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2013-05-28蒋晓鸿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2期
关键词:现象建构物质

蒋晓鸿

一、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教师需要创设利于学习者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情境。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搭建知识建构的“脚手架”,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采用问题解决教学,创建学习共同体。

基于上述理念,本节课将通过逐一展示一系列现象创设意义学习情境:①硫酸铜在水中不断扩散的现象;②黄瓜分别放在糖水和清水中软硬程度的不同和紫色洋葱纸质壁分离实验现象;③用尿素代替蔗糖后的紫色洋葱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的现象;④身体白细胞吞噬病菌现象。然后抛出问题串,与同学一起分析探究,并借助多媒体呈现各种动画演示来解释现象,帮助学生达到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理解。本课教师设计一个模拟活动,让学生自己构建细胞膜的物理模型,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达到对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充分理解。(以部分同学构成细胞膜的一角,另一部分同学为各种物质,然后让细胞膜对这些物质进行物质判断并实施一定的物质运输方式。如图1)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三章第二节。主要内容为不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及渗透作用。同时该课内容也涉及以后诸多的教学内容: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中反应物与反应产物出入细胞方式、动物激素调节中激素的分泌、内环境的稳态、神经细胞兴奋的产生与传导中离子出入神经细胞的方式等。在整个章节中,本节课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2.学情分析

学习该课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如直接供能物质——ATP;植物个体失水或吸水现象在初中科学中有实验,属于个体水平,为本节课进入细胞水平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学生学习该课是有一定的知识背景的,是可以接受新知识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区别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能够判断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分析并说出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原因。

2.能力目标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思维推理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初步模型构建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结决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同时通过活动来体验同学之间合作互助的同学情。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区分小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不同方式;扩散、异化扩散、主动运输和需要的条件,理解并应用这些方式。

难点:区分小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不同方式。

5.教学统筹分析

前一节课可以先让学生完成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现象的观察,这有利于新课的顺利进行。本节课有很多微观现象不能通过实验体现,教师用媒体和插图进行展现,并巧妙地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核心知识。

四、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不断提出问题研讨法辅之以多媒体展示法开展教学活动。

猜你喜欢

现象建构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