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应急处理

2013-08-15翟兵兵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体育锻炼运动

翟兵兵

(郑州测绘学校 河南郑州 450015)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应急处理

翟兵兵

(郑州测绘学校 河南郑州 450015)

目的:制定运动损伤发生的应急措施,最终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方法:对运动种类进行分类,分析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及应急处理措施。结果:常见损伤原因为心理因素、组织方法不当、场地设备等等,若是发生损伤应马上给予治疗和处理。结论:掌握和了解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有利于进行科学的锻炼,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使体育锻炼更好地起到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中职体育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应急处理

在体育活动中不重视或者缺乏具体的预防措施,就容易发生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不仅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还会使学生对运动项目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本次试验对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制定预防措施,尽量避免伤害发生,为今后的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提供参考。

1 运动损伤的分类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按损伤组织的种类分:肌肉肌腱损伤、滑囊损伤、关节囊和韧带损伤、骨折、关节脱位、内脏损伤、脑震荡、神经损伤等。(2)按性质分类: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无裂口与体表相通。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2 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2.1 思想因素与不良心理因素

没有主动采取预防措施,思想上麻痹大意、情绪低落、心情紧张、害怕,可导致肌肉张力增加、动作协调性下降、反应慢,而发生损伤。另外,在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阶段及疲劳时,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市性显著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较迟钝,此时参加剧烈运动或练习较难的动作,就可能发生损伤。

2.2 组织方法不当,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

训练中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对待的原则、比赛的年龄分组原则;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自我保护、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不遵守比赛规则,或训练中相互逗闹,动作粗野,故意犯规等。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使人体从相对的静止状态过渡到紧张的活动状态。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要因人、因时制宜及季节变化。

2.3 场地、设备、服装的缺点和技术上的错误

运动场地不平有小碎石或杂物,跑道太硬或太滑;踏跳板与地面不平齐;器械维护不良或失修,器械安装不牢固或放位置不当;学生在运动时未穿运动服装、运动鞋等。如果技术上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活动规律,及运动的力学原理,也容易引起机体组织损伤。

2.4 体育课安排不合理或不良气象的影响

古人曰:“食不饱,力不足也”。如:上午最后一节课到放学,此时学生已是腹内空空,加上有些学生不吃早点,情绪低落,大脑运动中枢处于抑制状态,就更容易发生摔伤事故。气温过高易引起疲劳和中暑,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出现肌肉僵硬。光线不足,影响视力。另外,运动负荷过大,局部负担过重,教师在安排运动量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运动量超过了学生可承受的生理负担,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引起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

3 运动损伤的预防

3.1 重视安全教育,做好准备活动

要加强体育运动目的性教育,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多渠道开展学校安全教育,消除伤害事故隐患,加大预防措施的落实,才能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要求: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负荷;个人的身体机能状况;当时的气象三个方面。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要充分,专项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活动关键部位,尤其是膝、腕、踝、肘、头、颈、肩、腰等身体部位,对预防肌肉拉伤有积极的效果。

3.2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在体育锻炼中,机体局部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都会造成机体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运动损伤。在体育锻炼中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时间,防止因局部负担过重引起运动损伤。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例如:为了预防腰部损伤,应加强腰腹肌的训练,提高腰腹肌的力量。

3.3 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备课,应对重点、难点及易发生损伤的部位作到心中有数。(1)规定学生穿运动鞋和运动衣上课,以免滑倒摔伤和不必要的拉伤。(2)清理所用运动场地的杂物、浮沙、尘土等,以免出现意外事故。(3)严格检查上课时所用的体育器材。教师示范时,向学生讲清楚器材的功能、危险性,提醒学生注意,以防伤害事故发生。(4)规范动作要领、严明纪律,明确信号(如手势、哨声、口令等),以免造成学生拉伤、擦伤、脱臼等伤害事故。

3.4 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教师要倍加小心,确保安全。尽量让事故减少到零,在讲解技术要领的同时,应向学生传授保护帮助与自我保护的方法和要领,要引导学生注重技能的学习与运用。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面部表情,如学生面红耳赤、大口喘气、满头大汗,说明运动负荷大了,应立即调节。如个别学生面色发白、虚汗满面、走路摇晃,说明他体力不支,应让其休息;在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时学生大都是腹空肚饿,精力体力均不充沛了,要严格控制运动总量,不宜练习高难度动作。身体若有不良的反应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3.5 转变观念,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所谓“体育意识”,从心理学角度看是指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就中学生而言,是指他们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是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体育认识、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心理学认为:只要当学生对运动产生间接兴趣,即对活动的结果产生兴趣,并以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为动力,才能对活动始终充满热情,并能克服一切困难进行身体锻炼,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行为。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体育锻炼最根本的原则是要持之以恒。可是,许多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恒心,常常“两天打鱼,三天晒网”,遇到困难不能克服,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现在,特别是初中的学生,体育活动比较被动,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体育意识尚未形成,以至走出校门后,不能长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积极主动地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4 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

4.1 肌肉拉伤: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

主要由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min,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搓揉及热敷。撕裂伤:撕裂伤中,以头面部皮肤撕裂伤最为多见,若撕裂的创口较小,经消毒处理后,用粘膏或创可贴粘合即可。撕裂创口较大,则须止血,缝合创口。若伤情和污染较重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并给以抗菌素治疗。

4.2 挫伤:症状是局部疼痛、肿胀,皮下出血,皮肤青紫

四肢、胸部挫伤应注意有无骨折,如单纯性挫伤,应立即包扎或冷敷。外敷跌打损伤药,疼痛较重者可服止疼药。

4.3 脱臼:由于外力作用或用力过猛,韧带或关节拉伤或撕裂,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位置称为脱臼

症状是关节外部变形感受剧烈疼痛,处理时可先做冷敷,扎上绷带,镍特关节固定不动,然后到医院治疗。

4.4 骨折:在体育辐动中发生的多为闭台性骨折

前臂发生骨折在闭合性骨折中为多,其症状是伤处有剧烈疼痛感,并丧失正常活动功能,一般还有明显的畸型、肿胀和压痛,处理时要注意病人保暖,止疼、止血、防止休克、然后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

4.5 人工呼吸急救方法

引起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较多,较常见的是,学生本身有重大隐形疾病,而又突然剧烈运动,或药物中毒、严重创伤和大出血、溺水和窒息等。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并注意维护呼吸道通畅;呼吸和心跳都停止的病人,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最好由两人配合进行,一人做人工呼吸,一人做胸外心脏挤压,两者操作频率之比1:4。呼吸、心跳骤停的抢救,必须做到行动迅速,争分夺秒,才可能挽救病人生命。虽然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在运动实践中应用较少,但在群众性游泳中发生溺水却非少见。因此,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掌握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由于体育课自身所具有的运动性、激烈性、对抗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在体育课中发生伤害事故是难免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更要重视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预防工作,尽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使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

[1]刘国辉.21世纪大学体育的创新教育[J].体育文史,2001(1).

[2]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刘青.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3.

[4]郑康生.重视学生体育课运动损伤的预防[J].教学与管理,2006.

G806

A

2095-2813(2013)04(a)-0018-02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体育锻炼运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研究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中小学体育课伤害事故特征与应对策略
浅析体育课教学中伤害事故及责任认定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