)握手;(5) 安排座次;(6) 斟茶;(7) 电话接待等。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模拟活动中,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掌握交际技能。

活动要求:(1)设计身份,让学生扮演相应角色;(2)对场景进行解释,由学生自己创设台词;(3)学生和教师对参与者的语言及行为进行评价。

活动效果:模拟演练往往能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对知识点认识深刻,和单纯的讲授相比,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活动意义:技能性的学习需要参与和真正地实践,模拟演练解决了这一问题。

四、场景实训——换个地方更新鲜

活动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调换相应教学场地。

活动目的:(1)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仿真实训环境,促使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养成素质;(2)增加学生的参与性,调动学习积极性。

活动要求:(1)给学生分组,每组约八名学生;(2)主要场景选择:教室、形体实训室、餐饮实训室、会议室、教学大楼大厅等;(3)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场景中学习;(4)分组练习,教师教授知识点和规则,组长督促练习。

活动效果:多场景教学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活动。学生往往对在非教室场景中学习的知识印象深刻。

活动意义:引导摆脱了应试教育的约束,相对表现较为松懈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大学教师,特别是以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教师的一大问题。长期枯燥的课堂教学正逐渐对学生失去吸引力,我们需要不断找到新的兴奋点,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转战教学场地,就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有益尝试。

五、影像资料的选择和使用——读图时代的孩子需要影像

活动内容:针对部分知识点,引入恰当的影像资料。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服饰礼仪重要性的认识,选择了电影《风月俏佳人》中着装不整的女主人公在购物时遭受嘲讽的片段;在学习鞠躬礼、点头礼等知识时,选用了电影《茜茜公主》中男主人公接受大臣庆贺的片段;在学习言语交谈礼仪时,选用了电影《窈窕绅士》中的相关片段;在学习接待礼仪时,选用了电影《保持通话》中男主人公买手机电池的片段等。

活动目的:(1) 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2)变抽象为具象,使教学生动、可感,提高效果。

活动要求:影像资料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紧密联系知识点;典型,具有说服力;通俗,密切联系实际;符合大学生审美兴趣。

活动效果:引用的视频资料学生大都比较熟悉,从礼仪的角度来重新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行为,让学生兴味盎然。

活动意义:当代大学生在电视和网络等影像媒体的浸润下长大,“读图时代” 的思维特征决定他们追求形象化,更注重对文化的直观性体验。这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我们不能只追求影像资料的娱乐性,以直观的图片束缚学生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在教学中引入恰当影像资料,利用读图丰富学生的表象,弥补经验空白,利用图片能迅速沁入学生情感的优势,达到移情的效果。

六、时事性案例的采用——礼仪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内容:凡是和礼仪相关的时事,基本上都会带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如2012年的一些事件:莫言领诺贝尔奖时的服装;于丹在北大被轰下台;陕西“微笑”局长等。

活动目的:(1) 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2)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并反照自身。

活动要求:(1)选择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知识点;(2)案例最好是具有时新性的、热点的问题;(3)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礼仪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

活动效果:新鲜的热点事件学生耳熟能详,兴趣浓厚,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

活动意义:礼仪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运用到生活。以紧贴学生生活的时事作为礼仪教学的案例,能够化抽象为具象,让学生加深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礼仪学习的兴趣。

七、趣味性游戏的创设——愉悦的心境更有利于学习

活动内容:针对某些知识点,创设一些趣味性游戏。在礼仪课堂上,我们创造性地开发了一些游戏。现举例如下:“看看谁对我最热情”。请一位同学上台,蒙住双眼。所有同学保持安静,请五位同学分别上台和这位同学握手,让这位同学说出和不同人握手的感受,引出知识点——握手的技巧:力度、部位等。

活动目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活动要求:(1) 游戏的设计应紧密结合知识点;(2)游戏应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3)游戏应符合教室这一场景要求,易于掌控。

活动效果:趣味性小游戏往往大受学生欢迎,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方面效果显著。

活动意义:和“读图时代”相似,新一代大学生也生活在“全民娱乐”的时代,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更符合他们的口味。当然,我们不赞成完全迎合学生,把教育活动全盘“消费化”,把学生当做纯粹的消费者和受众,但是,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改革教育方式。在礼仪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趣味性的元素,也正是基于这一考虑。

八、“我来讲一讲”——将讲台交给学生

活动内容:将一些生活常识性的礼仪课题交给学生来讲。

活动目的: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要求:(1) 选定的课题必须是生活常识性的、学生易于驾驭的、切入点较小的。(2)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设小组长、资料搜集者、课件制作者、讲授者等岗位,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分工合作,完成课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发挥作用。(3)鼓励学生在课件制作和讲授方式上创新。学生正式讲述前,教师应审核学生的课件等相关资料。(4)为了所有小组都有上台的机会,并不延误课程进度,每组讲授时间以不超过20分钟为宜。

活动效果:从收集信息到最后能准确地将内容阐释出来,这个过程引导着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活动意义:能够自主学习的人,往往是学得最好的人。将讲台让给学生,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益尝试。

九、礼仪表演和比赛——换一种考核方式

礼仪课归根结底是一门素质课程,对礼仪课程学习效果的判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具备礼仪素质,是否掌握和人交往的基本技巧等。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积极改革礼仪课程的考核方式:一方面,注重平时考核,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待人接物等技巧;另一方面,期末考核多样化,礼仪表演和比赛成为一种重要的考核手段。

活动内容:组织全体学生分组进行礼仪表演和比赛,以临场成绩作为期末考试成绩。

活动要求:(1)分组学生抽签选定一些适于表演的礼仪课题,学生也可自己申报课题,教师审核通过;(2)每场表演设定详细的表演时间、规定动作等要求;(3)合适的场地和评委。

活动效果:和传统的考试相比,此种考核方式学生更乐于接受,既能综合运用课程所学,也具有一定趣味性。

猜你喜欢

格言礼仪知识点
格言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格言
格言
格言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