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引产的疗效观察

2013-07-01尹玉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7期
关键词:米索组间机体

尹玉杰

(吉林市船营区青岛街妇幼保健院,吉林 吉林 130021)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引产的疗效观察

尹玉杰

(吉林市船营区青岛街妇幼保健院,吉林 吉林 130021)

目的 对应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对需要终止妊娠的孕妇实施药物引产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180例我院就诊的需要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90例。采用乳酸依沙吖啶对对照组孕妇实施药物引产;采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对观察组孕妇实施药物引产。结果 观察组孕妇引产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胚囊排出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机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对需要终止妊娠的孕妇实施药物引产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终止妊娠;药物引产

妊娠时间在11~24周的孕妇的生理特点是:胎儿的骨骼已经基本形成,子宫处于充血、增大状态,羊水量开始逐渐增多,人工负压吸引操作已经不能终止妊娠,水囊引产操作的难度和风险都比较大,易导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应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序贯药物引产方式,对处于这一阶段的孕妇终止妊娠的效果比较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本次研究对需要终止妊娠的孕妇在药物引产过程中应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抽取180例我院就诊的需要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孕妇中已婚者38例,未婚者52例;孕妇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6.4±1.8)岁;孕周12~23周,平均孕周(16.7±1.2)周;未产妇49例,经产妇41例;体质量43~68kg,平均体质量(50.3±2.4)kg;观察组孕妇中已婚者36例,未婚者54例;孕妇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26.3±1.6)岁;孕周11~24周,平均孕周(16.9±1.3)周;未产妇51例,经产妇39例;体质量44~67kg,平均体质量(50.5±2.3)kg。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生产情况、体质量、婚姻状况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引产方式

采用常规方法,羊膜腔注射乳酸依沙吖啶100mg。

1.2.2 观察组引产方式

口服米非司酮,每日2次,第一次剂量为50mg,第二次剂量为25mg,服用2d,最后一片米非司酮服下后6h,服用米索前列醇,每次600μg[2]。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引产效果、胚囊排出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机体功能恢复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引产效果评价方法

成功:孕妇服药后,胎儿及附属物已经完全从其体内排出,且孕妇机体功能恢复正常;有效:孕妇服药后,只有部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其体内排出;无效:孕妇服药后胎儿及其附属物都没有排出,需要改用其他方式进行引产[3]。

1.5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以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药物引产效果

对照组经乳酸依沙吖啶引产后有22例孕妇药物引产成功,有54例孕妇药物引产有效,有14例孕妇药物引产无效,药物引产有效率84.4%;观察组经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引产后有51例孕妇药物引产成功,有37例孕妇药物引产有效,有2例孕妇药物引产无效,药物引产有效率97.8%。两组孕妇药物引产效果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药物引产效果比较[n/(%)]

2.2 胚囊排出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机体功能恢复时间对照组孕妇服药后(30.46±0.61)h胚囊排出体外,观察组孕妇服药后(2.84±0.47)h胚囊排出体外,两组胚囊排出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妇引产后疼痛症状持续(34.26 ±2.22)h,观察组孕妇引产后疼痛症状持续(5.16±1.03)h,两组疼痛持续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妇引产后(56.27±4.21)d月经恢复正常,观察组孕妇引产后(31.85±3.64)d月经恢复正常,两组月经恢复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妇引产后(59.16±3.03)d机体功能恢复正常,观察组孕妇引产后(35.28±1.97)d机体功能恢复正常,两组机体功能恢复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孕妇胚囊排出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机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2.3 药物不良反应

有17例对照组孕妇对引产药物产生不良反应,该组不良反应率为18.9%;有2例观察组孕妇对引产药物产生不良反应,该组不良反应率为2.2%。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米非司酮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受体水平拮抗孕激素类药物,该药物主要可以作用于患者的子宫内膜,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与孕酮受体发生竞争性结合反应,产生相对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从而使孕酮的作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使蜕膜组织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绒毛继续受损、剥离等反应,进而使绒毛促性腺激素的实际水平显著下降,使黄体的溶解度加大,从而使依赖黄体维持的妊娠以失败告终,进而导致孕妇流产。同时该药物还可以作用于孕妇的宫颈,使宫颈处于一种扩张和软化的状态,对宫颈成熟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米索前列醇是临床上常见的前列腺素的一种衍生物,对子宫颈具有非常明显的松弛作用,使宫颈充分软化,宫口进一步扩张,同时可以使子宫收缩能力显著增强,其宫缩作用与生理性宫缩非常相似,发动规律宫缩进而达到药物引产的最终目的[5]。

[1] 钟杨英,曾春莉,曾慧玲.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676例临床探索[J].中国实用医药,2010,11(16):112-113.

[2] 郁志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稽留流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15(33):134-135.

[3] 杨娅娅,王淑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2周妊娠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14(4):134-135.

[4] 李树森.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0,15(40):163-164.

[5] 胡同秀.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孕中期瘢痕子宫引产52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6(18):213-214.

R714.21

B

1671-8194(2013)27-0076-02

猜你喜欢

米索组间机体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米索前列醇在计划生育临床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邓俊峰作品选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