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方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回血分析比较

2013-07-01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7期
关键词:注射器头皮负压

刘 莹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惠州 516001)

3种方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回血分析比较

刘 莹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惠州 516001)

目的 通过采用三种小儿头皮穿刺的成功率和回血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头皮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选取本院本科2011至2012年的600例患儿。分为常规组、抽吸组、负压组,分别给予常规穿刺、注射器抽吸穿刺和负压穿刺。比较三组穿刺成功率和回血率。结果 三组成功率比较,负压组与抽吸组成功率和回血率其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高于常规组,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负压穿刺和注射器抽吸进行穿刺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回血率,但采用负压穿刺单人操作更简单,而双人操作可采用注射器抽吸法进行穿刺,均可以提高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回血率

在儿科的护理技术中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较为常用的静脉输液方式[1]。对于新生儿或年龄较小的儿童常常选择头皮静脉输液。小儿的头部脂肪少,浅表静脉清晰,血管呈网状分布,常作为小儿静脉输液的主要方式。小儿控制能力差,不容易配合,并且小儿的血管较细,所以给小儿进行静脉穿刺难度较大,需要护理人员要熟练的掌握穿刺的技术。为了减少反复穿刺给小儿带来的痛苦,本组研究选择3种头皮静脉穿刺的方法进行比较,提高成功率和回血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并且节约时间提高抢救给药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本科2011至2012年患儿600例,其中男350例,女250例,年龄3个月~5岁,其中3个月~1岁患儿214例,1~3岁患儿269例,3~5岁患儿117例,随机分为常规组、抽吸组、负压组,每组各200例,上呼吸道感染213例,肺炎63例,腹泻203例,急性支气管炎121例,所有患儿无血管疾病和血管畸形,无面部表情障碍、躯体和肢体的活动受限等。给予穿刺护理人员均为具有一定穿刺经验的护士进行。三组患儿年龄、性别、疾病性质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根据小儿血管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头皮针和输液器,一般选择4~5号头皮针,选好头皮静脉,将输液排气后夹紧调节器,做好皮肤消毒,右手进针,选择好合适的角度进行穿刺.抽吸组采用注射器抽吸穿刺,选好输液器,并进行夹紧调节器.选择血管合适的头皮针与注射器,并抽吸生理盐水,常规排气后,进行常规头皮静脉穿刺,然后再分离注射器,连接输液器。负压组采用负压原理进行穿刺,根据血管情况选好头皮针与输液器,常规排气夹紧调节器,在输液管的前端将调节器下部进行反折,将前端的液体挤出后,再进行反折。在进行穿刺进针后松开反折处,针管内的压力小于静脉压力,产生负压,再继续进针,当有回血后则穿刺成功,最后进行固定。

1.3 评判标准[2]

头皮穿刺:穿刺后输注通畅,并且穿刺局部没有液体渗出为成功;有回血但是穿刺部位有青紫或是有液体外渗,则为失败,回血:穿刺后针头处马上有回血则为成功,针头处无回血,需要经过输液器回抽或是头皮针处往离心方向挤压有回血则为失败。

1.4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两组之间差异比较使用方差分析χ2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三组进行比较,常规组穿刺成功率和回血率最低,与其他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负压组合抽吸组两组成功率和回血率其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表1 三组穿刺成功率比较

表2 三组回血率成功率比较

3 讨 论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常用的输液方式,目前家长对孩子的穿刺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要求护理人员要熟练的掌握穿刺的技术。小儿由于年龄小,对于手部和脚部的静脉血管不易寻找,并且由于好动,会对儿童造成损伤,所以对于较小的儿童采用头皮静脉输液。从出生到三岁的小儿头皮脂肪少,浅表静脉较为清晰,并且呈网状分布,通过侧枝循环的回流进行输液,所以一般选择头皮静脉进行输液[3],但是小儿头皮血管较细,血管壁较薄,在进行穿刺时血管壁的突破感不明显。所以在穿刺上需要熟练的技术,防止多次穿刺对患儿造成损伤增加疼痛感。针头进入血管的主要依据是否有回血[4]。在输液针尖部存在静脉血压力和输液管内压力,所以常常穿刺成功后也不易发生回血。采用常规穿刺方法往往针头进入血管后也不见回血,会让护理人员认为是穿刺失败,而进行从新进针,由于多次穿刺会让患儿疼痛,并且破坏了静脉血管。本组研究中采用负压穿刺和注射器抽吸穿刺,其成功率和回血率均高于常规穿刺,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器抽吸穿刺成功率较高,在针头进入血管后,很多护理人员会感到有落空感,而较多患儿无回血发生,采用注射器进行回抽,能够马上出现回血,减少了针头在血管内的反复穿刺,但是其操作相对负压穿刺法来说相对复杂点,并且需要两个护理人员操作完成。负压穿刺法是将输液管进行反折2次,让调节器与针头部位存在负压状态,与静脉血管内的正压存在了很大的压力差,在穿刺过程中,负压一直存在,在针尖进入静脉后,立刻发生回血[5]。不仅提高了回血成功率,降低了反复穿刺的损伤,并且对于小儿腹泻脱水、循环不良、血流缓慢以及血液粘稠度高的患儿造成的穿刺后无回血情况仍旧能够快速发生回血,并且能有防止输液管内的微量气泡进入血管内,操作方法更简单、方便,单人即刻完成,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综上所述,采用负压穿刺、注射器抽回方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回血率,但负压穿刺更简单方便,适合单人操作,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潘兆霞.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2):3679-3680.

[2] 沈莉芬.两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96-97.

[3] 刘迎春,张杰,杨红梅,等.两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9(21):117-118.

[4] 赖开兰,陆青,黄文婷.三种方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回血分析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5):226-227.

[5] 董智敏.负压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8,7(1):53-76.

R473.72

B

1671-8194(2013)27-0135-02

猜你喜欢

注射器头皮负压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用错注射器,西班牙浪费上万剂疫苗
头皮出油多会导致脱发吗?
新型门窗在负压医院设计中的运用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换季时头屑头痒 其实是头皮“过敏”了
让头皮爱上做SPA
选择性头皮扩张并应用头皮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