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改进的信息熵的蚁群聚类方法

2013-06-25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信息熵资源配置

陈 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一、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大改革、大发展和大提高”的历史性跨越。截止2011年底,全省研究生培养机构23处;普通高等学校117所,其中本科院校47所(含9所独立学院),高职高专院校70所;成人高等学校14所。全省高等教育总规模236.4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4.63%,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7.14万人,本、专科招生分别为22.65万人和24.49万人,本专科之比为4.8∶5.2;在校生150.01万人,本、专科在校生分别为75.88万人和74.13万人,本专科之比为5.1∶4.9。[1]30多年来,河南高等教育为各行各业输送了350万本、专科毕业生和研究生,为河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和人力支撑。但是,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难以满足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需要。主要体现在:

1.政府财政拨款严重不足。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显示的是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水平。2001~2008年河南省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2002年生均预算经费减少了30.85%,2005~2008年也出现了负增长,这是教育经费投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招生规模增长的结果。以2010年为例,在全国分地区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排名中,全国平均0.96万元,其中北京3.45万元居第一位,上海2.16万元居第二位,西藏1.72万元居第三位,而河南省为0.43万元,全国排名倒数第一,不足全国平均数的一半。[2]

2.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突出。全省有普通高校117所,每千万人拥有高校数量为8.96所,居全国倒数第一;学科建设水平不高,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偏少:全国69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河南仅有4个;全国21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河南也仅有4个;目前尚无教育部直属高校,本科院校的数量明显偏少,导致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不能满足中原经济区战略对人才的需求。

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偏低,河南省201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4.63%,低于同年全国平均水平26.9%。

4.部属普通高等院校在豫招生计划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全国部属院校招生计划占有量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数。

5.教师队伍的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和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完善。河南作为第一人口大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主要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外延扩张仍是河南省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2011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平均为17.29:1,距16:1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此外,在学科专业分布方面,新兴学科、应用学科的交叉复合型教师短缺;普通高等学校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14%,远低于教育部60%的要求。教师选拔、任用、评价、流动等用人机制尚不健全,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

河南省是穷省办大教育,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前提下,如何把现有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好,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因此,深入和全面客观地评价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建立最优资源配置模型,将对中原经济区人才战略的实施、促进河南省教育事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表1 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体系构建

1.原则。

为了全面、真实反映河南省近5年来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现状,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符合以下原则:首先是科学性原则,它包括准确性和全面性,各指标的形式、内容能够正确地反映指标本身所代表的内涵。其次是系统性原则,每一个指标都要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不互相交叉和重叠,同时各指标间还要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再者是可比性原则,不仅要考虑到各年度之间的可比性,同时将不可比指标转化为可比指标,就必须将所有数据经过严格筛选并进行标准化处理。还有可操作性原则,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目前没有任何相关研究可参考。因此,要尽量选取易于获取和可操作性强的数据,便于量化。最后是动态连续性原则,力争做到静态与动态指标相结合,利用静态指标反映目前河南省资源配置的现状,利用动态指标来进行前景的预测。

2.体系构建。

根据上述原则,构建基于资源的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科研资源3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共分成教师队伍等15个二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又细分为51个三级评价指标。

3.基于改进的信息熵的蚁群聚类方法。

本文采用田力威、严燕等专家学者提出的改进的信息熵的蚁群聚类算法(简称EAC算法),这里采用shannon的观点:假设x是一个随机变量,x是其可能的取值集合,p(x)是x 取值的可能性函数,信息熵 E(x)的定义如下

假定变量的各个属性独立不想关,则:

其中,number_of_x是s×s区域中满足Ai=x的对象个数;number_of_objects是邻域中的对象总数。[3]

对于基于信息熵的蚁群聚类方法,定义下面的实现方法。

(1)对于对象大属性,定义属性差为判断判断属性分类的标准。假定需要分类的属性A1,A2,…,An为不连续的值,则属性判定为:对于两个对象xi和xj如果Ai=Aj则该对象的两个属性为同一。假定需要分类的属性A1,A2,…,An为连续的值,则属性判定为:对于两个对象xi和xj,如果<δ,则对象的两个属性为同一,其中为允δ许范围内的属性差值。

(2)对于类型属性的信息熵计算,定义计算公式,从而能够反映出类似属性的对象增多所带来的信息熵的变化:

其中,number_of_x如前所述;number_of_valid_objects+1是SXS领域中的对象总数。对该公式重定义是为了避免在类似对象已经分好类之后,进行信息熵的计算会产生0值,从而导致其它不在该类中的对象都被放下的情况出现。

4.模型应用。

建立分类模型,并分别运用EAC算法循环50000次,得出38项指标从2006年到2010年五年的特征变化,其各年分类结果如下(图1—图5)。

图1 2006年数据分类结果

图2 2007年数据分类结果

图3 2008年数据分类结果

图4 2009年数据分类结果

表2 2006年—2010年聚类结果汇总

图5 2010年数据分类结果

5.聚类结果。

为了处理及分析方便,我们对全体三级指标进行标号,从第一个三级指标专任教师数开始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数依次标记为1至38,2006年至2010年五年分类结果如表2所示。

三、结论

基于改进的信息熵的蚁群聚类分析法通过对2006年至2010年五年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1.从五年的聚类结果可以看出,教育经费支出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教师队伍中硕士以上教师人数两个指标作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优化体系的核心环节,与其他教育资源联系最为紧密,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基础。

2.博士点数、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等对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质”的优化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对高等教育整体绩效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或要素所处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创新人培养的效果,创新人才培养所处的阶段不同涉及的要素及其相应的影响因素也不同。对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来说,创新人才的培养尚处于探索期,本文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因素为切入点得出三级指标中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科技投入经费、校园硬件设施的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是整个创新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硕士以上教师人数、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通过鉴定科技成果数、专利申请量等对创新人才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它们贯彻于整个创新人才培养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影响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最关键影响资源。

[1]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11年教育事业统计http://www.haedu.gov.cn/2012/02/08/1328670928859.html.

[2]2010年全国各省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排名,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715d710102dwpo.html.

[3]严燕,卢宏涛.基于信息熵的蚁群聚类改进方法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9,(8).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信息熵资源配置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基于信息熵可信度的测试点选择方法研究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一种基于信息熵的雷达动态自适应选择跟踪方法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论高校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工具理性
基于信息熵的IITFN多属性决策方法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