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辛普利联合普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3-07-26何伟铜罗建文杜婉桃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福辛普细胞因子心功能

何伟铜,罗建文,杜婉桃

研究表明,炎症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和发展高度相关,涉及内皮细胞损伤、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壁退行性变等。由于CHF 患者心脏机械负荷的过重和应切力的改变,可诱导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 (IL -1)、白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的表达[1],从而进一步导致患者的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下降[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及他汀类调脂药用于CHF 患者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本文通过观察福辛普利联合普伐他汀对CHF 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3 月—2011 年12 月于我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84 例CHF 患者,其中男38 例,女46 例;年龄45 ~75 岁,平均(58.1 ±11.3)岁;其中冠心病51 例,高血压心脏病16 例,风湿性心脏病13 例,扩张型心肌病4 例。所有患者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3],按照NYHA 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Ⅱ级21 例、Ⅲ级45 例、Ⅳ级18 例。排除标准:经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室壁瘤;严重感染;主动脉狭窄或心脏流出道阻塞;严重肝肾功能不良(包括肾动脉狭窄);多器官衰竭;各种癌症、语言表达流障碍、精神疾病患者。将84 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 例。观察组:男18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57.5 ±14.2)岁。对照组:男20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58.7 ±14.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力衰竭程度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药物包括利尿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必要时加用洋地黄制剂。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福辛普利(20mg,1 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福辛普利(20mg,1 次/d)和普伐他汀(10mg,1 次/d)。疗程均为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心脏结构及心功能 于治疗开始时及2 个月后采用HP2500 彩色超声诊断仪测量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D)。

1.3.2 血脂水平 于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10ml,采集血清,应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3.3 血清炎症因子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IL -6、白介素4 (IL -4)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LVD 和LV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LVD 和LVEF 的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LVD and LVEF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1 两组治疗前后LVD 和LVEF 的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LVD and LVEF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例数 LVD(mm)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42 57.54±7.46 56.73±6.84 34.85±6.57 44.91±6.24治疗后LVEF(%)治疗前*观察组 42 57.73±6.87 53.18±6.13*▲35.72±5.63 52.58±7.64*▲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TG、HDL-C 及LDL-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HDL -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6、IL -4、TNF - 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s,mmol/L)Table 2 Comparison of lipid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s,mmol/L)Table 2 Comparison of lipid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 TC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42 4.74 ±0.83 4.59 ±0.86 1.73 ±0.84 1.70 ±0.81 1治疗后TG治疗前治疗后HDL-C治疗前治疗后LDL-C治疗前.29 ±0.38 1.31 ±0.52 2.68 ±0.79 2.63 ±0.72观察组 42 4.75 ±0.78 3.92 ±0.81*▲ 1.72 ±0.79 1.32 ±0.56*▲ 1.23 ±0.46 1.38 ±0.43 2.74 ±0.82 2.13 ±0.78*▲

表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s,ng/L)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s,ng/L)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 IL-6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42 24.16 ±3.75 18.52 ±3.27* 89.56 ±10.12 98.32 ±12.03* 85.62 ±12.37 76.35 ±9.17治疗后IL-4治疗前治疗后TNF-α治疗前*观察组 42 23.64 ±3.61 12.05 ±3.14*▲ 86.14 ±10.78 106.93 ±13.52*▲ 87.42 ±11.29 63.91 ±9.38*▲

3 讨论

研究表明,CHF 的发生发展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氧化应激过度、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心室重构等密切相关,而炎性反应在其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4]。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可分为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两种类型,任何原因导致的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加,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均可进一步加重心肌重构[5],导致CHF 的进展和恶化[6]。已知参与CHF 进展的重要的促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IL -1、IL -6,抗炎因子包括IL-4。通过调节各细胞因子的平衡,有望抑制心肌细胞的肥大、逆转左室重构,而成为治疗CHF 的有效措施。

ACEI 在改善CHF 中的重要作用已达到共识[7],其通过抑制CHF 时的神经体液激活,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增强激肽的活性,增加前列腺素的生成等抑制心肌重构,被认为是治疗CHF 的基石[8]。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在治疗CHF 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有调节内皮功能[9-10]、拮抗细胞因子、抗炎、调节交感神经张力和自主神经功能、降低血肾上腺素浓度等非调脂作用,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有所改善,且血清IL-6、TNF-α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IL -4 水平明显升高,说明福辛普利可抑制血清促炎性因子的释放,增加抗炎性因子水平,从而通过调节炎症系统的平衡抑制机体的炎性反应,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治疗2 个月,单用福辛普利组LVD 却无明显改善,且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进一步比较显示,观察组IL-6、TNF-α 的降低程度及IL-4 的升高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LVEF 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福辛普利联合普伐他汀可进一步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逆转心室重构,进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综上所述,福辛普利联合普伐他汀较单一使用福辛普利能更好地改善CHF 患者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两者联用能更好地抑制机体炎症反应、降低血脂水平、抑制心室重构有关,但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1 Ozova EM,Kiiakbaev GK,Kobalava ZhD. Inflammation and choronic heart failure. The role of statins [J]. Kadiogiia,2007,47 (1):52-64.

2 Munk PS,Larsen AI. Inflammation and C -reactive protein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 Tidsskr Nor Laegeforen,2009,129 (12):1221 -1224.

3 朱海霞.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白介素6、高敏C 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 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 (10):3362.

4 孙海霞,刘波泉.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纤维化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研究[J]. 四川医学,2009,30(7):1035 -1037.

5 何国平,沈丽娟,戚传平,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促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干预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 (11):834 -836.

6 Yndestad A,Damas JK,Qie E,et al.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 heart failure - the why and wherefores [J]. Heart Fail Rev,2006,11(1):83 -92.

7 Arnold JM,Liu P,Demers C,et al. 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 consensus conference recommendations on heart failure 2006: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J]. Can J Cardiol,2006,22 (1):23 -45.

8 赵祺,赵林凤.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 (1):210 -212.

9 魏辉,李慧,陈礼学,等. 阿托伐他汀对不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慢性心衰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 (2):189 -192.

10 戴淑华. 普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 (7):1194.

11 彭艳,覃数. 他汀类药物作用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多效性[J]. 重庆医学,2009,38 (2):220 -222,224.

猜你喜欢

福辛普细胞因子心功能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福辛普利对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及控制心力衰竭发生风险的效果研究
心功能如何分级?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卡维地洛与福辛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心衰疗效分析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细胞因子在抗病毒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