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年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及误诊分析

2013-07-01安慧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7期
关键词:咽峡炎单核细胞传染性

安慧萍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儿内三科,河南 安阳 455000)

不同年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及误诊分析

安慧萍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儿内三科,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误诊分析。方法 本院确诊的94例IM患儿,按年龄分成0~3岁、3~6岁、6~14岁3组,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0~3岁组21例,3~6岁组38例,6~14岁组35例。发热87例,发热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0~3岁组、3~6岁组白细胞总数升高明显,与6~14岁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0~3岁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偏低。咽峡炎在3~6岁、6~14岁组较明显,较0~3岁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肿大61例,脾肿大47例,各组间无差异。颈淋巴结肿大81例,眼睑浮肿23例,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94例中误诊17例,0~3岁组明显。结论 儿童IM的临床特征与发病年龄有关,我们应了解IM的各种表现,尽早诊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误诊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大和肝脾肿大及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加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特征[1]。本研究分析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94例IM患儿,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临床特点,并进行误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收治的符合原发EB病毒感染的IM患儿94例,其中男59例,女35例。所有病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下列临床症状中的任3项: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大、肝大、脾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②原发性EB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证据,满足下列2条中任一项:①抗EBV-CA-IgM和抗EBV-CA-IgG抗体阳性,且抗EBV-NA-IgG阴性;②抗EBV-CA-IgM阴性,但抗EBV-CA-IgG抗体阳性,且为低亲合力抗体。同时满足以上2条者可以诊断为EB病毒IM,并排除巨细胞病毒、支原体、弓形体、腺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和第6型疱疹病毒等引起的类IM[2]。

1.2 方法

94例IM患儿分成0~3岁、3~6岁、6~14岁3组,分析患儿临床特点及血常规、肝功能、EBV抗体。①临床观察指标:体温、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及其他系统并发症。②实验室指标:血常规、异型淋巴细胞计数、肝功能、肝脾彩超。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发病年龄

发病年龄5个月~15岁;其中0~3岁组21例(22.3%),3~6岁组38例(40.4%),6~14岁组35例(37.2%)。

2.2 临床表现

发热87例(92.6%),最高体温达40.2度,发热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咽峡炎中扁桃体有分泌物共46例,3~6岁组18例(占39.1%)、6~14岁组24例(52.2%),差异较0~3岁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肿大65例,脾肿大47例,各年龄组间无差异。但2例6~14岁患儿肝脾持续肿大达6个月,后转上级医院就诊。颈淋巴结肿大81例(86.2%),眼睑浮肿23例(24.5%),皮疹8例(8.5%),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实验室检查

见表1。①血常规:白细胞>10×109/L79例(84.04%),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白细胞的升高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年龄越小白细胞升高越明显(P<0.01)。4例患儿白细胞数达40×109/L以上,在外院疑诊白血病;异型淋巴细胞平均18.5%,最高45.3%,年龄越小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越低(P<0.01)。②肝功能:以ALT升高或ALT、AST同时升高为主,蛋白和胆红素变化不明显。年龄越大肝功能改变越明显,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并发症:并发心肌损害23例,肺炎17例,血小板减少14例,白细胞减少9例,贫血32例。

2.4 误诊病例

94例中误诊17例(误诊率18.1%),其中0~3岁组误诊8例(47.1%),3~6岁组误诊5例(29.4%),6~14岁组误诊4例(23.5%),0~3岁组误诊率较其他年龄组高。误诊病例中5例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4例因持续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高达40×109/L以上,先诊断为败血症给予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后疑诊为白血病;2例误诊为川崎病,1例误诊为全身性类风湿关节炎,2例误诊为肝炎,2例误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误诊为肺炎。

表1 临床资料与各年龄组之间的关系

3 讨 论

EB病毒感染的IM是小儿较常见的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典型者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型淋巴细胞。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轻重不一,常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引起相应的相关性疾病,且缺乏特异性,较易造成误诊、误治。该病主要发生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一般发病高峰年龄在4~6岁[3]。而婴幼儿原发性感染EB病毒,临床多无症状或仅为非特异性发热性疾病[4]。本组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组儿童存在不同的临床表现,尤其是0~3岁组小儿临床症状更不典型,误诊率高。3岁以下患儿主要以发热、白细胞增高为主,而咽峡炎、肝功能损伤相对较少,且早期血细胞常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C反应蛋白也可增高,而异淋升高不明显,后期才出现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明显增高,临床常易误诊为败血症、白血病及川崎病等。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发病后就诊较早;②本病异型淋巴细胞一般在起病第三天出现,第一周末逐渐增多[5],故达不到异型淋巴细胞诊断标准;③幼儿或轻症患儿临床症状过少;患儿体液免疫功能未发育完善,EBV抗体阳性率低。故需对婴幼儿及时、反复复查外周血及异型淋巴细胞以明确诊断。咽峡炎、肝功能损伤更易发生在3~14岁患儿中,这与文献报道相同[6]。本组患儿6~14岁儿童发热持续时间相对更长,且肝脾肿大持续时间较长。临床发现眼睑浮肿在各年龄段均可出现,且患儿均有扁桃体炎及口腔淋巴滤泡增生,给予治疗上述症状减轻后眼睑浮肿即消失,考虑眼睑浮肿可能与周围淋巴组织增生压迫血管、淋巴管致渗出增多有关。我院就诊的94例患儿中有17例误诊,并给予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给患儿及家属造成了较重的心理及经济的负担,因此我们应掌握不同年龄IM患儿的不同临床特点,了解异型淋巴细胞出现的时间特点及不同EB病毒抗体出现的时间及意义,并应加强长期随访,尽可能减少误诊误治。

[1] Cohen JI.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J].N Engl J Med,2006,343 (7):481-492.

[2] 王群,谢正德.儿童EB病毒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0):706-708.

[3] 高立伟,谢正德.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0):725-727.

[4] William W,Hay Jr,Edied.Current paediatric&treatment.15thed[M]. NewYork:McGraw-hill,2001:1005.

[5] 覃肇源,余慕雪.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J].广东医学,2000,21(1):45-46.

[6] 黄晖,黄先玫.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点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08,37(3):83-84.

R512.7

B

1671-8194(2013)27-0171-02

猜你喜欢

咽峡炎单核细胞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Meta分析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
诚信危机具有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