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2013-05-28苏雨榭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2期
关键词:情感交流心理健康青少年

苏雨榭

摘 要:主要介绍了当今许多青少年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而导致了许多心理疾病以及一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的疾病,特别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要呵护孩子的情绪,教给他们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要用心去读懂您的孩子,让他们更加幸福地生活。

关键词:情感交流;青少年;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增多,中小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重视。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不仅是智育,更是德育,中小学生不仅需要身体健康,更需要的是心理健康。目前有心理疾病的中小学生患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先天性的疾病,也有由于后天教育方式不当所导致的心理疾病。导致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家庭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其中每个家庭是个体成长的发源地,在一个家庭中能否处理好亲子关系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学生正是由于缺乏与家长的良好沟通而产生负面的情绪作用,使他们的情感没有得到积极的发展,从而影响了整个成长过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他还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这一观点告诉我们情感决定意志,意志支配行动。所以在教育改革中应该把注重情感教育作为主导方向。

一些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某些心理疾病的产生是由于幼年或少年时的不良认知所导致的,而不是某件事本身所致。作为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客观认识自己的情绪。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意识上相对懵懂,容易形成一些不良认知,加上高考等升学考试压力大,更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有些孩子甚至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产生对社会厌恶的情绪。家长不应该只把分数看做孩子学习能力的唯一评判标准,应该认识到人对于知识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应当以孩子的兴趣作为出发点进行知识的延伸,从而获得全面的知识结构,而不是仅仅把孩子当做一个储存知识的容器。当孩子在学习中或人际交往中遇到困惑时,家长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理解孩子的处境,加强亲子沟通。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也不应该采取强硬的惩罚措施,而是耐心与孩子分析衡量做一件事情的利与弊。当孩子向家长们分享他们生活中的快乐时,家长们也不应当敷衍了事,认为与自己无关,而应当多考虑孩子为什么会得到这些快乐的感受,从而挖掘孩子的成功的潜能,适当多鼓励孩子,让他们成为你可以用“心”交流的朋友。

一、正确对待孩子表达的情绪

在现代社会,许许多多不良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心理的扭曲与情绪智力的下降,有些学校和家长常常把智商提高作为促进孩子发展进步的唯一要求,而忽视了情绪上的教育。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家长不应把社会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发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应就做错的事本身对孩子进行批评与指导,而不应该归咎于其他客观原因。当孩子自然地向父母倾诉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时,也不应当直接当面指责或教训孩子,而是应该抱有一个宽容、理解孩子的态度,比如,“其实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是……我知道你是为这样一件事而产生这样的情绪,但是你可以用……的方式去表达。”人的心灵总有脆弱的一面,要注意呵护孩子脆弱的心灵。

父母应该善于对待孩子的叛逆心理,其实叛逆并不是坏事,只是看你如何引导他将叛逆心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毕加索的父亲曾经“鼓励儿子叛逆老子”,于是他的画风格多样化,出现了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孩子既然出现这样的心理,说明他已经试图独立地处理一些问题,这表明他比儿童时期成熟了一些。应该尊重孩子的思维方式,适当地时候“放他一马”,这样孩子就会在思想上掌握一部分主动权。要树立孩子在家中的主人翁地位,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行为,让孩子自己主动地体会生活中的苦与甜、

悲与乐。当孩子取得了“成功”,多鼓励他;当他失败了,抚慰他受伤的心灵,帮他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家长应该作为孩子幸福的港湾,为他遮风挡雨,但这并不代表家长什么都要代替孩子去做,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得到的教训越多,学习到的知识就越多,由孩子自己主动经营的幸福会让他觉得比吃了蜜还甜。

情感的表达有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表达两种,人类在表达情绪体验的时候,还会尽量用自身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身体姿态语言都是人们表情达意的方式,被统称为非言语表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培特认为,在人进行情绪表达时,往往言词的使用只占了7%,而声调占38%,剩下的55%都是由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来完成的。虽然此研究表明,在人的情绪表达中非言语表情的作用要大于言语表情,但本人认为,在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中,言语表情也是起重要作用的。因此家长应用正确的语言方式去引导孩子在人生中走向正确的道路,不要让自己的不良表达方式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夫妻吵架要避开孩子,即便吵架的内容是和孩子有关的,也不要直接当着孩子的面吵,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负罪感和自咎感。也不要以“我说这些是为了你好”来掩盖一切。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讲话的语言用词和语音语调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说不要用十分极端的词,如“绝对不能”“一定”,或滥用激将法“我觉得你这辈子肯定考不上……学校”。对“不”这个字要慎用,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这样会让他产生负面的情绪反应,千万不要给孩子泼冷水。比如孩子问家长:“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你即便不知道,也不应该说:“难道还能是绿的吗?你真是年幼无知,竟然问这么幼稚的问题!”当孩子得到一件漂亮衣服时准备在你面前炫耀一番时,你千万不能说:“就你自己买的好看是吧,你难道嫌弃妈妈给你买的不好吗?”另外对人讲话时的语音语调也是产生情绪的关键因素,语音语调的重音位置的偏差都会引起理解上的偏差,从而造成误解。

二、培养孩子的主观幸福感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心理学大辞典》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在这种意义上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解释,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在家庭中培养青少年的幸福感可以帮助他快速通向成功,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是家长们在教育和指导孩子中必须学习的一条。首先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快乐的生活环境,比如要多赞美孩子的优点,与孩子共同分享他们的喜悦与忧愁,以积极的态度关注孩子们的爱好,并帮助他们发展爱好。在孩子学习之余要经常带着孩子出门旅游、观光等,让孩子多见见世面。另外也应推荐孩子读许多好的课外书,特别是鼓励孩子看他们自己喜欢的健康的书籍,让孩子从书中扩展自身的知识面,鼓励孩子在游戏中学会生活的道理。不要仅仅从外部的物质上关注孩子,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内心真正的感受。

作为父母应当呵护孩子的成长,保护孩子的内心,但这种保护不等于溺爱。培养孩子对于挫折的抵抗能力也是必要的。一位世界著名的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曾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乐观精神。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公认,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父母和教师在培养孩子“幸福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有时孩子的选择中会遇到痛苦,但父母要做他们的人生导师,让他们从痛苦中“悟”出道理。每一个父母都应清醒地认识到他们不可能一辈子成为孩子过分依赖的对象,孩子最终要到社会上摔打,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子女与父母的人际关系以及父母与他人交往的基础上的。父母首先要做孩子的榜样,热情好客、待人诚恳宽容的父母对孩子有很好的影响。但父母说孩子的缺点或优点时要具体、诚恳,具体错在哪对在哪要让孩子了解清楚,这样便于下次改正,如果一味地否定孩子,就会使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错,从而丧失了自主决策的能力。

在一些富裕国家,人们已深刻认识到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是与孩子的幸福感觉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孩子除了物质以外,如何在内心创造一种快活的情绪。西方流行一句话:“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许多教育家强调在“挫折教育”中应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仅仅把幸福寄托在一种追求上,最终往往是痛苦的。“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家长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三、培养孩子对生活的满意度

黄昏时分,卖烧饼的夫妻数着一天的收入,比昨天又增加了两块钱,夫妻俩相视一笑,天地格外美好;而也正在这个黄昏,另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仅因为所持股票面值下降了30个百分点而饮弹自杀。其实仅他留下的不动产折合成钱,也够那对卖烧饼的夫妻吃上几辈子。从这个故事中可以领悟到,一个快乐的人不一定就是最有钱的、最有权势的,但快乐的人是真正幸福的人,因为幸福的真谛就是快乐,而快乐又往往来源于满意知足。

当然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我们不赞同消极的态度,应鼓励积极进取参与竞争的人们。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来讲,有竞争才能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但当竞争者在竞争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而烦恼时千万不能糊涂和失去理智,更不能做出不明智的蠢事。此时最好是用“满意知足”的心态去看待问题,这样才会使自己失落的心灵找到新的平衡。知足不等于什么都不追求,而是不能去强求。“满意知足”的心理状态的确会帮助你,使你尽快调整心情,冷静地总结失败的教训,从而使你放开包袱,重拾信心,开心快乐地从头再来,以利再战!

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研究领域中,研究者们通常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考察青少年生活满意的影响因素。已有研究中涉及的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有关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人口统计学的变量、生活实践和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主观因素主要有自尊和自我概念、控制点以及其他的一些人格因素。

对于青少年这一群体而言,在学校生活里影响学生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的主要是人际关系,学习个体健康适应。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合理的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和睦的家庭气氛,父母与孩子更多的沟通与交流,能使孩子体验到较多积极的情感;而不和谐的家庭气氛常使孩子体验到消极的情感,从而对生活持负面评价。当孩子面临负面情绪时,可以指导孩子进行认知重评,它可以使个体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而这种方式有利于个体从消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能使个体想象开心的事情,逃避伤心的情绪,从而减少对悲伤的体验;又或者采用自我激励的方式,随心所欲做一些自己平时不敢“奢想”的事情,这样也许会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正性情绪,进而提高对生活满意度的

评价。

四、减少孩子的矛盾心理冲突

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就是心理冲突

(mental conflict)。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目标和反应同时出现,由于莫衷一是而引起的紧张情绪,是心理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孩子平时买衣服时总是无法做出决定,该买还是不该买,应该买哪件,逛街购物的时间比别人要多出很多,有时服务员都很无奈,原因是买得不好看怕同学笑话自己没眼光,买得价钱不合适了觉得给家里浪费钱,同时也怕家里人说自己不会省钱。还有的孩子上课时想回答又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怕回答错了老师和同学会笑话。这些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都是说一套做一套,因而会让孩子有种很疑惑的心理,不仅影响孩子的判定力,也会使自己的形象在孩子的心里大打折扣!因此各位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不能有瞻前顾后的心理,要坚决行事,假如父母长期处于一种矛盾心理,不仅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还会挫伤孩子对理解事物的积极性和判定事物的自信心。碰到事时孩子感到疑惑,分不清到底该怎么去做,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以理性的言行克制自己的矛盾心理!

总之,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让孩子在生活中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是每个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父母不仅仅要成为孩子忠实的知己,也要学会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导师,与孩子一起分享人生道路上的喜与悲、苦与乐。这样您的孩子才会获得更富足、更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宫火良.情绪管理原理与方法,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04.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情感交流心理健康青少年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优化教学互动,激活语文课堂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