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7-26程志国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浅表性柴胡胃炎

程志国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该病呈上升趋势。在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达80%左右。据报道,多种因素与该病有关,例如饮食、烟酒、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不合理等。临床表现以消化不良为主要症状,特别是进食后患者感觉到腹部不适,有时伴有嗳气、恶心、反酸等症状。目前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无特效药物,多为对症治疗,如在保护胃黏膜的同时,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蠕动等。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笔者认为中医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方面有一定优势。以健脾养胃为主,辅以化湿、理气等法,自拟中药汤剂结合西药治疗该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2012 年本院内科门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80 例,治疗前1 周,均经胃镜检查及病理确诊,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拟定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为诊断标准[1]。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2 例,年龄21 ~74岁,病程7 个月~20 年;对照组88 例,年龄19 ~76 岁,病程5 个月~26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症,180 例患者均给予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吗丁林促进胃蠕动及其他药物进行治疗[2]。治疗组同时加服自拟中药汤剂,处方为柴胡、香附、枳壳各15 ~20g,白术、党参10 ~15g,半夏、茯苓8 ~12g,炙甘草5 ~10g。若肝胃郁热、口臭、舌苔偏黄者,加黄连3 ~5g;胃络瘀阻、舌苔白腻者,加蒲黄、五灵脂各3 ~5g;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加附子、干姜各3 ~5g。1 剂/d,水煎服。两组均以30d 为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病变消失;显效:临床和体征明显减轻,胃镜检查炎症明显好转,黏膜糜烂痊愈;无效:症状不缓解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腹胀、嗳气、反酸、恶心及食欲不振改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腹隐痛改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比较〔n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mprove efficiency of clinical symptoms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3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胃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广泛,病势缠绵。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控下出现的攻击和防护因子减弱、黏膜屏障功能降低、上皮细胞再生和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等所致[3],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引起发病及病情复杂的重要因素。传统医学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脾胃气虚、痰湿、气滞、血瘀有关,其中脾胃气虚是关键因素,病变易导致因虚致瘀的病理改变,符合现代医学的“胃黏膜血循环障碍”的观点。

针对以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现代病理学以及传统医学的病因病机分析,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以健脾养胃、甘温益气为主,处方中君药柴胡归肝、胆经,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有解热[4]、抗炎[4]、抗内毒素[5]、抗病毒[6]、调节免疫[7]、保肝与抗肝纤维化[8]作用,方中配以半夏、茯苓燥湿化痰[9],甘草理气化湿、化瘀通络,诸药相伍,共奏健脾益气、化湿理气通络之功效,达到疏肝理气、清热解郁、行气散结、化瘀通络的治本作用。西药起到了抑制胃酸,消炎治标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浅表性胃炎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由此可见,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过程中,辨证施治,根据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胃阴不足等证候,加减中药方,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了标本兼治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临床作用,对临床治疗具有参考意义。

1 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 (2):172 -17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S].1995:74 -78.

3 危北海.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现状和展望[J]. 中华消化杂志,2000,20 (5):295 -296.

4 谢东浩,蔡宝昌,安益强,等. 柴胡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 (1):63 -65.

5 刘云海,陈永顺,谢委,等. 柴胡总皂苷抗内毒素活性研究[J].中药材,2003,26 (6):423 -425.

6 叶晓平,宋纯清. 柴胡皂苷药理研究进展[J] . 中草药,2004,35 (12):1434 -1436.

7 杨志刚,陈阿琴,孙红祥,等. 柴胡皂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5,39 (5):27 -30.

8 孙蓉,吕丽莉,王丽,等. 柴胡致大鼠肝毒性氧化损伤机制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25 (1):49 -51.

9 李玉先,刘小东,朱照静. 半夏药理作用的研究述要[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 (6):459 -460.

猜你喜欢

浅表性柴胡胃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柴胡治疗猪感冒症的临床观察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