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013-05-28陈亮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2期
关键词:定势思维老师

陈亮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生活乃至各项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

一、创新既要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又要走出思维定势

爱因斯坦说过:“在经验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直觉,直觉的基础产生假想,假想才能产生逻辑。”中国的教育从小学开始,便一步到位,进校就是进入书本、进入理论,中间缺少了经验、直觉、假设和假想,所以缺少了创新能力。而创新是需要背景的,它要求创新者对所创新的领域有所了解,如果缺少基础性的知识储备,头脑就不可能理解和掌握新事物与新观点,推陈出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针对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让课堂生活化、趣味化,并将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形式投放进去,如游戏、演讲、调查、访问、竞赛、讲故事等,这样就将较抽象的理论化为感性的生活,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在积累一定经验的过程中,学生又萌生出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感觉,希望有下一次,希望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这时,学生就会努力地去设想那未知的领域,这样一来,他们实际上已有创新的理念与一定的创新能力了,这恰恰表现出创新中永不知足、永无尽头的探索精神。

在大部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中,似乎并不需要创新,只要用思维定势来处理就可以了,这对创新而言,就形成了“思维的枷锁”,阻碍着创新的产生。对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中常常出现“老师定势”与“书本定势”,也就是说老师、学校的教育观点左右着他们的思维。一次次分数的公布,一次次奖励与批评,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误区;同时在学生心目中,书本上的一切都是对的,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很少甚至于完全没有去想过是否去实践去验证其正误。还有一种就是习惯定势,如要切开一个苹果,大家都竖着切开,我为什么要横着去切呢?要弱化约束学生思维的定势,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诱发学生的创新内驱动力,才能逐渐培养起创新的精神。

二、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路靠学生自己走,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意图变成学生的行动。为了达到这一步,我认为首先要精心设计任务。在计算机教学中,精心设计任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在任务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此外,任务的设计必须有明确的问题指向,这样才能使教学的目的性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教学方法更容易到位。根据上述观点,在设计“在网上收集信息”这堂课时,在保存文字和网页、下载图片和软件这些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又添加了在IE浏览器中将文字直接以邮件的形式发送出去这一内容,到“收发电子邮件”这堂课时,学生对Outlook Express窗口早已非常熟悉了,Outlook Express的电子邮件收发自然就容易掌握了。

其次是讲解内容要少而精,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要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要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自己可以理解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活动解决问题,锻炼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比如,在“网页表单”的教学过程中,我只是仔细地讲解了插入表单中的“单行文本框”和“下拉菜单”的操作,至于“单选按钮”“复选框”和“滚动文本框”等操作,则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它的操作方法。

三、营造一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氛围

学生的思维要无阻畅通,外部环境一定要宽松,这样他们的思维才会无拘无束。从学生来看,他们的主体性应得到充分的体现,他们应自由命题、设计、尝试;从教师来看,教师是主导,是在学生需要之时出现,鼓励他们异想天开,自我肯定,激励学生在胆怯之时勇往直前,让他们通过实践明白创新是不能怕失败的,要有坚强的意志品格,要像伽利略、哥白尼、居里夫人等科学家那样,敢于从疑问开始,敢于在实践中去创造发明。老师不能对学生的一些稚拙的做法与想法进行挖苦或嘲笑,学生心中创新的嫩芽是经不起老师“暴风雨”袭击的。老师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敏感,要及时肯定学生有创意的东西,要努力在教学中注入生活气息。远离生活的课堂是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课堂内容要贴近生活,课堂的外延要等于生活。只有这样,学生的欢声笑语才会回荡在课堂上,创新也才有空间,才有机会。

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我在第三章“文字处理”的每堂课即将结束时,都要进行作品展示。特别是在第七节“图文混排”那节课上,我设计的课堂练习是利用插入图片、自选图形、文本框和艺术字等设计一张贺卡,于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一种得意的表情便会浮现在他们的脸上。并且我发现有些学生已经探索出使图片透明、图片裁剪等新技术。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发现他总能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使他的作品成为最棒的。

创新能力不是在紧张压抑的气氛中产生的,而是在宽容和令人愉悦的环境中迸发的。只有在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敢向老师提问,陈述自己的观点,或向老师辩驳,而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往往是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创新思维的动力,所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沃土。

四、大胆地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土壤

学习兴趣的真正源泉在于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只有在这种时候,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掌握知识的欢乐。夸美纽斯指出:“当学生看到他所学的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属于柏拉图理想的什么东西,而是真正在我们周围的、彻底认识了就会给生活带来真正益处的物体,在这样的条件下,智慧将会比较积极地用在学习方面,并且会更仔细地认出一切。”知识运用可以促进学习和智力活动的兴趣。

实践是参与、是体验,在实践中教会一些技能,掌握一些知识,同时也强化了直觉感知。美国的一些学校推行“木匠教学法”,强调的是在实践中去认知、去发展、去创新。学生在上网的时候已经对鼠标单击能进入新页面不以为奇,但对“超链接”这个词语还不理解,但为了实现自己制作的网站中各个页面的相互联系,学生就会去实践怎样进行超链接,在教师演示到“超链接”对话框时,同学们早就已经开始动手链接了。另外,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网站,给出了超链接的AVI动画,即使学生操作有困难,他们也会根据动画去摸索,这样他们的实践能力就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同时营造民主、友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实践,这样学生必将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运用知识的习惯,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定势思维老师
排除统计问题中的定势效应之“雷”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六·一放假么
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破除四种思维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