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儒家思想对中医文化的影响

2013-08-1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4期
关键词:传统医学中庸儒家思想

乔 靖 林 亮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技能教学实验中心,广州510405)

略论儒家思想对中医文化的影响

乔 靖1林 亮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技能教学实验中心,广州510405)

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末年,长期作为中国正统的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国传统医学文化也深受其影响。“孝悌”、“仁爱”、“中庸”等儒家代表思想从治病、养生及医德等方面影响着中医的的形成和发展。

儒家思想;中医;仁;孝;中庸

儒家思想在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对封建社会影响很大,长时间被奉为正统思想,而传统医学的发展也受到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本文主要阐述儒家思想观点对中医治病、养生及医德的影响。

1 以“仁”为本 悬壶济世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中医治病也以“仁爱”为前提,“仁爱”作为医生行医过程中的道德标准。孙思邈《大医精诚》云:“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强调为医者,待病人不分贫富贵贱,竭己所能,一视同仁。孔子见马厩着火了,首先想到的是人员有没有受伤,也是其“仁”本思想的体现。《古今医统大全》云:“医以活人为心,故曰医乃仁术”,近似于当今医界所提倡的“仁心仁术”,要求医生以仁爱之心,施以精湛的医术,拯救生命。孙思邈、曾世荣等医家都强调在诊治疾病、撰写医学著作时都应该怀有恻隐之心。

“仁”不仅约束医生治病的道德规范,同时也指导人们延年益寿。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云:“智者乐,仁者寿”,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认为明智和仁慈是长寿不可缺少的,延伸为德行的修养。孙思邈所言“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正寿”的观点是对“仁者寿”的最好诠释[1]。“仁者寿”思想扩大为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历代医家养生大家也多强调身心齐修。晋代的养生大师葛洪倡导外求肉体生命的延续,内求心灵的纯化,通过身心双修,实行人的生命外在与内在的双重超越,使之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2]。现代人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与内修心理有密切关系,“仁”本思想可以用于指导亚健康状态的调整。

2 “中庸”为度 无过与不及

中庸,出自《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指出万物达到“致中和”的状态即可达和谐境界。《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阴阳“中和”思想贯穿其中。“阴平阳秘”是指阴气和平,阳气密固,二气结合保持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关键;阴阳失和就会出现病理状态;治疗上辨明阴证、阳证,利用药物偏胜之性,调和阴阳[3]。同时,中药配伍灵活运用“中和”思想,组成和解剂治疗邪在半表半里,既驱外邪,又存正气。

养生方面,孔子主张“安适自养”,《黄帝内经》在此基础上总结养生之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强调了饮食、劳作、起居都有节度,不可过逸、过劳而损伤形神。万全在《养生四要》中告诫后人,“寡欲”、“慎动”才能颐养天年[4]。也是进一步强调了有节制的生活,才有利于正气存内。

3 百行孝为先 从医因素

“孝”是儒家另一主要思想。《论语》载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关心父母的健康既是孝悌的重要表现,历代医家多为父母健康而勤学医书。朱震亨30岁时因母有疾,诸医无策,使其有志于医,后因其师许谦久病卧床,推荐朱震亨习医,经此二事,朱遂弃举子业,一心致力于医学。《外治秘要》作者王焘也是一大孝子,其母南平公主身体不好,王焘不解衣带的照顾母亲,并阅读了大量医书,寻找灵方妙药为母治病。孝道促进了这些医学大家的诞生。晋代名医皇甫谧解释自己习医原因:“夫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若不精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群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5]。皇甫谧认为不懂医术之人犹如游魂,忠孝是建立在知医的基础上,正如宋代理学家程颢所提倡“知医为孝”的观点。后世医家多受程氏思想影响,出于孝道投身于医学事业。

4 反思儒家思想对中医影响

儒家思想与传统医学有着水乳交融的联系和互相影响。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以哲学思想引导中医的发展,传统医学在治疗中体现了儒家思想,从而达到了共同进步和发展。但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儒家思想也不可避免的对传统医学带了负面的影响,限制了中医在某些方面的发展。重“礼治”,对地位、阶级过分强调,“男女授受不亲”思想常常延误了疾病诊治,导致误诊和漏诊屡见不鲜;“孝悌”思想强调了对长辈的尊重,“身体肌肤发之父母”,不可随意损伤,阻碍了解剖学在传统医学中的发展;儒家的尊经崇古思想,圈禁了发散思维,止步于对经典的注释和校正,阻碍了中、西医的融汇贯通,导致中医缺乏有力的科学实验证明。面对儒家思想亦当践行孔子所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思想,才能使我们的传统医学在科学面前经受住考验,在医学界有一席之地。

[1]谭颖颖,刘昭纯.儒家思想对中医养生理论建构的影响探讨[J].陕西中医,2006,27(10):1253-1255.

[2]吴丽丽,严灿,周莺,等.浅论中医养生[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81.

[3]张巧霞.《黄帝内经》的“中和”观[J]..河北学刊,2008,28(1):238-241.

[4]张玉辉,杜松,蔡秋杰,等.万全养生学思想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1):1198-1200.

[5]潘新丽.儒家思想对传统医德的影响[J].社会科学家,2011,2(8):11-18.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4.062

1672-2779(2013)-14-0092-02

杨 佳

2013-05-06)

猜你喜欢

传统医学中庸儒家思想
人的伟大
中庸自明
传统医学认识层面的新知新解及其要义
伊朗2009-2016年间传统医学使用及家庭费用支出情况概述
成功也会上瘾
MINORITY REPORT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