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实态调查——以南通纺院为例

2013-08-15李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高职生法律

李芳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下滑,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思维方式如何,将直接影响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为了较为客观准确地了解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分析高职学生对法律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为加强学生的法律教育提供有力的参考。笔者对本校部分专业学生做了一次全面的问卷式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高职生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的现状

1.取样和背景资料

本次调查涉及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五个专业系,整群随机取样,共发出问卷320份,回收296份,有效率为92.5%。年龄整体范围为18-25岁,为了更好地了解现状,鉴于新生刚入学不久,其问卷结果可能存在偏差,故抽样对象为大二和大三学生。

2.调查结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生法律思维能力的现状,问卷的内容包括学生对我国现行法律了解的程度、对法律信仰的程度、对守法的态度、诉讼意识、法治观念及法律意识培养途径等。本次问卷共设问题30道,答案可多选,并且最后一道题为开放性问题。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目前高职生的法律意识整体上看来是好的,但高职生的法律思维远未形成,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已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知识内容的把握不充分

90后高职生有基本的法律知识,对一般的法律问题有较为正确的看法。本次问卷涉及的法律基本知识题,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都比较容易。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法律的主要作用”问题,认为保护公民权益的人为65%;对于“你认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问题,回答“非常重要”的学生占89%,回答“比较重要”的学生占10%;对于“你认为法律与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问题,回答“关系密切”的学生占76%,这说明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对具体的法律内容,比如对宪法、刑法、婚姻法等一些具体内容没有深入的认识。

(2)已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现实重要性认识不足

调查发现,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兴趣与热情。对于大一年级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比较认可的,调查显示,67%的同学认为很有用,24%的同学认为有点用。但对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调查,61%的同学选择了略有不平等,没有充分保护底层劳动人民的权益。虽然有50%以上的同学认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也有近一半的同学认为目前的法律制度不够平等,没有很好地保护劳动人民的利益。这反映出很多同学对现行法律制度的认可度、满意度不高,很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法律的信任以及守法意识的形成。

(3)已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维权意识,但总体上依法维权的意识不高

调查显示,对于“当您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的问题,回答,“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学生占60%;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想到用武力或者通过关系来解决。对于,“当日常生活中您的名誉受损了,您会怎么办?”的问题,回答“根据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的学生占63.4%。比如当我们问到,“如果你遭到性骚扰,会采取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这个问题时,虽然有50%的同学表示会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权,但也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使用其他方式,甚至是使用暴力方式来维权。再比如,对于“当你遇到本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情况时,你会怎么样做?”这个问题,有50%以上的同学选择找领导协商,只有25%左右的同学表示会用法律方式来解决,这些都反映出在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的方式和方法上,需要学生能够理性地思考和教育者适时、合理的引导。

二、原因与分析

1.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法制教育严重缺失

传统的应试教育着眼于考试考高分。目前,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为了能拿奖学金,毕业时找个好工作,学生学习的关注点都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意识形态的法律素养的养成没有重要的认识。另外,由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利益,为了扩大学校知名度,提高就业率,高职院校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原来的《法律基础》课被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内容也被调整压缩。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也仅仅是通过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或者相关课程,还有部分同学是通过看电视、报纸获得法律知识,有一小部分人是通过在家庭成员或者亲朋、学校社团中了解法律知识,这些法律知识的学习与了解都很局限。

2.侧重传授法律知识,忽视对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

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制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位置。当前,高职法制教育的误区就在于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使法制教育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法制教育不能等同于法律知识教育,一些法律专业类的专家,比如律师、法官,他们法律知识丰富渊博,但也会知法犯法。面对高职院校生源素质的下滑,学生违法乱纪、打架斗殴、盗窃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高职生的法制教育尤其显得迫切。

3.教学方法的单一、枯燥

在高职院校,法律教育基本上还遵循着传统的讲授方法,虽然配合了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但这些单一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法律思维的训练。另外,高职院校的法律课程仅仅安排了两个学期(共32课时),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刑法、宪法、民法、诉讼等知识都是点到为止,课堂也主要采取灌输理论知识的方式,主要是解释概念、条文、理论叙述等,仅限于零碎性的法律常识,缺乏系统性、直观性,使学生在了解法律知识和提升法律素养方面效果很单薄,以致学生在学习法律时普遍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如何培养高职生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

法律基础课是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培养高职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就成了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目标。依据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调查结果,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现状出发,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高职生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

1.高职生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知识教育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也是学生思想素质的一部分。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仅仅依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显然是不够的。把法律教育融入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融入班级班会教育中,使法制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既能更多地普及法律知识,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在广播、橱窗等方面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与宣讲,在学校形成一种重法、学法的良好氛围。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并举,相辅相成,共同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

2.丰富高职法律教育的形式

高职院校专业课和实训课程任务较重。虽然也开设了部分相关法律选修课,但由于学习时间短,法律课的开设随意性强,学生到课率低,考核方式单一。因此,法律课的教学质量很难保证。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要培养以学生法律意识为中心,把法律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讨论、案例分析结合起来,聘请专业人士,例如公安民警、律师到学校做有关法律问题的专题讲座和报告等,改变传统讲授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把法律教育的形式从课堂延伸到法庭、建设法制教育基地,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与法律活动,和本地的法律执法部门联系,运用在侦查、审理、讨论的案例上让学生去听,引导学生去想、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让学生总结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把所学的法律知识内化为一定的法律理念,通过实践思考,真正相信法律,遵守法律。

3.改进法律知识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培养法律思维方式

英国学者阿什比曾经指出:“大学教育的试金石不是讲授伟大真理,而是用什么高明的方法来讲授伟大真理。所以,讲授什么不及如何讲授更重要。”可见,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高职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非常重要。传统的满堂灌式的讲授法,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教学内容,能在短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但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动性不足,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法律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课堂教学应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教师除了为了讲解相关知识点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外,还可以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相关视频,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例如在讲刑法部分内容时,选取“药家鑫杀人案件”作为讲授的案例,配以相关视频,让学生在学习法律理论知识后,在观看中分析犯罪的过程及判刑的依据,使其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得到很好的法制教育,切身感受法就在他们身边,使其增强法制意识。

[1]张红梅.苏州高职生法律意识抽样调查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9,(32).

[2]郝以宏.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J].读与写杂志,2009,(1).

[3]熊峰,王玲仙.论高职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J].学科教育,2010,(14).

[4]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5]聂小明.高职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培养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高职生法律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让人死亡的法律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有关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特点探析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