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

2013-08-15谷满意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教育资源公平

谷满意

(泸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我国现阶段教育资源配置之所以作为问题而存在,就是因为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使得社会所有成员不能得到充分的供给,从而引发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这些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配置必须坚持公平与效率合理处置的原则,这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

一、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并重的价值

教育公平主要指的是教育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1];教育效率一是指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如果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都被用于教育而没有被闲置或浪费时,就被称为实现了较高的效率;二是教育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如果在一定的教育资源下,其所提供的教育机会越多,结果就是培养的合格人才越多,因而教育效率就越高[2],这就需要实现教育资源配置正常的关系。

公平和效率在根本上来说是统一的、一致的,效率的提高有助于资源的增加,从而有助于促进公平的实现;社会的公平也有利于提高效率,当人们从切身利益中感受到公平时,才会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由此产生更大的效率。

教育资源是教育实践所需的各种资源的统称,教育资源的配置绝不只是教育系统元素在数量、质量等方面的简单分配,在此过程中还要考虑教育系统元素本身的性质特点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系统的目标[3]。这是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比较时需要关注的,这也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价值所在。

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教育的公共品性质,使得使教育资源的配置不能完全依赖市场的利益博弈而自发地生成,因此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必须通过科学恰当的制度安排得以实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不仅要追求教育效益的最大化,以此来实现教育促进社会、社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还要重视教育资源配置的正义,以此来使教育资源最大程度地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地分配;更要强调教育资源配置中的承认维度,即通过平等身份的文化认同,使得处于边缘地位的人群和弱势群体能够平等参与,从而避免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会排斥。效用、正义、承认共同构成了教育资源合理性配置的三个维度,这也成为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合法性依据,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的价值所在。

二、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对比的主要问题

从我国当前资源配置状况看,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对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育资源配置过程的公平与效率对比存在的问题。教育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包括教育资源的筹集与分配,而其中分配主要是指分配方式,主要指此过程中采取何种标准与何种方式进行分配,而此种分配方式则从根本上影响分配的公平与效率。一是教育资源筹集过程的公平就是指在筹集教育资源时,需按照能力原则筹集教育的费用。从目前我国现状来看,主要是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在征税时国家针对所有的普通民众都是同等的,这意味着在教育资源的筹集上,所有的民众都是相同的,这就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因为在这里能力强者和能力弱者都是一样为教育资源筹集做出同等的贡献,这种相等是相对于其税收贡献而言的。二是教育资源分配方式的公平,这是指以机会均等为准则,从而保证每个参与资源分配的个体占有均等的教育资源的机会。教育资源筹集的效率特指在资源筹集过程中,使得负担者由于对教育经费分担而发生的成本最低,一般情况下,教育资源分配方式的效率通过资源配置的结果表现出来。这种分配方式不公平在现阶段表现为:地区不公平;城乡不公平;区域不公平等,表现为有些地区多占,特别是城市地区,这种多占更多地表现为效率较高,但是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则较慢。这就导致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比例存在矛盾,从而导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由此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严重引发阶层对立。

2.教育资源配置结果的公平与效率对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资源配置的最终结果就会形成一定的教育资源配置结构,而这种配置结构就是现阶段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现状,表现为城市过多、农村过少;发达地区过多,不发达地区过少;东部地区过多,西部地区过少等诸多问题。从资源配置结果看,公平多是指教育资源在各参与分配者之间,通常以大体均等的占有量加以分配,即是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各学校间,特别是不同受教育者个人之间,要按照与其规模和需求相对应的数量加以分配。这种理论上的要求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实现,由于权力、城乡差别、特权等各种因素影响,使得教育资源多数集中在少数学校,政府的教育投资多数倾向于一些地区和学校,这也就存在着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名牌学校和非名牌学校、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等投入上的巨大差别。投入的差别多是由于政策上的原因,这就导致了享有主体的差别,这是教育政策不公所导致的一个重要结果。从资源配置结果看,效率指的是资源配置的结果要使效益最大化,即是教育资源的分配要形成一定的“优势结构”[4]。现阶段中国的教育资源配置使得效率很难得到发挥,这是因为教育资源投入较少的地方,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其根本不能获得教育资源投入所带来的好处。可以说,甚至在某些偏远地区,连最基本的教育资源配置都很难保障,根本谈不上教育资源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解决了基本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问题。但教育领域的供求关系却仍然十分紧张,这就是一方面教育供给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而另一方面教育财政资源的供给,却不能满足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教育经费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就造成实际上短缺教育的现实,这也造成教育不公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具有超大规模教育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教育供给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这必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是由现阶段教育财力供给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之间的现实矛盾所决定的。不同时期这种短缺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一般来说,通常首先主要表现为满足基本教育机会的资源供给短缺;然后主要是扩大和增加教育机会的资源供给短缺;最后是接受高水平、高质量教育机会的资源供给短缺。这与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就我国现阶段教育资源供给的短缺而言,其具有过渡性的特征,这不仅反映经济发展成熟程度的特点,而且还反映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的特点,从一定程度上,其表现为既有总量性短缺,取决于经济发展是否能够为教育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政资源;还有财政性、体制性和结构性短缺,这可以通过有效的市场调节和政府的政策调控得以缓解。

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的基本途径

毋庸置疑,从主观认识上,无论个体、国家还是社会,对于教育资源的追求,不仅是效率上的要求,还有公平上的期待。但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目标与公平目标通常是处于相互对立、冲突的状态,这就给民众和政府的教育决策与管理带来两难困境。当前学术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强调教育资源配置的“选择主义原则”,其认为市场经济能给教育发展带来新的价值动力,就应该按市场需求配置教育资源,这样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目标;二是主张教育资源配置的“普及主义原则”,主要认为教育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领域,要求促进教育的公平目标。上述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在教育选择过程中都犯了极端化错误,正如上文所述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暗含着的是一种价值选择,要求进行教育制度设计时,体现社会公正与平等的思想及要求[5]。

1.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科学对比中首要考虑因素应该公平,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非常重要的基础。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市场化、产业化倾向,由于没有考虑教育的公益性和学校的非营利组织性质,使得教育的公平问题越来越严重,通常表现为“学费贵、上学难”,这在一些城市中更加明显。从某种程度上,处理不好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公问题,不仅不利于教育资源效率的提高,更是会破坏教育资源配置的环境,从而影响教育的长期发展,对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通过实现教育公平,给在农村,特别是落后地区的民众更多接受各种教育的机会,从而提高其人力资本,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条件和基础,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之一,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2.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优先,也在于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指标难以量化。在经济上通常用效率促公平,并达成共识。然而在教育领域,教育的公益性和非营利组织性质,给用效率来衡量教育资源利用的效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些教育效率指标难以量化,而且有些量化会歪曲效率,这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导致给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测控产生了极大的障碍。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的科学对比来说,通常用论文发表数来衡量高校老师的科研水平,这就导致高校论文数量确实增加很快,但通常是高质量的论文少,而且容易导致学术风气浮躁,严重的会导致学术腐败,这也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极大困境。现阶段教育产业化在效率和公平上都受到了质疑。除此之外,歪曲效率会加剧不公平,甚至会出现新的不公平,这是需要注意的。

3.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根本实现途径之一就是接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从而在此基础上促进教育效率。当前政府需要从解决教育起点不公平,以及完善弱势学生资助体系两个方面采取相应政策,从而实现教育公平,以便提高其效率,最终实现教育公平和效率的良性互动。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为例,高等教育投入等倾斜政策所导致的高等教育存在地区布局的不均等,以及高校招生的地区不平等。现阶段高等资源配置格局不会在很短时间改变和扭转,就必须要引入多元投资渠道,才能缓解其对高等教育公平和效率的不利影响。然而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只会增加在高等教育资源某些地方投入。因此,政府要在资金向教育薄弱地区倾斜方面做政策引导,这样才能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科学对比。

政府在引导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对比方面,应加强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制定,从而以法律和制度形式保障基础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要逐渐加大对老弱边穷地区各种教育的扶持力度,从而实施区域性非均衡战略;政府引导城乡教师定期轮换制度,科学促进城乡基础教育人力资源均衡配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以及老弱边穷地区的教师待遇;从多方面入手,确保农村及偏远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权;逐渐改变“城市取向”的课程内容,进一步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分类对待[6]。为了更好地促进城乡学生的协调发展,在总结历史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基础上,必须改革课程内容及体系,这就是在保证一定比例的普遍性知识的同时,还要挖掘、整理和吸收在乡村中存在的本土知识,使得教育更加公平,这样才是合理的公平与效率对比。

结论

公平优先必须要考虑到实现公平的相对性,同时也注重效率的提高,不仅要保证教育的质量,还要追求教育资源的地区分布均衡、结果合理和规模适度,从而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的互动,这样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和谐配置[7]。教育资源的配置需要按照教育活动规律的客观要求,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系统目标为取向,配置主体在配置教育资源时必须遵守目的性原则、匹配性原则、齐全性原则、人本性原则等基本行为规范。要加以强调的是在教育规模极其庞大、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当前中国,配置行为主体,特别是控制着大量教育资源并具有配置权力的政府机构,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其配置行为必须尊重这些原则。教育公平是社会公正价值观念在教育体系中的延伸和发展,其也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社会理想和教育理想,教育不公平只会导致更大的社会不公[8]。要实现教育资源公平与效率的科学对比,这才是教育资源配置的根本之道,这就需要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科学合理地进行。

[1]杨德广等.关于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64.

[2]薛天祥.高等教育公平和效率的内涵及其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1998,(4):31.

[3]王伟清.试论教育资源配置的行为规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04-106.

[4]关红姣.浅析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J].知识经济,2010,(24):142.

[5]韩吉珍,侯铁虎.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中公平与效率问题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4):48-49.

[6]王智新,潘立.日本基础教育[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222.

[7]周炯,周奔波,陈为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167-170.

[8]王华,魏凤.公平视角下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路径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11,(1):179.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教育资源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笨柴兄弟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计划外用工:当代中国史上的一种资源配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