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以学修德

2013-08-15王厚明

支部建设 2013年28期
关键词:铁圈猎狗恐慌

■ 王厚明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讲话中指出,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学习也是一种修炼,修炼作风,修炼品德,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一种学风,这种学风,要受得了艰苦、耐得住摔打,经得起挫折;这种学风,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也贵在顽强拼搏,争先创优。党员干部保持良好的学风,很重要的一点是以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对待困难阻障、自身不足和挫折打击。

吃最大苦——与困难作伴侣。“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的治学名联告诉我们,要想在成才上登上顶峰,勤奋是唯一的路径;要想在求知的海洋中走向成功,吃苦是必须的过程。关于苦难,司马迁有过一段经典的话:“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中国有句话说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难”,司马迁这里提到的拘、厄、放逐、失明、膑脚、迁蜀、囚秦等等,包括他本人的宫刑,都可谓是他们学有大成前承受的大苦大难。也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人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中国古代有“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学习传奇,今天我们也能从中央电视台“状元360”、“金牌战士”等节目中一睹能人的成长历程。党员干部历来是吃苦的先行者,只要在本职岗位上努力付出,全心投入,刻苦钻研,人人都可成人成才。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打得最好的是二次战役。38军113师当时刚完成德川战役的迂回任务,已经连续行军作战两天两夜,官兵们饥寒交加,极度疲乏,却接到穿插敌后的任务,113师的官兵二话不说,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翻山越岭,急行军14小时,深入距离美第8集团军150里山路的腹地,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堵住了敌人的退路,并在退却之敌和增援之敌的夹攻中坚守阵地,配合正面部队将十几万联合国军团团包围,如果不是敌人用直升机将被围的部队陆续接走,朝鲜战争很可能就此结束。战后,彭德怀在一份电报上亲笔批了“38军万岁”,“万岁军”的美名也由此而来。一支部队能打硬仗、建奇功要靠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作为也同样要靠不怕吃苦、战胜艰辛的毅力。

宋代范仲淹求学时在长白山和尚屋里读书,生活非常清苦,每天煮玉米三升,放在一件容器里,第二天就凝结成一大块,用刀划分成四份,早晨晚上各取两块,再掐几十根韭菜,加热后吃。凭着这份艰苦学习的劲头,三年后他如愿考中了进士。一度热播的韩剧《大长今》故事中,长今的聪明让所有人折服,她的吃苦耐劳精神更让人动容。长今一心只想在比赛中取胜,用了寻常百姓们吃不起的上好牛骨炖汤,违背了太后娘娘要为百姓找出新食物的用意,结果输掉了比赛。为了让长今好好反省自己所犯下的错误,韩尚宫派长今到云岩寺去伺候年迈卧病在床的老尚宫。土雨来临时,只有她做到了每天从天不亮就烧水洗碗,直到深夜;韩尚宫让她“去寻找100种可以吃的水”,“去采100种野菜,并要懂得分辨哪些野菜可以食用,哪些野菜是有毒的”,她凭着勤奋刻苦掌握了“画出食物味道”的本领。靠着一步一个脚印的勤劳苦干,长今从小宫女一直做到“三品”并任皇帝的主治医生。范仲淹和大长今的求学经历正是应验了“吃得苦中苦,方为能上能”这句话。我们不妨用柳树精神激励自己,那就是把我倒着插,我也能成材。

尽最大力——与恐慌结良缘。在学习的问题上,成绩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付出多少;能力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目标多高。一句话,你尽力了没有?学习首先要有动力。学习进取的动力从哪里来,从本领恐慌中来。本领恐慌催生学习动力。有一个故事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有一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了呀!”兔子带着枪伤成功地逃生回家后,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地跑,可就没命了呀!”正因为兔子有着丧失生命的恐慌,才最终成功地摆脱猎狗的致命一追。党员干部不妨学习兔子,以知不足如命的恐慌意识,自我加压,最大限度地刻苦学习,做到精力投入毫不保留,点滴时间分秒必争,攻关解难全力以赴,理解消化不留死角,知识技能游刃有余。

怀有恐慌贵在自省。著名企业家李嘉诚曾经说过:“做生意不需要学历,重要的是全力以赴。”全力以赴意味着永不满足,学习不息;永不停顿,奋斗不止。24岁的海军军官卡特应召去见海曼·李特弗将军,将军先让他谈任何想讲的话题,讲完之后,将军开始问一些问题,结果问得他直冒冷汗。结束谈话时,将军问他在海军学校学习成绩怎样,卡特比较自豪地说:“将军,在820人的一个班中,我名列59名。”将军皱着眉头问:“你竭尽全力了吗?”卡特回答说没有,说他并不总是竭尽全力的。但将军大声质问:“为什么不竭尽全力呢?”并瞪了许久。这话就像当头一棒,给卡特以终生的影响。从此,他事事竭尽全力,后来成为美国总统。完全可以这样说,当你竭尽全力干一件事的时候,成功也就离你越来越近。所以,当你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时,当你每次考核落后于人时,当你感觉良好沾沾自喜时,你可以问一问自己,我有没有尽到最大的努力,是不是想方设法去学好呢?所以,我们如果发现没有尽最大努力,就要反省一下是否多了自我满足,少了本领恐慌感。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善于在形势大好时保持清醒,在发展受挫时适时检视,在暂时领先时扬长补短,在失利落后时主动反省,让本领恐慌时时伴随自己前行。

尽全力贵在挖潜力。有人说,凡事我尽力而为。看似表态积极,实则给自己留下退步的空间、消极的借口,因为尽力而为就意味着不能竭尽全力。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有一天,他向教会学校一个班的学生郑重其事地许诺:谁要是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谁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其全文无疑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参加免费聚餐会是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浅尝辄止,望而却步了。几天后,班上一个11岁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师的面前,从头到尾按要求背了下来,竟然一字不落,没出一点差错,到了最后,简直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诵。泰勒牧师比别人更清楚,就是在成年的信徒中,能背诵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见的,何况是一个孩子。泰勒牧师在赞叹男孩那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能背下这么长的文字呢?”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16年后,那个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尔·盖茨。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每个人都蕴含有极大的潜能。正如心理学家所指出的,一般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左右,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也不过只开发了12%左右。如果一个人开发出自己50%潜能的话,他就可以背诵400本教科书,学完十几所大学的课程,掌握20多个国家的语言。要想创造奇迹,就不能给自己预留后路,找寻理由,而要把尽力而为变成竭尽全力。

抗最大压——与挫折掰手腕。人一生中不可能不遇到挫折和压力,特别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竞争异常激烈,各种挫折和压力无所不在。学习也是一样,有课程就有考核,有学员就有比拼,有单位就有竞争,学习压力也无所不在。当然,压力是需要的,石油工人说,“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一定程度上,压力来自机遇挑战,压力来自任务需要,压力催生动力,压力成就素质,压力创造奇迹。压力又总是与挫折相伴相随的,抗压的过程也是受挫的过程,需要我们视挫折为财富,乐于承受;视挫折为对手,勇于战胜。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中央会议上回忆说:至于三次“左”倾路线时期给他的各种处分、打击,包括“开除党籍”、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赶出红军等,有多少次呢?记得有20多次。而德国作家乌利·弗朗茨在邓小平传记中写道:“他用非凡的能力战胜了政治上三起三落和无数阴谋诡计,并且每次都向他生命的目标更接近一步。在我们的世纪里,我在东方和西方都没见过像邓小平那样走过如此崎岖曲折的生活道路又卓有成效的政治家。”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与其承受非凡的压力和挫折分不开的。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他趴倒不起;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他站得更高。所以,党员干部应树立抗压受挫的信心,压倒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始终压不倒、拖不垮,做到困境面前不退缩,压力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弯腰,做一个把挫折踩在脚下的强者。

抗压受挫积聚力量。与压力挫折作斗争相抗衡的过程,也是积聚智慧提升能力的过程,压力挫折越大锻炼提高越快。在美国麻省Amherst学院进行了一项很有意思的实验。试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地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产生压力有多大。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大约五百磅的压力。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五百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承受了一千五百磅的压力,并且当它承受到两千磅的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最后当研究结束时,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五千磅的压力,瓜皮才破裂。他们打开南瓜,发现它已经无法再食用,因为它的中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为了吸收充足的养分,突破限制它成长的铁圈,它的根部甚至延展超过八万英尺,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最后这个南瓜独自接管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与资源。南瓜的抗压力量是惊人的,但也是外界的压力使然。何必要畏惧压力与挫折呢,它犹如一味苦口良药,受之为难有利身心;也如一碗心灵鸡汤,有之更为滋补精神;还如一份意外红利,加之不嫌多多益善。

抗压受挫也需要牺牲。亚马逊草原上飞得最高的鹰——雕鹰!它是这样训练出来的:在小鹰很小的时候,老鹰就不断地将它们的翅膀折断,然后将它们推下悬崖,它们只有忍着剧烈的疼痛拼命向上飞,否则就会因为没有及时飞起而摔死,也正是因此,训练成功的雕鹰都会飞得很高。相反,一位猎人私下养了一只幼雕鹰,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曾折翅,长大后只能飞两米高就掉下来。可见,温室里孕育不了辽阔绿野,经历风雨的荒野中才能培植参天大树。学习也好,成长也罢,都离不开挫折的历练,甚至需要牺牲的代价。党员干部是不怕失败不畏牺牲勇于挑战的人,而成功永远属于不断挑战失败的人。

猜你喜欢

铁圈猎狗恐慌
滚铁圈
猎人与猎狗
绳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领恐慌”
童年战场
你是全力以赴,还是尽力而为
猎狗有个鸡朋友
伤心的小铁圈
恐慌星期六Miya
因为恐慌,所以占有
甲流蔓延令印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