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视域下的社会管理创新

2013-08-15白雪苹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社会福利国家管理

白雪苹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第七部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指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党和政府已经给我们指明了中国社会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这就需要我们从多视域下研究中国的社会管理创新问题。作为管理学、社会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社会工作,也应当在当前中国的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的意义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是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之下,综合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方法,帮助个体、家庭、群体、组织等通过发挥潜能,协调关系,利用资源等方式预防和解决问题,从而发挥其促进社会和谐与公正的作用。在如今的社会生活领域,社会工作这一新生的专业、职业或活动也在开始逐渐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社会工作教育领域,诸多的专家、学者甚至从事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学生,基于服务社会的热情和希望,发出了社会工作要发展的强烈呼唤。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都是我党近阶段的工作重点。响应党的号召,加强社会工作视域下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在政府职能优化、管理科学化,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制建构、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发挥等理论问题上有更多的思考和认识。社会现实方面,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诸多问题。通过社会工作制度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进而实现社会的科学与和谐发展。通过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接,可以有效解决社会工作专业在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诸如教学过程中教育与实践脱节,育人过程中学习专业与从业领域脱节等突出问题。这些对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质量和社会效益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的时代背景下,维护社会稳定和解决民生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20世纪3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将社会工作制度纳入整个社会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的制度架构中,通过建立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实现政府和非营利社会团体共同治理的制度安排,在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及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现状,通过探讨社会工作制度与社会管理创新二者所存在的诸多契合点的基础上,力图探寻通过建立社会工作制度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路径,从而为我国的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理论及实践上的借鉴。

二、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工作发展在学理上的关系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二者之间存在诸多的共通和关联。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它们作为一种历史和现实的必然,同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并启示我们通过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去寻求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工作专业领域共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存在三种典型状态:洛克式的“市民社会高于国家说”,黑格尔式的“国家高于市民社会说”和国家与社会协作、平等基础上的“良性互动说”。洛克的思想发源于多元主义,表现为以自由主义为导向的社会中心主义。该理论不仅承认个人的独立自主,而且认为国家或政府的存在是以捍卫个人的自由与权利,服务个人为目标的。相应的,社会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性存在,国家或政府拥有最高和最终的裁判权。而黑格尔的“国家高于市民社会说”则发端于国家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论者认为,国家是高高在上的,它因为有属于自己的绝对独立的目标、利益、资源和执行组织,管制权力和使用强权的合法性地位,而保持一种独立于个体和社会的存在状态。社会与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说”中所描述的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则属于一种中间态的[1]。

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来看,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社会和政治文化变迁的轨迹经历着以国家为中心向以社会为重点的逐渐转移。而社会管理如何创新,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平衡点又在哪里?这里首先涉及到对社会管理主体的合理调整和重新确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演变的突出特征表现为在国家与社会不断分离的同时,又出现了国家与社会新的迅速结合。社会对社会管理主导权的行使是通过发挥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来实现的。而当前中国的社会组织的现状是: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较早形成的社会组织由于和政府之间关系的模糊不清而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活动的能力,而另一方面,许多新近自下而上生长起来的所谓草根社会组织由于资金、人力方面的匮乏,而在自身的健康发展和功能的自然发挥上都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不得不积极寻求对企业、国家行政体系的依附与接纳,其管理社会的职责和重任便难以独自担当。现时代条件下盲目倡导国家对公共权力的绝对让渡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官已退但民未进的危险和混乱局面。因此,当前中国的社会管理创新,在社会管理主导权的确立上不仅不应该否定国家或政府的主导作用,而且还要强化其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支持、引导和规范的主导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协同发展,进而建构起一种良性的社会秩序。

三、大力推进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的各项功能是社会工作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基础条件,使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具有了工具手段的价值意义,使社会工作成为实现社会管理目标,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式。

加强社会工作建设,可以实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的目标。社会秩序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的“安定有序”就是要求社会秩序稳定。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基础,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作为基础,我们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包括十年“文革”都是历史明证。因此,在当前环境下,需要我们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社会工作可以针对社会中的隐性风险做好预防工作。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面对这些矛盾与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工作提前预防与化解。社会风险在从隐性转化为显性前通常是不易被发现的,但是,社会工作者因长期工作在社会各个群体之中,可以及时捕捉和发现社会所存在的隐性风险,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或运用其它社会管理方法防止这些隐性风险向显性风险的转化,从而及时预防和化解社会风险。

加强社会工作建设,可以更好的实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福利的目标。公共产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共产品,如教育、医疗等有形产品。另一类是无形的公共产品,如友谊的获得,精神的慰藉,人格的完善等。要想提高社会福利的目标,就必须完善公共产品的提供。在有形公共产品方面,如教育公平、医疗公平、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等,在这些方面,社会工作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社会工作可以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公共财政体系,通过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质等方式为社会管理创新做出贡献。但是,“社会福利不仅包括物质层面,还具有精神层面的内容。生活在当今时代的社会群体,对心理层面、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是极为迫切的。社会工作以其特有的专业工作方法、理念可以有效地弥补其他社会管理手段在满足社会群体个性需求方面的不足。可以从心理、精神层面满足社会群体的需要,进而促进社会福利全面、真正地提升。”[2]而这方面的工作恰恰是社会工作的优点,通过个案社会或是团体社会工作的方式很好地发挥实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福利的目标,给需要的人群以精神的慰藉、友谊的获得,甚至人格的完善,这些才是更高意义上的社会福利。

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在目前的理论研究和社会现实的条件,社会工作专业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难题,正是这些尚待解决的难题,促使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1]王建生.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流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李鹏,高卫东.社会工作: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社会福利国家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英国计划推进儿童社会福利改革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社会福利与欧债危机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