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过渡衔接,实施有效教学

2013-05-28陈虹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2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语文

陈虹

学生在初一年级的学习既是其小学学习的飞跃,又是其初中学习的起点与基础,在客观上起着小学与初中的过渡与衔接作用。能否搞好初一年级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初中三年学习的成败,这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在现行形势下,做好初一语文阅读教学的过渡衔接工作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做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渡和衔接呢?

一、要明确中学语文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区别

1.从阅读教学的内容看,小学语文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识字、写字、解词、造句、默读、背诵等,比较偏重于识记;而中学语文学习则提高了层次,强调正确领会词句含义,理解文章脉络层次,把握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如对语法知识,小学仅在训练中安排一些切合小学生年龄认知实际的感知训练,列举一些具体的语言现象,均不出现名词术语。而中学则在小学的基础上对字、词、句子、修辞等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安排了一定的训练。

2.小学的语文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中学所学的语文知识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本的范畴,各种书籍、报刊、影视、戏剧、广告乃至整个社会和人生都是值得广泛深入学习的生动教材。

3.小学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学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如:古诗文大量出现,文学作品比例大增,增加了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综合性学习全面开展。中学阶段除了继续强化小学的学习内容外,还增加了文体知识的学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新闻的特点及其要素),文学知识的学习(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常识和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了解了这些区别,才可以在初一阶段做好充分的过渡衔接工作,为整个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应让学生了解中学语文的要求。如识字写字方面、阅读方面、写作方面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对中学的学习有初步的了解,他们的学习会更有针对性。除此之外,还应让学生对中学的教材编排特点有大致的了解。

2.对教师而言,也要了解熟悉小学阶段(尤其是五、六年级)的教材内容,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衔接、发展。从而有效地运用知识迁移来帮助学生学习,使当前学习的知识既是旧有知识的发展,又是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正像夸美纽斯所指出的那样:“要使先学的东西为后学的东西开路。”比如“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小学阶段主要散见于各册的一些基础训练当中,是以照样子写一句话、打比方的形式出现的。如果在初中学习“比喻”时,能列举小学教材中的一些例句来进行辅助教学,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我觉得有必要翻阅小学12册课本(苏教版),梳理与中学阶段相关联的篇目和教学要求。

(1)课文内容相同、相似、相近、相关:

以上篇目中,《安塞腰鼓》内容语句完全相同,只是小学删去了9~12段,16段,20~21段,25~26段——这些内涵较深,意蕴丰厚,小学生难以理解的段落。六年级的《生命桥》和《斑羚飞渡》故事内容相同,是一个缩写版,就是记叙了老斑羚用身体搭桥帮助年轻斑羚完成飞渡的过程;没有主人公镰刀头羊的形象,没有飞渡前的组织、情节的波折、环境的渲染、彩虹的映衬……

(1)与中学阶段涉及的作家作品相关联:

三年级上册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故事)、三年级上册9课《少年王勃》、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法布尔的故事)、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五年级下册10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3)与中学阶段名著阅读作品相关联:

五年级上册12课《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五年级上册16课《林冲棒打洪教头》、六年级上册9课《小草和大树》(夏洛蒂·勃朗特历经挫折走向成功的故事)、六年级下册《三打白骨精》

(4)与课外自读课本和课外阅读训练语段内容相同篇目:

《军神》《爱之链》《山谷中的谜底》《最大的麦穗》《半截蜡烛》《珍珠鸟》《第一次抱母亲》。

(5)小学五、六年级要求阅读的名著篇目:《伊索寓言集》《上下五千年》《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

(6)小学五、六年级“综合性学习”涉及主题:“说名道姓”“节约用水”“读书和剪报”“我的成长手册”

(7)小学阶段涉及的议论性文章:四年级上册10课《说勤奋》(提出观点+名人事例+简单分析+结论)、六年级下册14课《学会合作》(什么是合作?+怎样才能卓有成效的合作?+列举典型事例加以阐述+结论)。

九年级教学议论文的起始阶段,可让学生回顾这两篇课文,并作为引子,梳理简单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学会运用事实论据对观点进行阐述论证。

如果我们能熟悉中小学教材,弄懂其知识体系的联系和区别,就能够做到教学上的循序渐进,处理好新旧知识间的衔接、发展。

3.教会学生阅读每一篇课文的基本方法。导读思路:预习—整体感知—研读—迁移

(1)预习:①阅读课文标题、作者及课下第一个注释,从而明确题旨、作者简况与写作背景。②阅读课文提示导语,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把握课文的中心和特色,确定阅读的思路和基本方法。③初读课文,疏通文字,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将能概括各段大意的句子标示出来。④阅读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可选择性地思考一二道题目。(不借助任何参考书)

(2)整体感知: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快速地默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意思及作者的思路、全文的主旨和写作特点,获得整篇文章的框架印象。

(3)研读: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去仔细、深入地阅读,去分析思考文章的各个局部、片段,甚至推敲一句一词的意义、关系以及它们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学会品读重点语段的步骤:①标句数。②拎句意。③理关系。④分层次。⑤明段意。⑥探写法。⑦思作用。

(4)迁移:①让孩子学会用课内阅读的方法解决课外的阅读题。如第一单元学到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时,老师会分析到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的运用以及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那么在做课外阅读题时,遇到类似的题型也应按老师教的方法思考、回答。②让孩子自读同类特点的文章,举一反三,鼓励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并开展讨论以提高自读能力。如学到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时,可自读她的《好一朵木槿花》《丁香结》《报秋》等文章和其他作家写的同类文章,如《心田上的百合花》等。如学文言文《孙权劝学》,可在课外阅读《三国志》《三国演义》。③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当作自己学习写作的范文。尤其是初一学生写作文应从有意识的模仿开始,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写作的初期阶段应以模仿为主。如:学《羚羊木雕》时,让孩子模仿课文的行文构思;学《紫藤萝瀑布》时,直接用文章的第一句话作为开头,让孩子重新续写;学《春》时,让孩子仿写文章最后的三个排比段。

教一篇课文,不只是让学生掌握这一课的内容,能正确完成该课作业,更重要的是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同类文章的基本方法,所以一定要重视:课前揭示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规律,课中指导学生按阅读方法去学习,课后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小结,注重“一课一得”,举一能反三。

三、我们还应重视的几点

1.帮助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能力

帮助学生拟定一些学习常规,如预习常规,阅读常规,作业常规,复习常规等让学生按常规进行学习,教师注意督促检查。这些常规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也是学生意志力得到锻炼、培养的过程。

2.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一是要夯实基础;二是课堂学会听讲;三是要广泛阅读;四是要勤于摘抄。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重视朗读,学会质疑,尝试个性解读。

4.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乐涅语: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1)事事关心。学生应该通过各种媒体(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了解本地、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走访民居、民俗。走进一条小街(小巷),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感知时代的变迁……

(3)体验生活、情感。可以要求学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诸如收拾整理房间、学洗衣做饭等。也可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与在农村的亲朋好友联系,走进农村去生活一小段时间(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月),亲身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那将会留下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4)涉猎报纸杂志,关注电视节目,拓展阅读视野。从《散文》、《诗刊》中提高语文素养,从《读者》中学人文关怀,从《探索时代》中学会展开科学幻想。央视频道的《焦点访谈》《新闻1+1》《探索发现》《寰宇万象》《百家讲坛》《文化大百科》《人与自然》《开讲啦》等栏目,给我们开辟了丰富多彩、真正互动的全新的学习形式。

多年的教学体会告诉我们,初一语文阅读教学的过渡衔接,它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学衔接应该是师生互动的,两者缺一不可。教师在过渡衔接教学中要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充分考虑到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变化,要对学生的身心变化心中有数,要以旧知识为起点,更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观念、思路和方法上有一个质的突破。具体地说,就是及时地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做好心理过渡,以此让学生平稳、顺利地完成过渡,轻松、愉快地进行衔接,使我们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十三中锁金分校)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