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

2013-05-28何媛婷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2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生活化

何媛婷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发挥思想品德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要让品德课堂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平台。

品德课离不开生活,生活也与品德紧密相连。那么,怎样把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生活中的现实呢?

一、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培养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求知。

学生的学习是需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因此,在讲解书本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多更好地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动力就会大大增强。生活实例由于发生在周边,有的为学生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在时空上贴近学生,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比如:在导入“依法纳税”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引用身边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发表看法。师:暑假,一位退休教师从广州回来找我们玩,我们特别开心。为了表示对老教师的敬意,我们请她到餐馆吃了一顿饭。买单时,服务员给了我两个价钱;不开发票230元,开发票250元。你们说该付230元呢,还是付250元?生:“250。”师:“你们为什么觉得我该付“250?”生:付了250元,万一吃后有问题,你可以依据发票向饭店索赔。师:你是说拿到发票就等于获得消费者的索赔权是吗?看来你的维权意识很强。生:经营者向你开具发票后,他就要向税务部门上缴一定的税收,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师:你们说得很好。为了保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为了尽一份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我愿意做这“二百五”,向学生出示发票。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依法纳税”。这一导,很自然就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平等交往的“生活关系”。这种关系使师生心理互动、彼此接纳,使学生获得了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育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会产生许多正向的互动,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

二、教学手段要生活化

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对空洞的说教特别反感。因此,思想品德课只有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被学生所体验和接受;同时,思想品德课也只有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并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向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感悟人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比如:初三思想品德课中的“改革的实质和目标”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难于弄懂,我便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先拟定一个调查表,让学生去调查、访问,完成表格内容。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对改革有了感性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组织学生学习“改革的实质和目标”这一理论就容易多了。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调查成果”,讨论改革究竟改什么?教师因势利导地引领学生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确改革的实质和目标,再得出结论: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然后出一道实际应用题:谈谈我们班的班规有哪些需要修改的地方?问题一抛出,学生踊跃发言,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整个过程,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态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感悟到改革就在身边,我们也可以成为改革者,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在愉快的主体氛围中实现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克服了从理论上去分析带来的枯燥和乏味。

三、课堂的教师观要生活化

1.“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给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生活化的教学平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有效的发展。

2.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角色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改变,要求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当好“导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发挥好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练习为主线,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出适应每一个学生学习成长的环境和空间。

3.自身知识水平和修养的提高

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这对教师的自身知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平时我们要多关心时政,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从各大媒体中获得信息来源,注意保存、加工、反馈给学生。这应该成为我们品德教师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更有这个必要。

四、课堂学生观的生活化

学生应是具有生命意识的人,具有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履行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学生的这种生命意识是一种良好的素质,但只是一种潜在因素,有待于教师去唤醒。足球、小说……都是学生乐趣所在。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生活”,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将思想品德课堂引向生活。

(作者单位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油溪镇油溪中学)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