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师:多种角色的定位与转换

2013-05-28罗慕农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2期
关键词:引导者旁观者角色定位

罗慕农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必须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一个积极的引导者、一个热情的促进者,使课堂对话不断深入、内容不断增值,追求多维度的课堂对话,构建开放自由的课堂话语机制。

关键词:旁观者;引导者;促进者;角色定位;角度转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说到底,教师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融入教学之中,不再继续扮演“现代牧师”,而是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一个积极的引导者、一个热情的促进者。这就意味着在课堂上要把说话的时间、探究的机会、交流或反思的权利移交给

学生。

时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的现象开始发生本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话语权”开始更多地回归学生,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开始日趋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例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课文《穷人》,关于穷人的“穷”,关于穷人的“善良”,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但是,有一段容易在教学中被忽略的文字,是关于邻居西蒙的。事实上,邻居西蒙死前的一段描写同样值得关注。“……她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此时,需要教师积极地特别地予以重视。

师:“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究竟要抓住什么呢?

生1: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她拼着最后的力气帮孩子盖好了被子。

生2:有可能,她还是想抓住孩子。

生3:我觉得她是不甘心死去的。

师:哦?说说你的理由。

生:西蒙是寡妇,她如果死去,就意味着孩子可能无法生存。

师:这样看来,这双“像要抓住什么似的”的手就成了一个迫不得已的动作。

生:也许,她是想抓住上帝。

师:嗯,说得真精彩!你说。

生:她无法改变命运,只能这样期待了。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桑娜来了。你们刚才体会到的,桑娜看着这一切时能体会到吗?

生:一定能体会到。

师:在这个意义上,桑娜不是看到了一个死去的邻居,而是看到了……

生:看到了一个母亲。

师:是啊!的的确确是一个母亲看到了另一个母亲!这个死去的母亲,引起了桑娜强烈的同情心,善良的本性促使她不假思索地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是什么决定?

生:将两个孩子抱回家去抚养。

在这段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对桑娜毫不犹豫地救助两个孩子的动机以及对于桑娜的善良品质进行详细地讲解,而只是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抓住语言细节,即:“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一步步开启文本的大门,深入语言深处,努力还原了西蒙作为一个母亲的挣扎。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更像是知音,是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有了这层关系,课堂中便充溢着浓浓的人情味。

新课标支撑下的语文教育,其目标指向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培养、创造性熏陶、道德价值升华;是要教孩子自强不息,有原则、有操守、有方向目标,教孩子“拥日抱月,呼吸宇宙”。一个教师如果不容许自己止步于轻薄、浅薄、单薄,就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为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获得和谐全面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带领学生在语文的百花园中自如地呼吸,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 福建省浦城县民主小学)

猜你喜欢

引导者旁观者角色定位
正确把握教师角色转变合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安全生产没有旁观者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旁观者之眼:外媒视角下的吴忠信主持十四世达赖坐床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旁观者,未必清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
关注校园暴力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