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3-07-01易显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7期
关键词:缝线硬核晶状体

易显丽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四川 泸州 646300)

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在硬核白内障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易显丽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四川 泸州 646300)

目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常规超声乳化术和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在治疗硬核白内障实践过程中的疗效差异,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4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切口组患者治疗1d和1个月后视力≥0.5的患者比例均显著的高于超乳组患者的水平,且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小切口组患者角膜水肿和术后散光发生率均显著的低于超乳组患者的发生率水平,且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治疗硬核白内障的实践过程中,与传统常规超声乳化术相比较,采用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是临床治疗硬核白内障的可靠选择。

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硬核白内障;临床应用

回顾以往临床上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相关文献报道后我们发现[1-2]:采用传统常规超声乳化术和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治疗方法均能取得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鉴于此,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常规超声乳化术和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在治疗硬核白内障实践过程中的疗效差异,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4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取304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中,男性158例,女性146例,年龄55~89岁,平均年龄是(75.13±13.11)岁,按照白内障核硬度情况分析,其中IV级患者168例,V级患者136例。根据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成立小切口组和超乳组,每组152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1.2 手术方法

1.2.1 超乳组的手术方法

采用角膜缘或透明角膜切口,注黏弹剂,常规或辅以囊膜染色后环形撕囊,水分离水分层,拦截劈裂法乳化吸出晶状体核,植入人工晶状体[3]。

1.2.2 小切口组的手术方法

常规盐酸丙美卡因表面麻醉后,上方球结膜局部浸润麻醉,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充分止血后根据核大小及植入人工晶状体光学直径做反眉弓巩膜隧道切口,分离至透明角膜缘内约2mm,穿刺入前房,注黏弹剂后环形撕囊或开罐式截囊,水分离水分层后,将核旋转脱出囊袋,核前后再注适量黏弹剂使核呈悬浮状,以晶状体圈匙将核娩出,冲吸剩余皮质植入硬性或折叠人工晶状体[4-5]。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后的视力恢复情况以及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视力改善情况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视力改善情况比较结果如下:小切口组患者治疗1d和1个月后视力≥0.5的患者比例均显著的高于超乳组患者的水平,且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视力改善情况比较结果一览表

2.2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如下:小切口组患者角膜水肿和术后散光发生率均显著的低于超乳组患者的发生率水平,且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一览表

3 结 论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白内障是实际上是指发生在患者眼球里面晶状体上的一种疾病,任何晶状体的混浊都可称之为白内障[6]。从相关的临床研究和报道结果上分析,白内障是临床上导致患者失明和出现视力残疾的主要原因,目前白内障患者人群的规模较大,有数据表明正常人群中有超过25%以上的人群可能患有白内障,并且从发展趋势上分析,这一水平有逐年缓慢升高的趋势[7]。

由此可见,临床上针对白内障的相关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回顾以往临床治疗硬核白内障的实践报道后我们发现[8],采用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优于采用传统常规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

而从本文的研究比较结果上分析,我们得到的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的观点和说法:小切口组患者治疗1d和1个月后视力≥0.5的患者比例均显著的高于超乳组患者的水平,且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小切口组患者角膜水肿和术后散光发生率均显著的低于超乳组患者的发生率水平,且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治疗硬核白内障的实践过程中,与传统常规超声乳化术相比较,采用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是临床治疗硬核白内障的可靠选择。

[1] 李娜,毛安真,谢先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67例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1, 28(5):906-908.

[2] 黄海涛,赵永旺,易笃友,等.前房维持器在小切口非超乳硬核白内障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9(12): 1316-1318.

[3] Lee JY,Kim KH,Shin KH,et al.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phacoemulsification between sequential and combined procedures of pars plana vitrectomy and cataract surgery[J].Retina, 2012,32(10):2026-2033.

[4] 陈豫川,李宇,刘娅利.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水平手法劈核与超声乳化手术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6):1064-1066.

[5] 刘海,刘建国,赵栋,等.硬核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329-2330.

[6] 王班伟,陈华鸿,梁晓东,等.小切口非超乳手术中硬核白内障的劈核技术[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2,34(7):543-546.

[7] 徐科,陈彬川.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扭动模式与爆破模式的效果比较[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4):254-256.

[8] 潘绍新,范峰,王晓红,等.两种手术方式在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对比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0,18(6):541-543.

R776.1

B

1671-8194(2013)27-0072-02

猜你喜欢

缝线硬核晶状体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硬核爷爷炼成记
疫战中的“硬核”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一种与眼镜配套的眼晶状体剂量计佩戴装置的设计
缝线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