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长博通,时逢壮采:《文心雕龙》徐幹评语疏证

2013-08-15范英梅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89

名作欣赏 2013年35期
关键词:博通文心雕龙建安

⊙范英梅[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00089]

编 辑:张晴 E-mail:zqmz0601@163.com

一、伟长博通

徐幹的诗文亡佚在“七子”中最严重。今人俞绍初辑校《建安七子集》,仅录徐幹诗四首,赋八篇,文两篇,另有《中论》二十余篇。这也为徐幹的研究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我们也只能根据现有材料管窥蠡测了。

《中论序》记载,徐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潜心读书,这为其“博通”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三国志·王粲传》裴松之注释引《先贤行状》亦称“: 清玄体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轻官忽禄,不耽世荣。建安中,太祖特加旌命,以疾休息。后除上艾长,又以疾不行。”①又可为一证。徐幹始终能守住文人气节,胸怀济世大道,刻苦读书,发愤著书,这是更为难能可贵的。曹丕《与吴质书》称“: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②动荡不安的时势、不耽世荣的性格、兼济天下的志向、夜以继日的勤奋共同造就了徐幹的“博通”。学界多将“博通”解释为“学识渊博”是抓住了“博通”主旨的。就徐幹作品目前的留存情况来看,徐幹作品的这种“博通”特点在其议论类的作品《中论》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中论》是徐幹面对混乱的现实,不断向古圣先贤汲取经验,深入思考而得出的一整套理想的政治方案。

徐幹认为理想政治实施的首要条件就是劝勉人们进行学习,故《中论》首篇即为《治学》篇。在《治学第一》篇中徐幹文章广泛征引了《诗经》《尚书》《周易》《礼记》等经典中的观点以及孔子的弟子子夏、颜渊、子贡等的言行来进行论证博学的重要性。劝勉人们广泛地学习“六德”“、六行”“、六艺”,要“言不苟出,必以博文。”指出,“大乐之成,非取乎一音;嘉膳之和,非取乎一味;圣人之德,非取乎一道,故曰学者所以总群道也。”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中徐还意味深长地告诫人们,古圣先贤虽已逝去,但他们的“道”却通过《六籍》等经典保留下来了,所以“今之学者勤心以取之,亦足以到昭明而成博达矣”③。徐幹自己就是这样“勤心以取之”“,昭明而成博达”的。在其余的二十多篇中徐幹仍然广泛征引儒家的经典来讨论治国的各方面问题。徐幹广泛征引《诗经》《礼记》《春秋》《尚书》《孝经》《周易》《论语》《孟子》《荀子》等经典中的观点以及《左传》《吕氏春秋》《淮南子》《庄子》《史记》《汉书》中的故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徐幹的“博通”。他讨论的问题小到个人的修身大到国家的治理,乃至天人关系问题,可谓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了。

通过徐幹生平事迹、其代表作品《中论》及其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的分析,可见“伟长博通”主要是指其学识渊博,其中也包含着时代赋予他的特殊的人生经历。当然《中论》除了主要体现“博通”特点之外,其“壮采”特点也是时有体现的。王鹏廷在其论著《建安七子研究》中对此有专门论述。指出“:《中论》在文笔上颇为讲究,除了通过引用经典增强说服力,还多用排偶增强语势,显示徐幹作文‘时逢壮采’的特点来。”④

二、时逢壮采

曹丕《典论·论文》中称“:王粲长于辞赋。徐幹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出征》《登楼》《槐赋》《征思》,幹之《玄猿》《漏》《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⑤从徐幹留存的作品来看刘勰评价的“时逢壮采”应当主要指徐幹的辞赋类作品的特点。像许多学者们研究指出的,徐幹的赋有壮丽的文采。徐幹赋的留存也很少,但“壮采”的特点还是可以明显看出的。研究者多以保存相对完整的《齐都赋》为例:

齐国(者,元龟之精,降为厥野)实坤德之膏腴,而神州之奥府。其川渎则洪河洋洋,发源昆仑,(九流分逝,北朝沧渊),惊波沛厉,浮沫扬奔。南望无垠,北顾无鄂;蒹葭苍苍,莞菰沃若。(驾鹅鸹,鸿雁鹭鸨,连轩霍,覆水掩渚)。瑰禽异鸟,群萃乎其间。带华蹈缥,披紫垂丹,应节往来,翕习翩翻。灵芝生乎丹石,发翠华之煌煌。其宝玩则玄蛤抱玑,蚌含。构夏殿以宏覆,起层榭以高骧。龙楹螭角,山云墙。其后宫内庭,嫔妾之馆,众伟所施,极巧穷变。然后修龙榜,游洪池,折珊瑚,破琉璃,日既仄而西舍,乃反宫而栖迟。欢幸在则,便嬖侍隅。含清歌以咏志,流玄眸而微眄。竦长袖以合节,纷翩翻其轻迅。(往如飞鸿,来如降燕)。王乃乘华玉之辂,驾玄驳之骏,(翠幄)浮游,金光皓戎车云布,武骑星散。铮鼓雷动,旌旗虹乱。盈乎灵圃之中。于是羽族咸兴,毛群尽起,上蔽穹庭,下被皋薮。,网鲤鲨,拾珠,籍蛟 ……

《齐都赋》乃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大赋之一,建安七子作品沿袭两汉写京都、宫殿大赋的只有本篇和刘祯的《鲁都赋》两篇。该赋描写了齐地的广袤无垠、齐水的奔腾不息。青山秀水孕育了无数的珍禽异宝。作为中心的京都更加富丽堂皇。在这应有尽有的人间仙境中,人们锦衣玉食、歌舞升平。后宫佳丽们时而轻歌曼舞,时而泛舟嬉戏,时而狩猎出游。赋作虽然是残篇,但气势恢宏,文采华美壮丽的特点依然跃然纸上。徐的另一篇赋作《七喻》与《齐都赋》写法类似:

有逸俗先生者,耦耕乎岩石之下,栖迟乎穷谷之岫。万物不干其志,王公不易其好,寂然不动,莫之能惧。

黼帱施于宴室,华蓐布乎象床。悬明珠于长韬,烛宵夜而为阳。玄鬓拟于云雾,艳色过乎芙蓉,扬蛾眉而微睇,虽毛、施其不当。

丰屋广厦,崇阙百里。

连观飞榭,旋室回房。

若乃日异如饥,聊脍美鲜。横者毫析,纵者缕分。白逾委毒,赤过擒丹。

战国之际,秦、仪之徒,智略兼人,辩利轶轨,倜傥挟义,观衅相时。图爵位则佩六绂,谋货财则输海内。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憩。人主见弄于股掌之上,而莫之知恶也。

虽然赋作内容残缺太甚,但文章“壮采”特点还是清晰可见的。首段仅仅七个短句,四十个字。“逸俗先生”形象就生动饱满地呈现了出来。“耦耕乎岩石之下,栖迟乎穷谷之岫。万物不干其志,王公不易其好”,内容本身就超凡超俗,又运用了对偶句式,更增加了文采气势。第二段短短四个词语,十六个字道出了世间的山珍海味。第三段八个短句,闺房设置及闺中美人形象便真切地进入读者眼帘。下四段十二句仍然多用对偶句式极力描写丰屋广厦、盛飨奇珍。最末一段“智略兼人”“、辩利轶轨”“、倜傥挟义”“、观衅相时”等词语的连用“,图爵位则佩六绂,谋货财则输海内”“、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憩”等句式的使用,都使文章呈现出壮丽的文采。

奉明辟之渥德,与游轸而西伐。过京邑以释驾,观帝居之旧制。伊吾侪之挺力,获载笔而从师。无嘉谋以云补,徒荷禄而蒙私。非小人之所幸,虽身安而心违。庶区宇之今定,入告成乎后皇。登明堂而钦至,铭功烈乎帝裳。

——《西征赋》

余因兹以从迈兮,聊畅目乎所经。观庶士之缪殊,察风流之浊清。浴江浦以左转,涉云梦之无陂。从青冥以极望,上连薄乎天维。刊梗林以广途,慎沮洳以高蹊。揽循环其万艘,亘千里之长湄。行兼时而易节,迄玄气之消微。道苍神之受谢,逼鹑鸟之将栖。虑前事之既终,亦何为乎久稽?乃振旅以复踪朔风而北归。及中区以释勤,超栖迟而无依。

——《序征赋》

总螭虎(龙与虎。比喻勇猛的将士)之劲卒,即矫涂其如夷。

——《从征赋》

征战途中的所见的气势磅礴的景象,引发作者建功立业的抱负,甚至战争中不确定感的悲壮,都以壮丽的文采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徐幹作品之所以呈现出“壮采”特点与建安时代的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是密不可分的。正如刘勰在《时序》篇所述“: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这种“壮采”特点与徐幹的“博通”也是密不可分的。

① (晋)陈寿撰:《三国志·王粲传》(简体字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447页。

②⑤ 《典论·论文》,见郁沅、张明高编选《魏晋南北朝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第13页。

③ 俞绍初辑校:《建安七子集》,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61—263页。

④ 王鹏廷:《建安七子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0页。

[1]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博通文心雕龙建安
Meta元宇宙硬件将使用博通芯片 年规模超10亿美元
许昌市建安区举办“讲建安故事 诵爱国诗词”比赛
86年冬,在建安红砖楼咏诗
1000 亿美元,高通可能要被博通收购了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博通发布新处理器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