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回族青少年阅读文化调查分析——以固原地区为例

2013-06-12张晋平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兰州73007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5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图书

张晋平(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兰州 730070)

1 引言

图书馆阅读研究,是研究图书馆读者阅读活动的规律和阅读行为的科学。关于图书馆阅读研究的表述并没有统一或全文的定论,许多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表述,如范并思认为“图书馆学必须将社会阅读与阅读推广作为自己的核心研究领域,更深入地介入公众的阅读行为,研究阅读的社会机制对图书馆服务的需要,研究图书馆推动社会阅读的服务模式”,[1]黄俊贵认为“阅读研究应重在阅读实际研究,从中总结其原理,进而构建理论体系”,[2]任蕊认为“图书馆阅读研究是文化的实践。阅读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形态和物质形态基础之上,受社会意识和环境制度制约而形成的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文化活动”,[3]等等。

鉴于此,我们可以将少数民族阅读文化研究界定为:不仅包含普遍意义上的历史人文环境,也包含现代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的综合因素。就其基本研究内容来讲,主要包括读者主体和阅读环境。这无疑是在更宽泛的意义上探讨民族文化阅读,并使我们在技术—环境、社会—文化、读者—阅读这样的架构中深入认识民族文化阅读研究的本质。这种分析方法是可以达到最终客观结论的有效途径,包含两条重要思路:①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析过程,认为复杂的整体由简单的元素构成;②强调客观事物的演变过程,事物的存在有其时间意义上的关联。

2 问卷调查情况

(1)回族人口分布。2010年固原市回族人口占当地人口的比重为45.8%,高于宁夏全区(34.53%)11.27个百分点。下辖区县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是:原州区48.4%、西吉县56.5%、泾源县76.5%、隆德县11.1%和彭阳县30%。[4]

(2)问卷信息情况。2011年9月,课题组以固原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作为抽样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男性占52.7%,女性占47.3%;回族占88.1%,其他少数民族占11.9%;有宗教信仰的占84.5%,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占77%;城镇居民占44.3%,农村居民占55.7%;初中生占52.9%,高中生占47.1%。调查地选择了固原市及所属各县的民族中学,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填写问卷,非少数民族不参与问卷调查。问卷由各学校教务科组织发放与回收,总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1200份,剔除回答不全问卷73份,有效问卷占问卷的93.92%。

3 研究发现

3.1 阅读环境在不断变化

(1)电视普及较高。调查显示,家庭阅读环境普遍较好。相对于书籍和报纸杂志,电视的普及率很高,有线电视35.6%,卫星电视62.8%,两项合计占98.4%,除1人家中无电视外,其他家庭都有电视,所以电视成了城镇和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在谈到所看的节目时,大多数人都表示电视剧和文艺类节目是他们看得最多的,而对于与自己学习或工作相关的节目并不十分重视。阅读意识普遍的缺乏,尚未掌握通过媒体寻求阅读的途径。

(2)电脑开始得到应用。拥有家庭电脑的占18.1%,相对较低。关于电脑使用,很大一部分人表示电脑对于他们是无所谓的,认为电脑于学习及阅读没有多大的用处。限制他们拥有电脑的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家庭条件问题,农村家庭拿出几千块来买一台电脑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另外就是知识的缺乏,也不会使用电脑。县(区)图书馆(室)基本配备有电子阅览室,一般能够正常开放,有的是限时开放,主要是学生在使用,开展的业务主要是资料查询。曾经也有图书馆尝试过游戏、音像、影视等内容的服务项目,但由于学生过于沉迷,在家长的干涉下停止了该项服务。所以,公共图书馆电子游览室的电脑闲置情况较为普遍。

(3)公共图书馆利用率不高。图书馆作为信息知识含量最大的机构,承担着传播文化、教化民众的重大职责。当问及“你所居住的地方有图书馆(室)吗”,回答有的人占23.4%,比例不高是因为图书馆数量较少;当问及“你经常去图书馆吗”,经常去的占5.9%,偶尔去的64.4%,从未去过的21.8%。偶尔去的占多数,这部分人主要是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当问及“你所了解的身边人对图书馆(室)利用情况是”,不知道图书馆的占29.3%,知道图书馆(室),一般都去的占13.3%,偶尔会去图书馆(室)借书阅览的占45.7%,经常去图书馆借书阅览的占5.9%。

(4)农家书屋了解甚少。农家书屋是实际意义上的村级图书馆,当问及“你所居住的地方有农家书屋吗”,有的占14.4%,无的占69.7%,不了解的占13.8%。当问及“你经常去农家书屋吗”,经常去的占1.6%,偶尔去的占9%。当问及“你所了解的身边人对农家书屋利用情况”,不知道农家书屋的占56.9%,知道且一般都去的占10.1%,偶尔会去的占21.8%,回答经常去的占2.1%。人们不知道农家书屋或了解的较少,主要原因与农家书屋的藏书结构和管理制度关系较大,造成使用效率低。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除了乡镇上的学校有图书室外,就没有其他的图书室了,书店成为一般青少年经常可以看到图书的地方。当问到他们是否希望有个图书室供他们看书看报时,大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可见,广大的青少年对知识是渴望的。

(5)电子阅读发展迅猛。电子阅读的方式主要是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分别占28.6%和37.8%,电子词典、光盘等使用较低。阅读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手机报、飞信和小说三个方面,分别占26.3%、20.5%和23.2%。电子阅读主要集中在初中生群体中,普及程度较高。而且年龄越低,就越认同电子阅读,但阅读内容的选择以娱乐为主,追新逐潮。手机已经成为重要的上网和阅读工具,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手机阅读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2 阅读选择趋于多样化

(1)读物的选择以书籍和电视为主。当问及“你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阅读载体”,书籍占38.2%,电视占29.5%,其他载体选择率较低。当问及“你喜欢从那种读物上获取知识”,排在前三位的是:电视占27%、网络占21.7%,书籍占21.3%,其它载体利用不高,尤其电子读物较低。

(2)各种读物中图书阅读时间最多。当问及“将一周时间平均下来,你每天的网络/报纸/杂志/图书的阅读时间”,1小时以上及包括1小时的图书阅读率最高,分别占34.6%和22.3%;约半小时的杂志最高,占29.3%;约15分钟的报纸最高,占20.7%;不阅读的最高是网络,占64.9%。可见,图书仍然是读者阅读时间最多及最主要的读物,杂志和报纸处于消遣性阅读地位,虽然网络阅读发展很快,但没有占到主导地位(见下表)。

表 各类读物每天的阅读时间占比 单位:%

(3)报纸杂志阅读相对较高。报纸和杂志阅读的人相对要多一些,大约有83%的人会经常浏览报纸杂志,而只有17%的人说他们从不看报纸、杂志。就报纸和杂志的来源,主要是当地的报摊和个人订阅,分别占48.7%和15%。报纸阅读8个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时事新闻的占41%、了解国情的占28.3%和增长知识的占12.3%。杂志阅读9个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文化娱乐的占46.8%、时事新闻的占39.2%和文学艺术的占34.9%。很多人感觉到报纸用处并不大,而少数学生家庭所订阅的报纸、杂志也主要是当地的日报、晚报以及为学生服务的参考资料。然而报刊传阅情况在山区越来越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农村就更是如此,报纸、杂志很难及时传递到手中。而且由于经济收入条件限制,也很少有人订阅报纸、杂志。

(4)大多数人没有课外阅读意愿。当问及“你了解身边的人对阅读的态度”,回答“读了很少书”的占29.2%,“一般不读书”的占68.6%。当问及“你是否有阅读计划”,66.8%的人回答“没有阅读计划”,只有14%的回答“有阅读计划”。对阅读的了解,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的读书计划和阅读内容,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图书馆,还有人只是听说过但并不清楚图书馆是干什么的,有所了解的也仅限于知道图书馆有书,可以从图书馆借书,很显然这是最原始的理解了。当提到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时,几乎很少有人了解。青少年的文化需求,乃至具体的图书阅读需求具有近乎无限的多样性,并随着社会发展和阅读的个性化而不断变化,但图书馆服务的滞后性,消解了他们的阅读需求。从图书馆服务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业务技能较低,不能为读者提供检索服务,无法帮助读者利用数字化资源,更不能提供参考咨询服务;二是没有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只把图书馆当成一个借书还书的地方;三是工作方式就是简单的“等客上门”,从来都不宣传推介,也不举办读者活动。

(5)图书阅读需求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在1200名调查者中,平时从不看课外书的占了62%,有时看书的占33.5%,而经常看书的占14.5%。从阅读的目的7个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是:丰富知识的占31.1%、掌握知识的占15.4%和休闲娱乐的占15%。阅读原因的9个问题中,排在前二位的是:个人兴趣的占43.1%和学习需要的占20.2%,其它项选择没有超过10%。造成不阅读原因9个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没有时间的占35.5%、没兴趣读书的占18.3%和不知道什么书适合自己的占17.9%。喜欢阅读书籍内容18个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文学小说占17.5%、学习参考占14.4%和休闲娱乐占13.3%。文学小说以小说故事会等娱乐方面的书居多,只有很少的人会偶尔阅读纯文学类的小说。大多数学生阅读面仅限于发放的教材及一些用于工作的参考书。阅读范围较窄,家庭拥有10部以下图书的占44.1%,10~50本之间的占45.7%。由于图书价格问题以及文化氛围不浓,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可供阅读的图书更是很少,很少有人家拥有超过10本的图书,也有一部分家庭甚至没有1本图书。

3.3 民族文化认同有着坚实基础

(1)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大部分人能够认同本民族的文化,由于民族居住集中度较高,而从小就居住在这一环境中的人,对方语掌握的比较熟悉,严格意义上的回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历史上一直在使用汉字,但许多80、90后误认为阿拉伯语为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在当地有多所“阿语学校”。对本民族语言文字掌握程度的3个问题中:看不懂但会说的占56.9%、既看不懂也不会说的占25.5%和能看懂也会说的占17.6%。关于民族文化生活主要内容的6个问题中,宗教活动占33%、传统仪式占18.7%、阅读经文占17.7%和民族歌曲占9%,舞蹈和戏曲则低于5%。本地的宗教氛围较浓,几乎每个村都建有清真寺,因此与宗教有关的文化活动盛行。

(2)对民族阅读较为重视。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化普遍热爱,大多数人了解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对本民族风俗习惯十分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占84.6%,说不清楚和不太了解的占14.4%。对于本民族传统故事的阅读较为普遍,阅读过很多的占12.8,阅读过一些的占84%,没有阅读过的占2.1%。对于影响少数民族阅读因素的7个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问题是:缺少本民族文字图书报刊的占48.3%、没有阅读习惯的占13.8%和教育落后的占11.8%。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认识最为一致,93.1%的人认为应当积极保护,同样,78.2%的人认为自己在学习民族文化和90.5%的人认为会将自己民族语言文字传承下去。而阅读本民族读物的目的,宗教信仰的占24.4%,文化传承的占26.9%,净化心灵的占16.4%,热爱自己民族的占27.9%和阅读起来快乐的占4.5%。

(3)学校阅读教育正在兴起。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回族的商业意识历史悠久,成年男人从商较为普遍,从历史和传统习惯来说,回族对于书籍阅读并不重视。随着教育的发展,年轻一代由于受到良好教育,在图书文化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能够走出农村或有所作为。从课题组对几所民族中学阅读情况调查看,学校对民族阅读较为重视,一是开有专门的阅读课程,讲课形式也各具特色;二是有些学校编写了民族阅读教材和图书,对本民族文化进行普及性宣传;三是学校图书馆建设越来越制度化,从人员、经费、设施到管理制度都在不断地加强和完善,这对推动民族学生的阅读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学生阅读已经成为了民族阅读文化的一部分,对民族阅读文化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学生阅读也影响了家庭阅读,亲子阅读、家庭阅读、社区阅读的氛围正在形成。

4 结语

宁夏固原地区文化阅读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统筹图书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图书馆发展,统筹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发展,统筹图书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历史任务。

4.1 区域阅读文化二元特征明显

由于目前的文化体制实行的是省级和市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文化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决定了宁夏阅读文化发展具有整体发展和区域化发展二元特性。伴随着少数民族文化阅读的整体推进,区域间阅读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基本形成了省级和市县政府两级文化建设机制,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市县为辅,条块有机结合的体制框架。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整体发展与区域化发展的矛盾更加明显:①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区域文化阅读发展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和支持,文化阅读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区域间差距不断扩大;②图书馆(包括农家书屋)区域布局逐步完善,但发展不平衡;③文化阅读已具区域特征,但还未较好地实现与区域民族文化的互动。

4.2 农家书屋对农村学生阅读影响效果不明显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渐多元化。然而,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文化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内容过于陈旧,健康文明的休闲娱乐活动相对滞后。一些有组织的知识型、科学型的文化活动开展普遍较少,群众参与面窄,参与率低,大部分农民的休闲方式仅限于打牌、搓麻将等。农家书屋的出现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休闲平台,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崭新亮点。但是,由于书屋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农民对于农家书屋的了解有限,去书屋阅读仍然是许多农民渴望但不易实现的想法。①书屋管理基本是义务性工作,挑选管理人就非常关键,应选那些有文化、爱读书的人去管理,但实际上都是村干部在管理;②书屋场所应该选择在村民经常光顾的地方,如清真寺、村商店等,但实际上的选择主要集中在村干部家或村委会,大部分村民不会经常性地去光顾;③书屋阅读缺乏互动,没有发挥出书屋的社会效益来。

4.3 普遍忽视了学校图书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及文化认识度的不高,固原地区基本没有开展回族文化阅读的培养活动。近年来不断开展的学校阅读活动是开启青少年智慧的钥匙,是学校语言教育的重要方面,对于在阅读过程中有机渗透民族文化,能够让青少年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认同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①随着民族地区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应积极推进少数民族青少年教育方式的改进,提高青少年阅读率。②学校图书馆(室)有了一定图书资源,但没有从阅读能力培养的角度组织学生参与读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阅读的活动。③大多数回族妇女文化程度低,缺乏阅读意识,造成青少年早期阅读的缺失。家庭阅读能为家长打开一扇开启孩子阅读智慧的窗口,提高亲子间的协作,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1]范并思.图书馆学与阅读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2):1-4.

[2]黄俊贵.提升阅读理论,构建阅读社会[J].图书馆论坛,2005(6):38-42.

[3]任蕊.公共图书馆与阅读文化建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4):81-83.

[4]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统计局编.宁夏区情数据手册(2009-2010)[Z].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图书
西江月·农家早春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图书推荐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梦幻书屋
班里有个图书角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