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之感悟

2013-05-28方一栋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2期
关键词:学案新课标历史

方一栋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两轮,但当前的教学工作总是两个抓手:紧扣“课程标准”、围绕“考试大纲”,与此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我认为,一堂高效率的历史课应该是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在45分钟内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并且在教学中必须有一定的素养和修为。

一、语言关

讲一堂好的历史优质课或示范课,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精炼语言,使其具有穿透力,力争用大量的历史事实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注意过心理关,使课题高效化,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历史知识的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授之以鱼”,学生采用“听—背—写”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更谈不上“探究”了。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成了以教师为主体了。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导—展—探—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

所谓“导”,根据课前下发的导学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5分钟阅读材料,填写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在总整体上感知全文,理解历史事件的成因和发展过程。

“展”即展示,在读书的基础上,选3名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小组的别的学生改正。展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这个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只有“授之以渔”,才能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探”是探究中考的考点。根据考试大纲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是“陈年老酒”,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及时给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鼓励,评价让他们更加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知知识,学会运用知识,为中考应试做铺垫。

“感”是态度,是深化。以合作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辐射知识,即把知识学透。我们不妨在导学案中插入更大的相关历史史料,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历史的长河源源不断。学史可以明智。通过历史的熏陶,我们轻而易举地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了让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昌盛和富强服务的目的。

“练”是学生做精课业的基本法则。在导学案中,选择典例当堂精练和详细讲解,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多做题、精选题,学生做精题、做活题,学会举一反三。

历史教师还应把好情感关。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日常的时事与历史事件相联系,如中日的“钓鱼岛”事件就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例子,让学生想起当年的“九一八”事件”。这样就能及时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一些脱离实际的不足之处,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

总之,重要的是教师要多钻研,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学科思想,去引领学生学习。做个学术型的教师,不要只做教书匠。当你有思想了,你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

(作者单位 河南省新县第二初中)

猜你喜欢

学案新课标历史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乡愁导学案
新历史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