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问”的艺术闪耀作文课堂

2013-05-28刘平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2期
关键词:作文课项羽刘邦

刘平

传统的作文教学枯燥乏味,让学生头痛也让教师劳神。学生往往苦思冥想,搜肠刮肚地琢磨半天,写出来的文章却千篇一律,百人一面,让人难以阅读。这样的训练,既无法发挥学生丰富而又鲜活的想象力,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练笔效果。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抒发真情、张扬个性呢?经反复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师不一定要设置专门的作文课,可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利用“问”的艺术,在语文课上诞生写作的机遇,让写作更有乐趣。

一、教师抓住契机,适时抛出问题,巧妙唤醒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潜能

语文课上,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阅读,更不能直接灌输给学生。教师应通过创设质疑、释疑的情境,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从而唤醒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作进一步的探究以彻底解决问题。

如我在教授完《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后,发现很多同学可能受我个人喜好或语言暗示的某种影响,提到刘邦就咬牙切齿,恨他狡诈卑鄙、没人性,而一齐倒向至情至性、有英雄气概的项羽。我觉得这不大妥帖。看待历史人物,岂能凭一己之好恶!该怎么办呢?苦口婆心再去和学生较真吗?现在的学生可不会那么轻易就改变自己的喜好,除非……

有了主张后,我抓住一个契机,漫不经心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如果项羽胜利了,他来做皇帝怎么样?”学生来了劲头,好不容易逮到个为项羽申冤的机会嘛,无须我提醒,就四人一小组凑成一堆讨论开来,声音起先兴奋、高昂,逐渐低沉、无声,最后都用哀怨的眼光看着我,不断摇头。受此启发,学生完成了《为什么项羽只能是霸王》的写作,后来连锁反应,讲韩信的时候又完成了《韩信为什么只能当大将》的写作。教师适时抛出问题,巧妙地唤醒了学生的思维,也唤醒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潜能,继而对写作产生乐趣,洋洋千言而不觉得枯燥!

二、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相互诱导刺激,激活学生源源不断的思维浪潮

合作探讨,也有利于思维的相互诱导,相互激活。

如在教学《项羽本纪》一文后,同学们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项羽被打败了,“乃欲东渡乌江”说明他有心渡江,为何最后选择自刎乌江?项羽死后,刘邦为之哭泣,是真哭还是假哭……

这些问题本身就很有价值,但是,经过学生的深入探讨后,又生发出了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哭”有的时候是一种策略,有的时候是一种情怀,有的时候是悲伤……探究过程中,还举了例子,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眼中那一汪情水,是寄人篱下的悲愁无助;艾青诗歌中“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是对祖国的深深忧虑;爱丝美拉达用一碗水换来的卡西莫多的一滴眼泪,是美与丑、善与恶的碰撞……

尤其可贵的是,像上了瘾一样,到下一节课时同学们仍然意犹未尽,要求我继续让他们讨论。于是顺着结论,学生又开始讨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对手、敌人。学生提到了球场上齐达内和马特拉齐的冲突,提到了康熙在寿宴上向自己的对手敬酒……最后下定一个新结论:要尊重对手,要感谢对手的存在!随着探讨的深入,我也生发了很多的感触和感动,继而带领学生去详细阅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吊唁周瑜、曹操为袁绍立墓的情节来供学生参考。

最后我的一节古文课半路改道,变成了作文课,还被延长了多个课时。最后布置学生自由选题,课后形成文字性材料,结果学生写出了《刘邦是块臭豆腐》《凡人的蜕变》《对手》《哭的艺术》等多篇精彩的文章。

可见,充分利用合作探究,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用提问相互诱导刺激,会激活学生源源不断的思维浪潮,也会给学生的写作带来更多更美妙的体验。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三河口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作文课项羽刘邦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汉初刘邦集团“入都关中”事迹查验
马老师上作文课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刘邦不识字吗?
作文课
Thc Composition Class作文课
以项羽“学万人敌”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