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35例介入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2013-07-01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7期
关键词:苏醒丙泊酚芬太尼

刘 建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南 南阳 473010)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35例介入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刘 建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南 南阳 473010)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介入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35例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的麻醉药物应用芬太尼,实验组患者则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药用量、苏醒时间及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恢复率为(88.6±9.2)%,对照组为(71.6±6.8)%,二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 在介入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可有效缩短病人的苏醒时间,其对患者的损伤少,术后恢复快,适宜在术后疼痛轻、切口创伤小的介入手术中推广应用。

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介入手术

在临床治疗中,介入手术是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其具有一定特殊性,故对临床麻醉具有较高要求。据相关研究显示[1],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可发挥协同作用,有助于减少副作用,加快认知功能恢复,在介入手术中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麻醉方式。我院为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介入手术中的疗效,特对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了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35例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在26~84岁,平均(51.3±2.3)岁,体质量在49~76kg,平均(62.3±2.5)kg。所有患者均无贫血、凝血功能异常以及严重肝、肾、心功能异常。近期内均未服用过抗纤溶药、止血药、抗凝药。随机将35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7例、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需禁食8h,术前半小时均应用0.5mg阿托品,肌内注射。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对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等)进行监测。使用维库溴铵(0.08~0.1mg/kg)、福尔利(0.3mb/kg)作为麻醉诱导药。

实验组:应用瑞芬太尼(1μg/kg),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丙泊酚的初始泵入速度为每小时8~10mg/kg,然后逐渐减少剂量至每小时5~7mg/kg;瑞芬太尼的初始泵入速度为每分钟0.25μg/kg,然后逐渐减少剂量至每分钟0.1μg/kg。对照组:应用芬太尼作为持续麻醉药物,剂量为5μg/kg,使用微量泵间断性泵入药物,并间断追加2~3μg/kg芬太尼,同时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丙泊酚的泵注速度、剂量同实验组。

两组患者均在必要时追加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剂量为首剂量的30%~50%。在手术快结束时,同时保证在应用完肌松药35min后,停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的麻药用量、苏醒时间及恢复情况。

1.3 疗效评价

使用DSST(数字符号替换测试)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在停止用药10min后,让患者在1.5min内快速扫视110个数字,根据提示的符号、数字间的替代关系,使用指定符号替代数字,将1.5min内替代正确的数字作为DSST分数。术后DSST/术前DSST× 100%=恢复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组间数据比较进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苏醒时间比较,详见表1。从表1可知,实验组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为22.2%、11.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2%、29.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苏醒时间比较[n,%]

实验组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分别为(648.1±350.2)μg、(148.2±30.5)μg,对照组的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分别为(457.6± 148.3)μg、(178.2±50.3)μg,实验组的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详见表2。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的术前DSST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DSST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恢复率为(88.6±9.2)%,对照组为(71.6± 6.8)%,二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分)

项目实验组(n=17)对照组(n=18)术前DSST45.2±15.844.8±14.9术后DSST38.2±14.830.7±15.4恢复率(%)88.6±9.271.6±6.8

3 讨 论

芬太尼是传统的麻醉用药,其具有呼吸抑制、苏醒时间长等缺陷[2]。瑞芬太尼作为阿片μ受体激动剂新型药物,其药代学特性独特,其在组织及血液中的非特异性酯酶的水解作用下发挥药效,起效更快,其在效应室、血液的平衡半衰期在1.3min左右,时效半衰期更短,同时不会因输注时间缩短,用药总量减少而发生变化[3]。也就是说,不管输注时间长短,血药浓度的半衰期都会保持在4min。但是芬太尼的半衰期时间则与输注时间呈正相关,即输注时间越长,半衰期时间越长,若输注时间为4h,其半衰期将会延长至256.5min[4]。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的药代学特性可使其在加快输注速度、延长输注时间的同时,避免了引起呼吸抑制,所以其应用优势明显比芬太尼更明显。丙泊酚为短效静脉麻醉药物,其具有作用时间短、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恢复快的优点。在众多的临床实践中,丙泊酚的临床疗效均得到了有效证实。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恢复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为(P<0.05)。由此说明,在介入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可有效缩短病人的苏醒时间,其对患者的损伤少,术后恢复快,适宜在术后疼痛轻、切口创伤小的介入手术中推广应用。

[1] 薛晓东,杨改生,夏舒萌,等.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喉罩通气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0):961-963.

[2] 吕志瑞,姜丽华,吴成富,等.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诊介入手术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内·外科版),2009,22 (7):603-604.

[3] 陈孟,何欢.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介入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6):377-378.

[4] 王君艳,白栓成,贺翠莲,等.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循环及苏醒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 (3):371-372.

R614

B

1671-8194(2013)27-0195-02

猜你喜欢

苏醒丙泊酚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植物人也能苏醒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绿野仙踪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在小儿耳鼻喉手术中的应用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