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生态 别样美丽

2013-05-28王旭糯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2期
关键词:原生态以生为本

王旭糯

摘 要:原生态课堂,即每位教师每天都在上的、真实的课堂,它能真正体现教师实际的教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它应该是自然生成、凸显主体、以人为本、灵活施教的课堂;应该是充满问题探索、知识魅力、人文关怀、科学实效的课堂。根据新课标理念,就如何打造初中思品原生态课堂进行探析。

关键词:原生态;以生为本;科学实效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但是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课堂?是新颖的形式与热闹的气氛,还是完美的设计与精彩的表演?《中庸》开篇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原始意义上的教育本来就是率性而行的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必须回归到其充满生命力的“原生态”。

那么,原生态的出路在哪?笔者认为:我们要打造一种取公开课之精华又不失自然,朴实的、精致的原生态课。原生态课堂就该在公开课与传统课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它的核心就是真正实践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朴素的课堂教学,是简简单单搞教学,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教研经历,谈谈自己的思考与领悟。

一、简单预设,自然生成,促进原生态课堂的动态生成

教师的教学要注重放飞学生思维,在围绕目标的前提下,给学生以独立思考和技能训练,要坦然面对生成。很多教师在公开课中有“生成”意识,但往往过多的“生成”预设使教师失去精神自由:害怕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这时教师应具有足够的勇气和智力资源来支持对生成问题的解决,给课堂以生成的自由。这样才能在不可预知的、有价值的交流中提升教与学的智慧。如笔者听了一节《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开课,授课老师设置了“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本意是想让学生回答计划生育的“三个有利于”,但是一学生却提出了现在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再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时授课老师急于想把话题引到他的预设,整个环节就有点生硬。笔者认为不如授课老师重新调整课堂教学,把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和中国国情的现状放在一起学习。这样就在教师灵活、巧妙的引导下自然地抓住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与交流了。当然在生成中,教师还要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做生成的“课眼”,引导教学进程,让课堂教学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只要教师的预设服务于学生的课堂生成,善待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把课堂资源与社会、自然、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以教材为范例的理念,将知识融入生命,就可让学生体验自我成功。比如在教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为了让学生对不同民族的风俗有更深的了解,我播放了一些少数民族节日的录像剪辑。当播放到傣族的泼水节时,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泼水节所营造的欢乐气氛中,突然有一位学生大声说:“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要泼掉许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这一问题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课堂的气氛和教学节奏显然被这“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就在全班学生为之瞠目的时候,我却立即对这位学生大加称赞,并请思考: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是什么含义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明白了这清洁的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他们相信,虽然傣族人民生活在水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西双版纳,但爱水的民族,肯定最懂得水的珍贵。试想,如果教师不认真倾听并及时发现“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是在浪费水资源”这有益的动态资源,如果我们的教学流程没有因此而“变奏”,课堂上怎能有如此意料之外的收获?

原生态的课堂应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不管重视预设也好,还是重视生成也罢,本质上都是想努力利用教学资源,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我们在预案设计时不妨“简单”一些、开放一些,为课堂的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而在实施教学方案时,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要敢于因势利导、打破计划,要经常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教学才能充满智慧和激情,我们的课堂也将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创新和挑战。

二、合作学习,凸显主体,增进原生态课堂的有效共享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和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我们的公开课的课堂中,两个、四个或多个学生组成的小组合作已成了一节课的必备环节。的确,小组合作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些合作只是停留于表面的讨论,达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如一位教师在上《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公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合作题:“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之处?”这个合作题非常简单,学生只要阅读书本就能很快找到答案。这种合作学习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而是泛滥型合作学习,是收效甚微的。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所以不妨先提出一个具有开放性与思辨性的问题,在合作前让学生根据材料,独立思考,在充分思考后,再实践,把各自的智慧通过交流与同学共享。如在讲授《知识助我成长》时,教师要求学生对照书本,设计了:“请你对你的学习和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并提出和本课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把自己想提的问题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看谁提的问题有新意而且让大家都感兴趣。结果学生所提的问题很精彩,有:(1)为什么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2)为什么没有知识的人照样挣大钱,过着十分舒适的生活?难道真的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吗?(3)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有用吗?……这些问题先在组内进行讨论,讨论不了的再在全班讨论。这样的合作动静结合既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又感受到“一种思想和一种思想交换”的快乐。

一个人的独立和n个人的合作本是相辅相成的,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还学生一个绿色宁静的课堂,学生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正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原生态课堂中的小组合作也应该是“不独立不合作、不思考不交流”。

三、关注细节,以生为本,激发原生态课堂的生命活力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原生态课堂的生命力所在。一堂成功的课需要上课教师关注课堂细节,该调动学生情绪时善于调动、该鼓励学生时适时鼓励、该肯定学生时及时肯定、该指出不足时恰当指出,学生的一个眼神、一句轻语、一番回答都可能有丰富的信息在里面,教师要善于去解读,及时捕捉课堂细节。原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要把学生当作生命个体,将“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真正让新课程理念的“真意”在教学行为的细微之处展现。

另外,新课改的理念也内化在一个个教学细节中,让课堂的魅力由一个个细节迸发。如在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引用书本上鲁迅先生所说的一段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助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引用这段细节,学生不仅能列举中国历史上涌现出来的无数民族英雄,他们或为国家或为民族,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此谓“雄关漫道真如铁”,他们的精神令后人敬佩。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无须教师过多的说教,课堂却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

教学的细节很多,细节也很受学生欢迎,但再好的东西也应使用得恰到好处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否则会“过犹不及”。原生态课堂教学内容的细节也是如此。要保证选用细节的科学性,将关键的细节用在关键之处。

四、因课而异,灵活施教,催生原生态课堂的科学实效

古语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在互联网普及、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多教师非多媒体教学不可,特别是在开公开课时,又是视频,又是Flash。我们知道多媒体课件固然有它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等特点,但它绝不是万能的,多媒体具有格式化、流程化、模式化的缺点和不足,然而,学生却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课堂也是一个动态的课堂,教师如果按照课件设计的流程来进行授课,课件就会完全成为教师在预设课堂时的一个“预成品”,而不是课堂进行下来的“制成品”。而且正是因为它制作过程的过于严密使得教师们在运用它的过程中把“辅助”上升为过分地“依靠”,这只会让人感到整节课要么火候欠缺,要么本末倒置,要么矫揉造作。因此,多媒体代替不了教师的教学,更代替不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融合教师的讲解、启发引导、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学生阅读、相互讨论、参与各种形式的讨论、辩论,社会调查、小品表演等活动,结合教材知识进行针对性练习等形式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让思想品德课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只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多种教学方法都可以被我们采用,而哪种教学方法最科学则要根据具体课型而定。其实一切改革,其终极目标都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教育改革也是如此。真正的课程改革应是多做“减法”——减掉那些附着在教育躯体上各种各样的外衣,让教育现出自己的真身,而不是做太多的“加法”。在原生态的课堂中,我们的教法设计一定要尊重学生实际,尊重教学目标,而不是为了形式上的华丽与氛围的热闹而费尽心机。原生态的课堂设计是基于凸显教学本质内涵、“质”胜于“文”的实践思考。

那么,一堂原生态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华师大叶澜教授在

2003年4月上海黄浦教育论坛上作了《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的报告,可以说提出了一堂原生态好课的五条标准:“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有常态性、有待完善。”师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共同经历着生命的成长,精神的同构,领略着学习带来的快乐和

甜蜜。

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我们期待着:原生态课堂能逐渐走上“真实有效”的轨道,最终成为我们教育餐桌上的一道营养丰富的“家常菜”,在“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的生态课堂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惠兴中学)

猜你喜欢

原生态以生为本
作文呼唤“原生态”
原生态静宁苹果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
“天籁”般的原生态自然之美——由《庄子·齐物论》观原生态自然之美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